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 ( DN)是糖尿病 ( DM)的全身微血管合并症之一 ,肾脏典型的病理改变为渐进性肾小球硬化 ,主要为肾小球基底膜 ( 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TGF- β1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 ,在外周血中对多种细胞的增殖、趋化、粘附起作用 ,通过加重全身微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而加剧肾小球硬化的进程[1] 。我们检测了 62例 D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 ( TGF-β1) m RNA的表达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 ( UAE)的关系 ,旨在探讨 TGF-β1在肾小球硬化早期进程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对照组为 1 7例健康自愿献血…  相似文献   

2.
170例糖尿病肾病肾活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活检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7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或临床蛋白尿(CAU)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肾穿刺活检,观察肾活检组织病理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70例伴MAU或CAU的DM患者中,DN119例(70.0%),其中早期系膜增生者22例,典型DN表现者97例。在典型DN表现者中,结节性肾小球硬化47例(39.5%),弥漫性肾小球硬化50例(42.0%)。DN或DM合并其他肾脏病变51例(30.0%),其中DN合并IgA肾病13例(25.5%)、间质性肾炎8例(15.7%)、膜增生性肾炎2例(3.9%),DM合并IgA肾病10例(1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7.8%)、微小病变肾炎4例(7.8%)、间质性肾炎6例(11.8%)、膜性肾病2例(3.9%)、新月体性肾炎2例(3.9%)。结论对临床不能确诊的T2DM蛋白尿患者应提倡做肾活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 ,以早期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肥大 ,晚期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 DN在 1型糖尿病患者中占 30 %~ 4 0 % ,2型糖尿病中占 2 0 %~30 %。在许多国家 ,DN是导致慢性肾衰的首因 ,我国也有这种趋势。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糖尿病出现肾脏并发症至终末期肾病至关重要。1  DN发病机制1.1 一氧化氮 (NO)与 DN 研究提示 ,NO升高多表现在糖尿病早期 ,而 NO下降则表现在糖尿病晚期。出入球小动脉对 NO敏感性不同 ,局部产生的 NO只控制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和超滤系数 ,而出…  相似文献   

4.
野黄芩甙元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野黄芩甙元(EB)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EB对DM大鼠肾病理、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以及对肾组织局部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1(TOF-β1)含量的影响。结果 EB可降低DM大鼠Ccr、UAER及系膜基质含量,降低肾内局部ET、TGF—β1的水平。结论 可能通过降低肾组织局部ET及TGF-β1的含量起到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酶糖化、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N组、糖尿病氨基胍(10mg·kg<'-1>·d<'-1>)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16 w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非酶糖化,观察Bcl-2、Bax的表达,取部分肾皮质电镜细胞计量、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组肾脏皮质非酶糖化明显升高(P<0.001),氨基胍治疗组非酶糖化明显较DN组降低(P<0.01),而血糖无明显变化.②DN组肾脏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治疗组的Bcl-2蛋白表达较DN组增多,而Bax蛋白表达较DN组减少.③透射电镜下见DN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变明显减轻.④DN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治疗组病变减轻.结论 ①非酶糖化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参与DN的发生与发展.②非酶糖化抑制剂可调节Bax,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研究发现DN与DM视网膜病变都存在血管生成异常,DN早期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袢扩张,尿白蛋白排泄增多;晚期微血管大量退缩,肾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早期给予血  相似文献   

7.
李茵茵  董桂云 《山东医药》2004,44(25):15-16
目的 研究糖代谢终产物 (AGE)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N)尿毒症的关系 ,探讨 AGE对 DN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2例糖尿病 (DM)患者分为 DM无肾病组、DN组 (尿毒症透析组和非透析组 ) ,并设 30例体检正常者做对照组 ,采用 EL ISA法进行血清 AGE检测。结果  DM无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AGE明显增高(P<0 .0 5 ) ,与血糖呈正相关 ;DN组 AGE明显增高 (P<0 .0 5 ) ,与血糖及血肌酐呈正相关。尿素症透析组与非透析组 AGE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高血糖状态是引起 DM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且血糖增高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直接相关 ;肾功能衰竭时 AGE明显升高 ,对全身器官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进行性积聚;后期为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最终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DN的发病机制与糖代谢紊乱及由此所致的非酶糖化、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PKC)激活,脂代谢紊乱、高血压所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血管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遗传因素有关。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糖代谢紊乱1.1高血糖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而诱发。在80年代起步的两个大型研究———…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肾组织胰淀素沉积及其致病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胰淀素(amylin)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组织的沉积和分布特征,探讨肾脏Amylin沉积的致病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49例经肾活检证实的2型DN患者,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Amylin的沉积,同时行肾组织ApoE检测及电镜观察。竞争性ELISA方法检测血浆Amylin水平,结合患者肾脏病理和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选择同期经肾活检确诊的肾淀粉样变性、肥胖相关性肾病、轻链沉积病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病变)患者作为相关疾病对照组。结果72例DN患者(48.3%)肾组织Amylin染色阳性,Amylin主要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而扩张的系膜区、K-W结节内、增厚的球囊壁和病变的血管壁。肾组织电镜可见无分支、长直线形丝状结构,随意分布于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或基膜内,直径(10.30±1.77)nm。DN患者肾组织Amylin沉积者其肾小球系膜增生,结节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较无Amylin沉积患者明显增高而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亦较无Amylin沉积患者重(P<0.05)。肾脏Amylin沉积DN患者24h尿蛋白定量、高血压、肾小管功能受损以及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和贫血均较无Amylin肾组织沉积组更加严重(P<0.05)。DN患者血浆Amylin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但Amylin肾组织染色阳性和阴性组二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N患者血浆Amylin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肾脏可发生Amylin沉积。肾组织Amylin沉积不仅可加重肾组织损伤,而且还与疾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联系。Amylin在肾脏的沉积参与了DN组织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作用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PDGF-BB在糖尿病肾脏局部高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协同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导致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而应用阻止PDGF-BB表达的方法则可有效防止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主要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作用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PDGF-BB在糖尿病肾脏局部高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协同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导致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发生,而应用阻止PDGF-BB表达的方法则可有效防止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有关 ,更与肾小管 间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1] 。而细胞外基质 (ECM )的合成和降解在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物(TIMPs)是调节ECM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一大酶系[2 ] 。本研究通过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MMP 2、MMP 3及TIMP 1、TIMP 2的表达 ,及其与肾间质损害程度的相关性、与系膜增生程度和蛋白尿的关系 ,探讨其在肾炎发病机制及肾小球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一、对象1.肾病组 :我院 1998年至 2 0 0 0年间住院的 2 0 …  相似文献   

13.
梁毅堂 《内科》2009,4(2):286-28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即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的临床征象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病理学上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宽,最后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硬化。D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对DN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瑜  刘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3):1876-187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1936年Kimmelstiel等[1]第一次描述DN时,系膜基质增多和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增厚就被描述为DN的主要病理表现。研究也证实,系膜增生与蛋白尿、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但是,系膜增生并不能解释蛋白尿的发生,因为由肾小球内皮细胞、GBM、足细胞构成的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才是蛋白尿的根源。事实上,肾小球内皮细胞和GBM参与了DN蛋白尿的发生,但两者均是有孔的,均允许某些蛋白通过[2]。因此,足细胞构成了蛋白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但其在DN中的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 (NO)系统及肾脏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 4 0只Wistar大鼠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伊贝沙坦组和开搏通组。病程 12周时处死大鼠 ,取血、尿和肾脏标本 ,测定尿量、体重、肾重 /体重比值、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测定血清、尿液和肾组织的NO水平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肾脏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蛋白的合成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的病理结构变化。 结果 治疗 12周后 ,糖尿病各组大鼠的尿量、肾重 /体重比值、血糖、HbA1c、血清、尿液和肾脏组织的NO水平、肾脏组织iNOS蛋白的合成、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明显高于或大于正常组 ,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伊贝沙坦组大鼠的血清、尿液和肾脏组织的NO水平、肾脏组织iNOS蛋白的合成、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比糖尿病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血清、尿液和肾组织NO水平与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呈正相关。 结论 伊贝沙坦能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损害的进展 ,其机制可能与伊贝沙坦不同程度地抑制糖尿病大鼠NO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严重影响糖尿病(DM)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细胞外基质(ECM)在肾小球、肾小管聚集导致的肾小球坏死及肾间质纤维化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Ⅲ,DN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DN的发生可能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0/Mφ)在肾组织的广泛浸润有关,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DN)时上述指标问的相关性。方法Wistar大鼠,造成DM模后第6、8、10、12、14周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GRP、NO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改变。结果CGRP与NO、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肾组织中CGRP、NO的含量变化有助于DN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抑制核因子-κB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Ding H  Li F  Xu M  Deng Y  Deng Q  Zhu Z  Cheng H  Fu Z  Wang Y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05-609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糖尿病肾病 (DN)及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 (FN)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将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 1只 ) ,B组为糖尿病无干预组 (1 1只 ) ,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PDTC ,NF κB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饲养 1 8周后 ,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NF κB活性 ,透射电镜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 (系膜基质面积 /系膜面积 ) ,逆转录PCR检测FNmRNA表达 ,收集 2 4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结果 NF κB活性在B组大鼠肾组织 [(1 85± 0 54)× 1 0 6 ]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 1 )×1 0 6 ,P <0 0 1 ] ,C组 [(0 2 5± 0 2 5)× 1 0 6 ]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B组与A组比较 ,UAE[(2 1 8±1 98)mgvs (0 41± 0 47)mg ,P <0 0 1 ]、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531 6± 1 0 7 6)nmvs (31 2 4± 2 5 4)nm ,P<0 0 1 ]及系膜基质密度 [(56 41± 6 78)vs (33 95± 5 2 2 ) ,P <0 0 1 ]均有显著差异 ;UAE(0 56± 0 72 )m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31 5 8± 2 1 4)nm及系膜基质密度 (37 97± 7 37)在C组均显著低于B组 (P值均 <0 0 1 )。FNmRNA表达在B组大鼠肾组织 (0 73± 0 2 6)显著高于A组 (0 31± 0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病理特点是肾脏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以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进行性积聚.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机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DN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DM)状态下肾脏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多[1],但DN早期TGFβ1在血清中的改变报道不多,为此本实验采用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早期DN的动物模型来观察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旨在阐明其对早期DN的影响,为尽早防治DN寻求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胰激肽原酶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DN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壁增厚,基质增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研究证实,DM形成18 w时,激肽释放酶活性即已严重受抑制,所以不能发挥激肽系统扩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加速胶原降解,防止其堆积的作用.此时补充激肽释放酶增加激肽系统的活性,可以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和发展.胰激肽原酶(TPK)治疗DN国内已有研究,但治疗同时存在肾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DN的疗效国内尚没有临床研究.本研究使用TPK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肾病,旨在观察其降低老年人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