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报道单纯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8例,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和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选择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中枢性尿崩症5例,一过性的电解质平衡失调6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有其自身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62例,其中翼点入路19例、额下入路25例、经胼胝体入路11例、经蝶入路7例,根据临床、影像学术后随访结果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全切除37例,垂体柄完全保留19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1例;手术部分切除25例,垂体柄完全保留24例,肿瘤复发5例,死亡1例.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以改善肿瘤全切除率、垂体柄的保留率,减少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较少见,治疗困难。十年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共12例,经大脑纵裂入路,全切除肿瘤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2例;长期随访,全切和次全切除的病例组均未见肿瘤复发,认为经纵裂-终板入路手术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21例。结果在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该入路可以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术野显露清楚,不易造成穹窿、丘脑、大脑内静脉、丘纹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10—2019-1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的151例患儿(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114例)与复发组(3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性质、病理、术前内分泌缺陷、视神经受累、是否钙化、合并脑积水和手术入路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丘脑侵犯和切除程度与肿瘤是否复发明显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下丘脑侵犯(HR:3.986, 95%CI:1.745~9.104,P<0.01)与手术切除程度(HR:5.499, 95%CI:2.589~11.683,P<0.01)是影响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下丘脑侵犯与手术切除程度是颅咽管瘤患儿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儿手术策略、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术中垂体柄辨认和保留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69例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切除程度、术中垂体柄的辨认和保留情况、术后随访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50例(72.5%),次全切除13例(18.8%),部分切除6例(8.7%);术中能发现和辨认出垂体柄57例(82.6%),垂体柄完整保留41例(59.4%),部分保留9例(13.0%),垂体柄保留率为72.5%.结论 结合术前影像、肿瘤分型、垂体柄的特征,颅咽管瘤术中垂体柄能够辨认和得到保留,对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求一种颅咽管瘤切除的手术径路可能性。 方法 回顾总结18 例颅咽管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均经 C T 或 M R 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 结果 9 例肿瘤获全切除,4 例次全切除,余5 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15 例获长期随访( 平均31 年) ,有12 例恢复良好。 结论 对位于鞍内的颅咽管瘤或肿瘤系囊性并向鞍上扩展者,采用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内镜辅助显微技术切除颅咽管瘤11例.其中鞍内-鞍上型2例,鞍上-视定叉周围-脑室外型8例,脑室内-外型1例.结果:术后复查MRI,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残余瘤体给予放疗,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2.3年,肿瘤复发1例.颅咽管瘤术前原有症状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能清楚显露颅咽管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提高了显微手术的精细度与安全性,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颅咽管瘤30例,全部经手术切除。CT证实全切除率70%,1例死亡。重点讨论了颅咽管瘤的各种手术入路选择以及术后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颅咽管瘤30例,全部经手术切除,CT证实全切除率70%,1例死亡,重点讨论了颅咽管瘤的各种手术入路选择以及术后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方法将74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7例。全切组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次全切组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24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全切组无复发,次全切组复发4例(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术者经验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有关颅咽管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最感困惑的问题。本文报道经蝶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18例,均经CT或MRI扫描确诊。本入路适用起源于鞍底或向鞍上扩展的肿物。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9例肿瘤获得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15例获长期(平均3.1年)随访,有12例(80.0%)恢复良好,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复发,需行再次手术,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文中对颅咽管瘤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有关颅咽管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最感困惑的问题。本报道经蝶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18例,均经CT或MRI扫描确认。本入路适用起源于鞍底或向鞍上扩展的肿物。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9例肿瘤获得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为部分切除,术后无死亡。15例获长期(平均3.1年)随访,有12例(80.0%)恢复良好,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复发,需行再行手术,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中对颅咽管瘤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以及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经手术治疗的375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颅咽管瘤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375例颅咽管瘤病人中,鞍上型218例,鞍内型43例,三脑室内114例。手术入路选择:经典开颅翼点或额下入路288例,经鼻蝶入路46例,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3例,经皮层脑室入路17例,联合入路1例。经术中观察和术后影像学证实全切272例,次全切103例。术后病人症状改善356例,效果不佳19例,其中死亡5例。结论颅咽管瘤应根据生长方式和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保护垂体-下丘脑功能基础上的肿瘤的全切仍然是降低复发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方法,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12例,其中突入第三脑室颅咽管瘤8例,丘脑内侧型胶质瘤2型,室管膜瘤1例,畸胎瘤1例。结论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除,全切除率83.3%,其中8例颅咽管瘤中7例全切,术后复查头颅MR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无死亡病例,近期并发症主要为多饮、多尿、电解质紊乱。经处理后1-2周消失。远期并发症为2例脑积水,其中1例半年后行脑室腹腔分流,2例硬膜下积液,3月后自行吸收。全组病例随访最短2个月,最长2年半,1例颅咽管瘤大部切除8月后复发,1例丘脑胶质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10例中9例生活正常,1例生活自理。结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系通过胚胎组织残留的组织间隙进入第三脑室,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手术视野大,直视下操作,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各部位肿瘤,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LH  Liu YS  Yuan XR  Fang JS  Ma JR  Xi J  Yang ZQ  Huo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82-285
目的 总结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经验,探索肿瘤全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18例。肿瘤位于鞍上7例、鞍上-第三脑室6例、鞍上-鞍内4例、第三脑室1例。12例肿瘤有钙化、13例囊性变、5例完全实质性。术中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分别从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41个月。肿瘤全切除的14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3例于术后1个月内行辅助放疗,在随访期间肿瘤未见明显增大。Karnofsky预后评分(KPS)80~90分12例,60~70分5例,50分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经眶-额-颞入路能清楚地显露鞍区颅咽管瘤及其周围结构,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和无效脑暴露。显微手术技巧是安全切除肿瘤、避免穿通动脉损伤和保护下丘脑功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149例胃癌患者,其中采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腹腔镜组)7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77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术后3年复发率及手术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腹腔镜组的CEA、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复发率(12.50%)与开腹组(10.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6)。腹腔镜辅助胃全切术效果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避免二次手术,结合冰冻病理特点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首次手术的合理术式.方法 随访近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复诊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96例.比较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单侧组)与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双侧组)两种术式的转移复发率.比较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组)与非清扫组(非清扫组)的转移复发率和喉返神经损伤率.结果 术中冰冻病理能够确诊为癌53例(55%).无论高低危人群,单侧组与双侧组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与非清扫组转移复发率在高低危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率在高危人群(P =0.040,P<0.05)和低危人群(P =0.037,P<0.05)均较非清扫组高.结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病理确诊难度高,首次术式合理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中探查无明确淋巴转移者不作预防清扫.  相似文献   

19.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近4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10例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和后组脑神经损害.术前行头颅核磁共振和颅底薄层CT扫描,8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经颈静脉孔入路6例.远外侧入路2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结果10例术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学示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脑膜瘤1例,转移瘤1例,颅咽管瘤1例术后2例完全清醒后未及时行气管切开术而突发喉头水肿窒息死亡。存活8例磁共振复查显示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8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症状不变3例,症状加重2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可以较好地切除颈静脉孔区的肿瘤,经颈静脉孔入路可能是该区域肿瘤手术治疗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循证护理对儿童颅咽管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2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从鼻腔渗出物、高热、尿崩、电解质代谢紊乱等4方面进行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高热、脑脊液鼻漏、尿崩、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