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9例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44)和非死亡组(n=55),对可能影响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99例老年SAP患者死亡率为44.44%,老年SAP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年龄、脑卒中类型、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脑出血、高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是导致老年S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影响老年SAP患者预后的有多种危险因素,应尽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与急性重症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连续住院的18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SA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SAP组和非SAP组。检测患者血压、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ALB)、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临床表现、神经功能及预后评估、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SAP对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8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发生SAP115例(62.3%);SAP组血白细胞、CRP、年龄、GCS、NIHSS、住院天数明显大于非SAP组(P〈0.05),SAP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鼻饲的比例(分别为33%、56.5%、48.7%)明显高于非SAP组(分别为4.2%、14.3%、2.8%)(P〈0.05);SAP组出院时预后不良发生率(39.1%)明显高于非SAP组(7.0%)(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合并卒中相关性肺炎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住院时间延长,预后不良比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米长礼 《现代医学》2014,(11):1359-136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成分等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分析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2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疾病是否持续进展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n=51)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n=101),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病率及高脂血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卒中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例数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0.05)。两组患者共发现易损斑块80例,稳定斑块72例,进展性脑卒中组斑块中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P〈0.05)。两组溃疡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易损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及临床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脑卒中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住院时的血浆渗透压进行检测,并分析与血浆渗透压的相关因素和血浆渗透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合并各类疾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其中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渗透压升高组预后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死亡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渗透压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死亡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渗透压升高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渗透压的测定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黎雪华 《广西医学》2010,32(8):934-93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诱因、病理机制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12例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胰腺炎与肝损害程度之间关系。结果 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8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3例;合并肝损害62例(55.4%);MAP组肝损害发生率46.1%(41/89),低于SAP组的91.3%(21/23)(P〈0.05);SAP组ALT、AST、GGT、ALB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TBI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病死率为9.5%,均为SAP患者。结论肝损害的程度及发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王立恒 《当代医学》2014,(18):59-60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住院治疗的16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6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64例患者中有68例发生SAP,发病率达到41.46%;单因素分析:年龄、入院NIHSS评分、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肺部及心脏疾病、鼻饲治疗均与SAP的发病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65岁、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肺部疾病史、鼻饲治疗均是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与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奕  宫海滨  魏鹏 《当代医学》2010,16(23):469-471
目的观察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sOX40L及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00例入选的早发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3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多支(21例)、单支(49例)、双支(30例)病变组。均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血浆BNP及sOX40L水平检测并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34例)作比较。结果⑴AMI组平均OX40L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sOX40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sOX40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sOX40L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⑵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的患者血浆sOX40L和BNP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为危险分层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选择80例非脑卒中病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s C、Hcy以及hs 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三者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89、2.013、1.601);观察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患者血清Cys C、Hcy、hs 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LAA型增高显著(P〈0.01)。结论:血清Cys C、Hcy和hs CRP水平升高均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不同亚型脑梗死可能有不同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4例,32例冠脉造影阴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STE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TEMI组和对照组(P〈0.01),NSTEMI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1例为观察组,同期恶性肿瘤未并发血栓栓塞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糖尿病史者占54.8%,高于对照组的28.1%(P〈0.05);观察组有冠心病史者占38.7%,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5.8%,高于对照组的6.3%(P〈0.05);观察组行地塞米松治疗率29.0%,高于对照组的3.1%(P〈0.05);观察组接受输血率61.3%,高于对照组的21.9%(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治疗过程中使用地塞米松、接受输血与并发感染等,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春红  张坤燕 《海南医学》2010,21(11):93-9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不同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86例冠心病(CHD)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SAP)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健康对照组26例。正常冠状动脉(0支病变)13例,1支病变19例,2支病变15例,3支病变1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各组比较,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均P〈0.01);UAP组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比较,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及1支病变组和0支病变组(均P〈0.01);2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结论 hs-CRP能够反映炎症程度,并参与冠心病损伤。在冠脉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预报价值,是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指标。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活87例,死亡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天血脂水平。对比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年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病程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后次日TC、TG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而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中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65-66,68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于45岁的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青年组,同时期收治的大于45岁的7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再按脑卒中类型分为亚组,对已知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酗酒、吸烟、高血压比例最高,青年患者酗酒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但预后相似;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在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比例均较高,青年患者酗酒和吸烟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糖尿病和高血脂比例明显低于中老年患者(P〈0.05),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残疾、复发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中老年患者(P〈0.05)。结论青年与中老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复杂.青年脑卒中预后优于中老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免疫营养配方(EIN)与标准配方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和患者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免疫营养组12例(研究组),给予EIN;对照组11例,给予标准型EN,共30 d。两组患者给予急性重症胰腺炎常规处理,在发病1周左右,通过内镜放置鼻空肠管或经胃镜胃造瘘术行EIN及EN。观察全身炎症反应、比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①研究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②两组的胰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N与普通EN都能明显减轻SAP患者的炎症反应,但EIN在预防SAP患者继发感染反应方面优于普通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监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观察组)与非脑卒中患者84例(对照组)。入院后1、2、7、14d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IRI和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1、2d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1、2、7、14d的血清I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患者发病1、2、7d血清CRP均高于轻度患者,中度、重度患者发病1、2、7、14d的血清IRI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与IRI均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血清IRI可作为长期的监测指标,优于血清CR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其对SAP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动态检测51例SAP患者入院第1、3、5、7、10、14天外周静脉血中hs-CRP水平,并与同期4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入院第1天M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SAP患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30倍以上,SAP组患者在相应时间hs-CRP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其中10例死亡患者hs-CRP水平在入院后即维持在高水平,持续不降。MAP组与SAP组之间、死亡组与SAP组之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态监测hs-CRP水平可作为SAP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的评估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49例CHD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HCY、hs-CRP水平,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应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hs-CRP含量,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Hcy含量。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特点分为AMI组、UAP组、SAP组。结果:①CHD组患者传统的CHD危险因素指标中TC、LDL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②冠心病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AP、UAP、AMI组HCY水平依次升高(P〈0.05)。③冠心病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AP、UAP、AMI组hs-CRP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Hcy、hs-CRP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为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9例(73.75%)与21例(26.25%);经多元回归分析后,年龄、体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疾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颅内再出血或梗死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素与患者的死亡率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与患者年龄、合并疾病、并发症状及疾病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外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6-2008年医院外科110例胸外重症监护围术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70例),从抗感染治疗、机械辅助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死亡组中无创通气构成比及时间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值均〈0.05),生存组每日进量和每日液体净量均显著少于死亡组(P值均〈0.05),生存组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可由全身多种疾病引起,当合并其他疾病时死亡风险进一步增高。应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科学的机械通气辅助策略、严格液体管理等综合方案治疗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