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短小手术通常在门诊进行,如何使麻醉既安全又便捷,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研究的课题.为此,我院尝试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在吸入高浓度七氟醚在小儿先心病麻醉诱导插管中的应用。1临床资料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7例(其中有紫绀型6例,肺动脉高压17例)心功能Ⅰ~Ⅱ级,年龄从18个月到16岁,体重从9.5kg到55kg,术前常规给予哌替啶1mg/kg,阿托品0.01mg/kg,面罩吸入氧5~6L/min 8%七氟醚诱导。待疼痛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七氟醚在对小儿麻醉中的相关诱导作用,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全麻下行手术患儿进行观察研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而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儿的呼吸和心率进行观察总结,并记录停药之后患儿的疼痛持续时长等项目。结果在进行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患儿的分泌物增加、术后呕吐等数量远远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对患儿进行麻醉,效果较好、麻醉速度快、没有刺激性味道,不太影响患儿的循环呼吸且术后苏醒快,是应该推广使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腹腔镜手术中采取七氟醚低流量麻醉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观察两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56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为I组合II组,I组采取七氟醚低流量麻醉,II组采取异氟醚低流量麻醉,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I 组患者气腹前SBP、DBP及HR在T2、T3、T4时与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长于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血流动学更平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全胃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76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法分成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实验组给予吸入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定力恢复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麻醉后(T1 ~T5时段)的BI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水平与麻醉前(T0时段)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T1 ~T5时段的心率指标水平较对照组稳定(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胃切除手术中采用吸入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黄元云 《解剖与临床》2008,13(2):121-123
目的:探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安氟醚组(E组),每组20例。E组安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4%,S组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维持阶段,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维持在1.3~1.5MAC。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维持及恢复过程。结果:麻醉期间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及恢复过程拒吸、呛咳、躁动等各项指标S组明显好于E组(P〈0.05或P〈0.01)。结论: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是小儿腭裂修补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在紧闭式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I两组,每组患者均于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太尼2ug/kg,1分钟后S组吸入5%七氟醚+50%氧化亚氮,Ⅰ组吸入3%异氟醚+50%氧化亚氮,待患者入睡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S组继续吸入1.0-30%七氟醚+50%氧化亚氮,I组吸入0.6~18%异氟醚+50%氧化亚氮至术毕,同时观察各时点MAP、HR、SPO2、。BIS及吸入麻醉药浓度,手术结束观察病人苏醒及拔管时间,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有无其它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结合BIS监测指导术中用药,使诱导、苏醒迅速,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易控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结论七氟醚与畀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吴春美  许建军  成国荣 《医学信息》2010,23(14):2323-2324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包皮环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8岁行包皮环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再加局麻进行手术。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有无哭闹、呛咳、呼吸抑制、分泌物增多,局部神经阻滞时有无体动、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有无呕吐。结果 P组诱导前及睫毛反射消失时心率比S组快;P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S组,术毕清醒时间S组明显短于P组;P组哭闹率高。结论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包皮环扎术各有优点,均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而七氟醚吸入法更易于为患儿和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小儿包皮环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8岁行包皮环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再加局麻进行手术.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有无哭闹、呛咳、呼吸抑制、分泌物增多,局部神经阻滞时有无体动、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有无呕吐.结果 P组诱导前及睫毛反射消失时心率比S组快;P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S组,术毕清醒时间S组明显短于p组;P组哭闹率高.结论 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包皮环扎术各有优点,均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而七氟醚吸入法更易于为患儿和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10.
董龙禹  柴伟 《医学信息》2000,13(1):46-47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临床的新型麻醉剂,麻醉监测非常重要,定量脑电图qEEG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器,脑电信号通过计算机分析,提供直观的量化指标,现将七氟醚麻醉的脑电监测作一综述。1 七氟醚麻醉的EEG一般监测Tsushima等〔1〕报道,分别给30只猫(每组10只)七氟醚、异氟醚、氟烷麻醉。结果在相同MAC下,七氟醚和异氟醚的脑电抑制较氟烷大(P<0.05),七氟醚对外周神经刺激反应抑制较弱。KurataJ等〔2〕报道,给猫七氟醚、氨氟醚、异氟醚麻醉3~4h后,连续观察5~7dE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舌系带矫正术小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两组,每组30例。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开放外周静脉,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罗库溴铵0.3 mg/kg。待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5~50时,T组插入气管导管,L组置入喉罩并在口腔两侧放入纱布,术中调整1.5%~3%七氟醚和2 L/min氧气,维持BIS 40~60。分别记录麻醉前(T1)、置管/喉罩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拔管/喉罩即刻(T4)的SBP、HR、ETCO2和SpO2,手术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患儿术后呛咳、喉痉挛、反流误吸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反流误吸。T组术后呛咳8例,苏醒期躁动9例,喉痉挛1例,而L组术后呛咳1例,苏醒期躁动2例,喉痉挛未出现。与T组相比,L组术后呛咳和苏醒期躁动病例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组在T2、T4时点SBP、H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T组苏醒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对小儿呼吸道刺激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分别于术中采用丙泊酚以及吸入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丙泊酚使用总量、术中不同时点,包括诱导后10 min(T0)、建立气腹时(T1)、建立气腹后30 min(T2)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皮质醇(Cortisol,COR)、胰岛素(Regular insulin,RI),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泊酚使用总量较少(P<0.05);与T0相比,T1时两组HR、MAP均上升,并于T2时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时HR、MAP较低,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血清COR、RI均增加(P<0.05),但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可减少丙泊酚使用总量,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但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喉罩下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七氟醚丙泊酚舒芬太尼组(B组)两组。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比B组诱导平稳,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毕时院B组HR明显快于A组。 B组术中体动、阴经勃起、气道辅助处理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丙泊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气道管理方便,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此方法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对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级~Ⅱ级、年龄1~4岁、拟行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诱导并复合双氯酚酸钠栓1/2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12例(20%)、对照组有28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酚酸钠预处理能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七氟醚吸入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诱导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研究比较3组患者吸入七氟醚4%(A组)、6%(B组)和8%(C组)浓度的诱导时间、诱导质量、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差异。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患者入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 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C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5.5±4.4)s要明显短于A组(78.1±8.3)s和B组(55.2±6.9)s(P<0.05),患者入睡时间C组(93.0±10.7)s也明显快于A组(148.4±13.8)s和B组(102.0±8.9)s(P<0.05)。OAA/S评分为3分时,C组的B IS值为(74.1±3.8),AAI值为(37.2±4.2);C组诱导前后MAP下降和HR增快,且部分患者波动较大(P<0.05)。C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0%)要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单纯吸入七氟醚诱导患者入睡快,临床推荐吸入浓度为6%,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质量,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罗学绵 《医学信息》2007,20(7):1199-1201
目的 探讨小儿氯胺酮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ASAⅠ~Ⅱ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60例,随机分成四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KM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KP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组(KMP组),记录麻醉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及术毕时的HK、MBP、SPO2并作统计分析,观察术毕麻醉复苏情况,比较苏醒时间和氯胺酮加药次数。结果 与术前比较,K组的HR仅在诱导后和术毕有显著性差异;三组联合用药组的HK在每一个时点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KP组的MBP除切皮外三个时点呈显著性差异,KMP组诱导后术毕呈非常显著性差异,KM组仅术毕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三组联合用药中KM组和KMP组的SP02在诱导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KP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K组相比,KMP组仅诱导后的MBP有显著性差异(P〈0.05);KM组每一个时点的MBP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KP组结扎、术毕的HK以及诱导后、切皮、结扎时的MBP有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后的SP0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K组比较,KMP组氯胺酮加药次数明显减少,呈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病人术后均无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K组最高,达到26.67%,三组联合用药组均低于15%。结论 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应用麻醉效能强,血液动力学平稳,苏醒快,缺点为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但与另两组联合用药相比副作用少,只要控制好丙泊酚用药速度,氯胺酮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短小的先天性畸形矫治术是一种更为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观察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对吸烟和非吸烟患者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峰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有和无吸烟史择期手术的普通外科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既往有或无吸烟史患者各40例],随机分为4组(n=20):有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S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SI组),无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N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NI组).使用多功能麻醉气体监护仪监测患者吸入麻醉剂浓度达到肺泡最低有效浓度(1MAC)后4、8、12、16min的气道峰压、肺顺应性,同时用无创心功能测定仪监测气道阻力,记录各组患者在吸入麻醉剂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吸入前相比,所有接受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4、8、12、16 min后均出现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的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SS组和NS组8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S组(10.38±1.12)cmH2O·L-1·s-1,NS组(9.65±1.04)cm H2O·L-1·s-1;气道峰压:SS组(13.52±1.01)cm H2O,NS组(12.86±0.94)cm H2O,1 cm H2O=0.098kPa],SI组和NI组则于12 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I组(10.30±0.98)cm H2O·L-1·s-1,NI组(11.00±0.73)cm H2O·L-1·s-1;气道峰压:SI组(13.47±0.88)cm H2O,NI组(12.85±0.65)cm H2O],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下降幅度高于吸烟组(均P<0.05).4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后其肺顺应性较吸入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与吸烟组相比肺顺应性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使患者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出现明显下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下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诱导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研究比较3组患者吸入七氟醚4%(A组)、6%(B组)和8%(C组)浓度的诱导时间、诱导质量、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差异.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患者入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C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5.5±4.4) s要明显短于A组(78.1±8.3) s和B组(55.2±6.9) s(P<0.05),患者入睡时间C组(93.0±10.7) s也明显快于A组(148.4±13.8) s和B组(102.0±8.9) s(P<0.05).OAA/S评分为3分时,C组的BIS值为 (74.1 ±3.8),AAI值为(37.2±4.2) ; C组诱导前后MAP下降和HR增快,且部分患者波动较大(P<0.05).C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0%)要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单纯吸入七氟醚诱导患者入睡快,临床推荐吸入浓度为6%,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质量,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部、会阴部手术麻醉可采用多种方法,我院近年来选择性的应用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取得较好麻醉效果,现将方法、围术期观察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选择30例1~5岁拟实施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男18例,女12例,手术时间25~100 m in。肌注盐酸哌替啶1 mg/kg,阿托品0.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全麻诱导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病人70例,ASAⅠ级至Ⅲ级,年龄22~69岁,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5例,其中七氟醚组(S组)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异丙酚组(P组)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入10μg/kg芬太尼。病人入室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2、3min的BP和HR以及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即刻两组BP均下降,S组HR减慢(P〈0.01);插管后1minP组BP下降(P〈0.01);插管后3min,P组HR较S组快(P〈0.05)。结论七氟醚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