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前白蛋白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单器官功能障碍组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组,根据患者是否院内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相关血清指标,探讨相关血清指标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上述指标对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103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与单器官功能障碍组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PCT、白介素-6(IL-6)、血小板计数(PLT)、乳酸(Lac)水平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提示,并发血流感染(OR=42.79,95%CI:2.158~848.7)、APACHEⅡ评分(OR=1.123,95%CI:1.024~1.232)为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86例)。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以及血清PCSK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不同PCSK9表达水平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Ⅳ级比例、PCSK9以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为Ⅳ级(OR=1.540,95%CI:1.150~2.063)以及PCSK9(OR=1.679,95%CI:1.132~2.489)、NT-proBNP(OR=1.383,95%CI:1.005~1.903)水平升高均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6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90 d死亡情况分 为生存组(129例)和死亡组(36例)。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Nesfatin-1和MMP-9水平,并 收集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esfatin-1和MMP-9在aSAH患者预后 中的临床价值,应用Kaplan-Merier法绘制患者aSAH患者90 d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死 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血清Nesfatin-1和MMP-9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Nesfatin-1和MMP-9预测 aSA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95%CI:0.796~0.908)、0.801(95%CI:0.731~0.859),临界值为9.98 μg/L和 402.21 μg/L时,敏感度分别为0.889、0.833;特异度分别为0.651、0.75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esfatin-1≥9.98 μg/L和MMP-9≥402.21 μg/L时,aSAH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较Nesfatin-1<9.98 μg/L和MMP-9<402.21 μg/L者显著 降低(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esfatin-1≥9.98 μg/L(OR=2.167,95%CI:1.776~2.642)、MMP-9≥402.21 μg/ L(OR=1.124,95%CI:1.029~1.227)、Hunt-Hess 分级Ⅳ~Ⅴ级(OR=2.246,95%CI:1.676~3.010)和 Fisher 分级 3~4 级 (OR=2.760,95%CI:1.369~5.565)是aSA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Nesfatin-1和MMP-9水平与aSAH患者 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其他因素与房颤(AF)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8月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的HFpEF患者419例,其中合并AF 107例,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根据血清NT-proBNP中位数水平(351pg/ml)分为两组(Q1组≤351pg/ml,Q2组>351pg/m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及其他因素与AF的关系。结果 (1)高NT-proBNP组(Q2组)AF发生率高;(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T-proBNP水平(OR=1.082,95%CI(1.044~1.121),P<0.05],左心房内径(LAD)增大[OR=1.201,95%CI(1.129~1.277),P<0.05],平均心率增快[OR=1.033,95%CI(1.015~1.051),P<0.05]增加合并AF的风险;使用钙通道阻滞剂[OR=0.336,95%CI(0.172~0.657),P<0.05]降低合并AF的风险;(3) 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对百草枯中毒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至12月本科收治的7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淀粉酶升高组及对照组,应用欧洲重症医学监护医学协会(ESICM)制定的SOFA评分体系,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及最大SOFA评分(住院期间SOFA评分最高值)的差异,并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之间淀粉酶的差异,评价血清淀粉酶升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淀粉酶升高组入院时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1)分与(2.8±1.4)分,P>0.05];淀粉酶升高组最大SOF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1.7)分与(4.1±1.5)分,P<0.05];另外,淀粉酶升高组病死率75%明显大于对照组病死率24%,入院时淀粉酶与入院72h淀粉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813。结论血清淀粉酶升高对百草枯中毒者预后相对较差,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56例AECOPD合并PE患者为病例组,并收集同期的80例单纯AECOPD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XCL9、SFRP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COPD发生P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XCL9、SFRP1对AECOPD患者PE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CXCL9、SFRP1对不良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AECOPD病程较长,血清CXCL9、SFRP1水平升高(P<0.05)。较长AECOPD病程(OR=1.420,95%CI:1.246~1.620)和较高CXCL9(OR=1.835,95%CI:1.502~2.241)、SFRP1(OR=1.608,95%CI:1.351~1.914)水平是AECOPD患者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XCL9、SFRP1均可预测AECOPD患者PE发生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完成治疗的9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颈动脉狭窄发生状况并分组(颈动脉狭窄组和无颈动脉狭窄组);治疗前均行血清UCH-L1、GFAP检测,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UCH-L1、GFAP水平,重点分析血清UCH-L1、GFAP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血清UCH-L1、GFAP水平分别为(0.45±0.09)μg/L、(2.57±0.60)ng/L,均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的(0.33±0.05)μg/L、(1.77±0.58)ng/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UCH-L1水平(B=3.624,OR=19.173,95%CI=6.019~58.473)、血清GFA水平(B=2.542,OR=12.710,95%CI=4.118~39.221)高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OR&g...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水平变化及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37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服毒后24、48、72 h进行血清PD-1其配体(PD-L1)水平检测,...  相似文献   

9.
王爽  陈海燕  李博  王博  贾岚  魏芳  姜埃利 《天津医药》2020,48(4):275-27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DQOL)的关系。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90例,血磷水平>1.78 mmol/L患者作为高磷血症组(n=108),血磷水平≤1.78 mmol/L患者作为非高磷血症组(n =82)。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血液透析通路、每周血液透析次数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血液透析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钙(Ca2+)、血清磷(P)、血清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肌酐(Cr)、血尿酸(UA)、碱性磷酸酶等。比较 2组间 iPTH、ALB 及各指标的差异,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与血磷水平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36 (KDQOL-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计算 KDQOL-36量表中 5个亚量表的得分,比较 2组间各亚量表的差异,分析 血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与非高磷血症组相比,高磷血症组患者年龄小,动静脉内瘘比例高,Cr、ALB、 iPTH、Ca2+水平高(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示,高 ALB(OR=1.243,95%CI:1.082~1.427)、高 iPTH(OR=1.001,95%CI:1.000~1.002)是高磷血症的危险因素(均 P<0.05)。高磷血症组各亚量表分数明显低于非高磷血症组(均 P<0.05)。结论 血磷水平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高磷血症组生活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31例,中度中毒组24例,重度中毒组13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中毒患者入院第1d(治疗前)、第3d、第7d及第14d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IL-18含量测定。结果入院第1d、第3d、第7d及第14d百草枯中毒者血清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轻度中毒组外,其余2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在14d内持续高水平,随发病时间的延长无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在中、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体内持续高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正相关,可能是肺纤维化的重要预测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 UTI)治疗急性百草枯( PQ)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158例。根据患者使用UTI的情况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30万U/d)、中剂量组(40万U/d)、高剂量组(60万U/d)。比较各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肺纤维化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死亡病例存活时间。结果高剂量组的ARDS、肺纤维化及MODS发生率,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UTI用于治疗急性PQ中毒可以减轻PQ所致脏器损害,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足量使用UTI救治急性PQ中毒更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6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观察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价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164例患者存活65例,死亡99例,病死率60.37%.死亡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LR高于存活组,血淋巴细胞、血钾低于存活组(P<0.05).血淋巴细胞、NLR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LR> 12.07时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病死率的特异度为96.9%,敏感性为65.7%.结论 血NLR对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又称CX3CLl)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早期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KN在PQ致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染毒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染毒组腹腔注入PQ(2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染毒后0.5、1、3、5 d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肌酐及尿素氮,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FKN的表达。结果 PQ染毒后大鼠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及尿素氮同步升高,且随染毒时间延长,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与同时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染毒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为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及管腔变窄;此后随观察时间延长,可见水肿渗出、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肾小管内蛋白管型。免疫组化发现:染毒组在染毒后0.5、1、3、5 d,FKN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KN在PQ早期大鼠肾组织中可表达,并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病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及血清热休克蛋白72(Hsp72)对脓毒症患儿继发急性肾损伤(AKI)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脓毒症患儿216例,根据其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80例)和非AKI组(136例),并根据AKI的分期标准进一步将AKI组分为AKI-1期组(28例)、AKI-2期组(23例)及AKI-3期组(29例)。根据28 d的生存情况将患儿分为存活组(165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各组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继发AKI及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儿继发AKI和发生死亡的风险相关性。结果:AKI组患儿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尿L-FABP、血清Hsp72水平AKI-3期组>AKI-2期组>AKI-1期组>非AKI组;死亡组尿L-FAB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 Wolfram 综合征(WS)的基因型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 1 例 WS 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 结果:患儿,男,16 岁,2 岁时在当地医院诊断“1 型糖尿病”;8 岁时因“视力进行性下降”行双眼白内障针吸+人工晶体植入术;11 岁时诊断“尿崩症、神经源性膀胱、双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予去氨加压片口服及间断导尿治疗,肾功能进行性恶 化;15 岁时进入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6 岁时行异体肾移植,腹部输尿管造口排尿。 现患儿经胰岛素泵给予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缓解多尿症状,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 基因检测显示,患儿 WFS1 基因纯合移码突变(c. 14delC),导致氨基酸移码 138 位后提前终止(p. T5Mfs∗138);父母验证为杂合突变。 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 (ACMG)指南,该突变为致病性突变,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未见报道,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 结论:WS 为多系统受损疾病,进展快,预后差,极易误诊、漏诊。 基因检测是确诊 WS 的重要依据。 对于<10 岁儿童发现有血糖异常伴视力或听力下降者应考虑此病并积极行基因筛查。 本研究新发现 1 个 WFS1 基因纯合的移码突变位点,丰富了 WFS1 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因素,研究改善患者预后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期间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共49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everity index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高低分为低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组(A组)(≤20 h×mg.L-1)35例、高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组(B组)(20 h×mg.L-1)14例;按有无血液灌流分为血液灌流组26例、未行血液灌流组23例;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20例、死亡组29例。使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清百草枯药物浓度,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并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了解肺纤维化情况。分析百草枯血清药物浓度、脏器受损情况、肺纤维化、氧合指数等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B两组比较,B组肺部纤维化范围大、脏器功能受损数目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2和P=0.01);B组氧合指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肺部纤维化范围较大、死亡组脏器功能受损数目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氧合指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81)。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服毒量、血清药物浓度、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与未行血液灌流组比较,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882,P=0.348)。结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分别为服毒剂量、肺纤维化范围、氧合指数、脏器功能损害个数。提倡早期综合治疗,保护脏器功能,以提高中毒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中VEGF-A、sFLT-1水平变化,以及VEGF-A活性指数(VEGF-A/sFLT-1)变化,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脓毒症组为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59例患者,根据28 d存活情况分为脓毒症存活和死亡组;对照组为20例健康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脓毒症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VEGF-A及sFLT-1水平,计算VEGF-A活性指数,分别进行三者与APACHEⅡ评分、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组血清VEGF-A、sF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死亡组血清VEGF-A、sFLT-1水平及VEGF-A活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脓毒症组血清VEGF-A、sFLT-1水平及VEGF-A活性指数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性(r=0.754,P=0;r=0.655,P=0;r=0.497,P=0);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A、sFLT-1浓度和VEGF-A活性指数对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3%、76.4%和58.1%;评估血清VEGF-A、sFLT-1浓度和VEGF-A活性指数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1.2%、86.2%和85.5%。结论脓毒症组血清VEGF-A、sFLT-1水平及VEGF-A活性指数均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血清VEGF-A、sFLT-1水平及VEGF-A活性指数对临床预测脓毒症发生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 BISAP)评分联合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解放军323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SAP患者160例,均予常规治疗。于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BISAP评分,检测血清白介素( IL)-6、IL-8、IL-10水平,记录患者预后指标,包括死亡、MODS、感染、局部并发症。依据预后不同分组,比较BISAP评分及血清IL-6、IL-8、IL-10差异,分别以BISAP评分及血清IL-6、IL-8、IL-10的中位值为界值,比较组间结局差异;分析BISAP评分与血清IL-6、IL-8、IL-10的相关性以及BISAP评分对SAP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依局部并发症、感染、MODS、死亡不同预后分组,BISAP评分及血清IL-6、IL-8水平均依次增高、血清IL-10水平依次降低(F=3.72~5.39, P<0.05)。 BISAP评分≥3分、IL-6≥65μg/L、IL-8≥180μg/L、IL-10<40μg/L 的患者死亡、MODS 及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 BISAP 评分<3分、IL-6<65μg/L、IL-8<180μg/L、IL-10≥40μg/L患者(χ2=3.99~7.78, P<0.05,P<0.01)。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死亡患者BISAP评分与血清IL-6、IL-8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0、0.49, P<0.05),而与血清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2, P<0.05)。 MODS、感染患者也具有一致的相关性。 ROC曲线显示,BISAP评分对死亡、MODS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Z=3.29、5.17, P<0.05)。结论 BISAP评分联合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检测对SAP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BISAP评分≥3分、IL-6≥65μg/L、IL-8≥180μg/L、IL-10<40μg/L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佳,原因可能与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促炎细胞因子占据优势而增加了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血小板变化对重症中暑患者 28 d 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9 月— 2018年 9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根据 28 d预后将重症中暑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 者基本资料,入院时、入院 72 h 血小板计数(PLT0、PLT72),以 PLT0、PLT72、血小板变化值(ΔPLT)、血小板变化率 (ΔPLT%)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 28 d预后的预测价 值。分别以重症中暑患者 PLT0、PLT72和 ΔPLT%的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采用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 28 d累 积存活率。结果 (1)共纳入 116例重症中暑患者,存活组 90例,死亡组 26例,病死率 22.4%。死亡组使用血管活性 药物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 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2)2组血小板计数均呈现下降趋势,死 亡组 PLT0、PLT72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 P<0.05),同时死亡组 ΔPLT 和 ΔPLT%下降幅度大于存活组(P<0.05)。(3) 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PLT0、PLT72及 ΔPLT%对重症中暑患者 28 d死亡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相应预测 临界值分别为 PLT0>115.0×109/L,PLT72>83.5×109/L,ΔPLT%>-41.6%,其中以 PLT72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最 大,为 0.841(P<0.05)。(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以 PLT0、PLT72及 ΔPLT%相应的临界值分组,高于相应临界值患者 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相应临界值者(P<0.05)。结论 入院 72 h PLT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 预测价值,入院早期 PLT显著下降提示重症中暑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