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ICU 收治的3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CU 脓毒症病死率为46.5%(172/37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9.2%)为主,合并多部位感染者占12.7%;革兰阴性菌为最常见致病菌[62.7%(175/279)]。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 ICU 24 h APACHE II 评分、并发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P ﹤0.01)。结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 ICU 脓毒症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可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黄磊  张卫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48-1750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科(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和菌株耐药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84例,根据3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5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Charison基础疾病评分、APACHEII评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酶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性休克和抗菌药物不恰当治疗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死亡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AB和Charison基础疾病评分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OR值分别是3.360(95%CI:1.563~7.223)和1.633(95%CI:1.201~2.22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与菌株的耐药性密切相关,CRAB明显增加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占影芳  占珊芳 《中国当代医药》2022,(23):178-180+189
目的 探讨影响心脏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探讨护理方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7月鹰潭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ICU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28 d时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70)及死亡组(n=28),比较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98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单因素结果提示,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提示,APACHEⅡ(β=0.124,OR=1.132,95%CI=1.101~1.164)是心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β=-0.145,OR=0.865,95%CI=0.819~0.914)是心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心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入ICU时病情程度及白蛋白等指标水平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方面宜早期评估患者危重程度,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 ICU 中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对血流动力学、血清乳酸清除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式分组,40例接受多巴胺泵入治疗纳入对照组,47例接受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清除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 h 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 后的中心静脉压(CVP)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8 h 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病死率为4.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 中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入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促进乳酸的清除,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数量动态变化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收治的脓毒症患者,采集入ICU后14 d内血小板计数(PLT)动态数据。以第7天PLT较基线降低幅度大于20%为标准定义进行性血小板减少(PTCP),绘制ROC曲线评价PTCP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合并与未合并PTCP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死亡组30例,生存组118例,28 d病死率20.3%。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SOFA评分、高值D-二聚体(hD-dimer)占比、TCP、PTCP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入院5 d后死亡组PLT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第7、10、14天生存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CP、SOFA以及两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91及0.778。Logistic回归显示,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PTCP时28 d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PTCP是脓毒症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TCP对脓毒症28 d病死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基线SOFA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入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糖波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8.33mg/h静脉微量泵入,连续应用5d。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乳酸变化,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平均血糖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系数(GV)、统计高血糖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统计28d病死率。结果共有7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心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乳酸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MBG、LAGE、GV、高血糖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微量泵输入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快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休克持续时间,并有效避免高血糖的合并症,更稳定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但在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能否早期诊断脓毒症及评估其预后.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本院ICU 206例危重症患者入选本研究,分别检测入ICU时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1)、乳酸(LAC1)及入ICU 6 h时ACR(ACR2)、乳酸(LAC2)等,追踪28 d病死率.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ACR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测定ACR1对脓毒症诊断界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ACR1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ACR1诊断脓毒症界值为105 mg/g.脓毒症组28 d死亡患者ACR2显著高于生存者(P<0.01).ACR2与LAC2是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两者死亡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入ICU时MA升高可能提示脓毒症.入ICU 6 h时MA与乳酸升高可能是脓毒症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ICU患者116例资料,按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将其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58例;统计并经单因素分析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次/年)、合并糖尿病、合并慢阻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的差异,并对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h与非感染组患者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这些单因素经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导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过多、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等因素均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采取控制ICU患者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等均可有效预防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遏制了其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一份来自北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脓毒症的发病率大约是0.3%,所有患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大约是30%~40%,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美国每年有75万脓毒症患者,约9%的脓毒症患者发展成重症脓毒症(severe sepsis),3%发展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超过21万(28%)死亡,是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尽管早期积极地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支持,但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对脓毒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冬梅  赵雷  董琳  杨万春 《安徽医药》2021,25(1):201-204
目的 探讨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临床病例及相应病人的临床、微生物资料,分组比较多重耐药组(MDR)与非多重耐药组(非MDR)、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特征,探究其多重耐药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67例,年龄(51±26)岁,总住院死亡率为44.8%(30/67),MDR共2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MDR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合并外科手术、TTP(血培养阳性报时间)、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感染前1个月抗生素应用≥7 d、出现败血症及休克、死亡均高于非MDR组(P<0.05).死亡组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合并外科手术、MDR、白蛋白<30 g/L、出现败血症及休克均大于存活组(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合并外科手术是病人多重耐药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30 g/L是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验性敏感抗生素治疗是降低死亡的因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多重耐药率高,病情重,病死率高,经验性敏感抗生素治疗是病人存活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对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人选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6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组(22例)及脓毒症休克组(20例);根据患者的28天生存率,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46例).在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清cTnI、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NT-pro-BNP、cTnI水平与PCT水平、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PCT呈正相关(r分别=0.901,0.866,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2、0.521,P<0.05).结论 血清cTnI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7 ~ 50岁.根据是否应用IAB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IABP治疗组(32例)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升高更多,心率降低更明显,血Cr、NT-proBNP明显降低,EF值明显升高,提示肾功能、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2例死亡,而对照组死亡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72±3.98)天,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60±4.8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1ABP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宋玮  杨万杰  徐萍 《中国药房》2013,(48):4540-4542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单用美罗培南治疗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符合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美洛培南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7~14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第21天或脱离ICU时分别开展临床、微生物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器官衰竭程度、中位退热时间、细菌学疗效、死亡率、患者住ICU和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中位退热时间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8d和90d内死亡率、住ICU和住院天数及呼吸系统SOFA分项得分}匕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疗效确切,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并能缩短住ICU和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对高龄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本院的126例高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治疗组)实施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治愈率和好转率)、预后情况(死亡、脓毒症)及并发症情况,并与52例因伤后长途转运等原因延迟抗休克治疗的高龄患者(延迟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1)早期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延迟治疗组(46.83%vs21.15%,P〈0.01),死亡(3.97%vs28.85%,P〈0.05)及脓毒症(1.59%vs17.31%,P〈0.01)例数均低于延迟治疗组。(2)早期治疗组的休克、惊厥、肾衰竭、感染及缺氧的发生率均低于延迟治疗组,除休克(P〈0.05),其余均为P〈0.01。结论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可提高高龄严重烧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其死亡和脓毒症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至出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有助于改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33-35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将2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PHVHF组13例、对照组12例。PHVHF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PHVHF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BUN、Cr、K^+、Na^+、Cl^-);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28d病死率。结果:PHVHF组治疗后HR、BUN、Cr、K^+、PaO2/FiO2、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后BUN、Cr、PaO2/FiO2、APACHEⅡ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VHF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短,28d病死率低,其中,ICU内治疗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改善氧合等,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可减轻严重脓毒症的病情及改善预后,且操作简便,是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重症监护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延迟肠内营养),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治疗14、28d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判定,及观察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治疗14、28d,试验组血糖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并发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定预后(出院)较好试验组20例高于对照组14例(P<0.05).结论 重症监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法可使患者出现败血症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雷有萍 《上海医药》2014,(17):31-33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与感染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感染性ICU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PAF水平的差异,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分析血浆PA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关系,并按住院期间患者的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PA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存活组患者血浆PA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血浆PAF与感染性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浆PAF可作为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状况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高风险评分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凤尔稳 《天津医药》2020,48(8):773-776
目的探讨脓毒症高风险评分(HRSS)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与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qSOFA)评分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125例,将其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39例),记录HRSS、SOFA和qSOFA评分基础指标,HRSS评分包括年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脉搏、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体温和皮肤异常情况,SOFA评分包括氧合指数、血小板、胆红素、肌酐、心血管评分和GCS评分,qSOFA评分包括意识、呼吸频率和收缩压,计算HRSS、SOFA和qSOFA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收缩压、氧合指数均低于存活组,年龄、皮肤异常、血清胆红素、血肌酐、心血管评分和意识障碍比例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HRSS、SOFA和q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HRSS、SOFA和q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95%CI:0.714~0.876,P<0.01)、0.828(95%CI:0.756~0.900,P<0.01)和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