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聪  王娜娜  冯静静 《现代养生》2022,(24):2147-2149
目的 观察分析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合理配制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方法 医院2021年1月开始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在中心配置TPN药物,本研究将2020年1-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1260组输液医嘱作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间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1435组输液医嘱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处方配置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总数为12例,占比0.84%;对照组不合理用药总数为33例,占比2.62%。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70%,较对照组的2.1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PN的合理配制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有利于降低不合理用药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胃肠外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胃肠外营养。方法通过对我科33例应用PICC进行长期静脉营养患者的观察,分析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PICC能满足长期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少。结论PICC为静脉营养支持的良好途径,而专业的护理可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少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将某院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体系前后,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0%及75.0%,实施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0%及98.0%,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体系后医护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体系前(P<0.05).结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质量控制体系具有集约化、高责任心、流程化及高抗风险性管理的特点,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质量和输液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全胃肠外营养患者(TPN)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45例经TPN治疗住院患者,选取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者为感染组;无感染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选取的45例经TPN治疗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总发生率为15.56%;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是否入住ICU治疗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TPN治疗患者出现CVC-RI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TPN治疗时间、置管时间、置管类型、是否入住ICU治疗;其中年龄≥60岁占85.71%,TPN治疗时间≥5d占71.43%,置管时间≥4周占71.43%,使用三通管占71.43%,ICU治疗占71.43%.结论 通过了解经TPN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出更加针对性的治疗,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药物调配中,应用非整支药物换算方法辅助的临床作用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6月30名药师/护士调配的940份药物医嘱单,对照组采用约分法进行非整支药物换算,观察组采用倍数法进行非整支药物换算,每组各470份。汇总统计研究采集的医嘱单,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对比不同换算方法的应用效率(药物调配所需时间)及实际药物调配用时。结果 以常见抗生素药物为例,观察组药物调配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每名药师实际药物调配用时为(1.67±0.48)min,短于对照组的(2.84±0.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8,P <0.05)。结论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药物调配中,应用非整支药物换算方法中的倍数法进行辅助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换算的准确性,并显著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本院专属合理用药系统,提高审核医嘱的效率和正确率。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有发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嘱进行分析,通过自定义审方系统拦截不合理医嘱。结果:自定义审方系统共拦截不合理医嘱665条,保证了临床合理用药。结论:静脉用物调配中心在审核医嘱时除需要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还应建立自身专属数据库,才能更全面、迅速的审核大量医嘱信息。  相似文献   

7.
如果医疗机构如果实施集中调配以及供应静脉用药模式需要设立一个静脉用药调配室,这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以及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医院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对于安全用药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加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对临床安全用药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本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2019年12月—2020年5月、2020年6—11月期间的医务工作人员(n=20)与患者(n=200)为例进行研究,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管理、PDCA(plan-do-check-act)循环质量管理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比较护理工作质量情况,包括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错误发生情况、不合理情况发生等问题。结果 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8.00%(P <0.05);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96.50±3.30)分,操作技能成绩(95.50±4.0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错误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错误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不合理情况比较,观察组给药方式不合理、超出说明书用药以及用法用量不合理、输液反应、配伍不合理总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于静脉用药快速且高效,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许多大中小医院相继成立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随之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调配模式。本研究探讨两种调配模式"小组集中统排"和"传统单科排药"在提高静配中心工作效率方面的应用效果,以便寻找出适合本院院情的排药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静配中心2018年第一季度(2018-01-01—2018-03-31)实际接收调配的数据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科排药;2019年第一季度(2019-01-01—2019-03-31)作为观察组,采用小组集中统排。分别从平均拿药、排药、配置时间以及加药针管使用量和工作差错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拿药时间为(1.4±0.16)h,低于对照组的(1.9±0.2)h,t=4.18,P=0.013;观察组平均配置时间为(3.5±0.22)h,低于对照组的(4.3±0.25)h,t=9.83,P=0.027;观察组加药针管使用量为(282±12)支,低于对照组的(401±15)支,t=7.92,P=0.008。观察组平均排药时间(1.5±0.25)h,与对照组的(1.6±0.2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6,P=0.26。观察组工作差错数为(0.49±0.02)次,与对照组的(0.51±0.01)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110。结论集中统排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拿药和配置时间,减少配置耗材使用量,降低工作强度,提高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胡伟  陈飞虎 《现代医院》2010,10(12):117-118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已经公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将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各医院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对建立PIVAS必要性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因此缺乏建立PIVAS的动力。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医院建立PIVAS的必要性提出几点认识,期望为各医院决策建立PIVA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时胶塞脱屑的影响.方法 以16号单侧孔圆锥形针头与16号双侧孔圆锥形针头为观察对象,分别观察45、60、90、120度进针取药时橡胶塞碎屑形成情况.结果 使用16号单侧孔及双侧孔针头用4种角度穿刺密闭瓶胶塞取药,16号单侧孔针45、60、90、120度进针的脱屑率分别为23.0%、20.3%、9.9%、28.6%;16号双侧孔针45、60、90、120度进针的脱屑率分别为26.1%、24.3%、17.6%、27.5%;16号单侧孔针90度方向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最低为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穿刺角度对于单侧孔及双侧孔针头穿刺的脱屑发生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90度进针时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9.9%和17.6%,可明显减少输液胶塞微粒的污染.结论16号单侧孔针穿刺脱屑率低于16号双侧孔的脱屑率,16号单侧孔针头以90度从正面垂直穿刺胶塞瓶内取药,可明显减少胶塞脱屑数量,降低医院输液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苗鸿颖  黄晓静 《职业与健康》2013,(22):3043-3046
目的分析天津市某医院静脉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促进静脉用药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选取该院静脉调配中心2012年1—8月的静脉用药医嘱共计527189张,根据药品法定说明书和相关药典知识审核医嘱分析不合理情况。结果发现不合理处方409张,不合格率为0.078%。不合理用药有配伍禁忌9.54%、超剂量用药(13.20%)、溶媒错误(24.45%)、药物浓度错误(37.65%)、用药频次错误(8.31%)、给药途径错误(1.22%)、医生笔误(5.62%)。结论审核处方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通过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修改医嘱,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空气培养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空气、护理人员手卫生、物体表面和消毒液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5个部门2008-2011年4年空气细菌培养结果总的合格率97.9%,逐年合格率分别为97.6%、97.3%、98.1%和98.8%;各部门合格率分别为97.0%、98.0%、98.1%、98.6%和98.0%;手卫生、物体表面和消毒液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99.7%、99.6%和100.0%.结论 自2007年11月医院正式投入使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以来,药品的配置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和管理的信息系统.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部分功能模块,设计适合配置中心工作流程的功能模块,改造临床工作站.结果: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其模块功能适用,与医院HIS完全兼容.实现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临床工作站的信息化传递.结论:该系统的功能适用、运行安全可靠,确保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的安全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并可进一步优化医院的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有效提高配置过程中输液质量,以控制静脉输液所致的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 针对配置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安全因素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并建立相应的感染管理制度及管理机制.结果 通过对各环节的管理和有效的感染控制,降低了输液配置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升了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结论 加强静脉输液质量控制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对预防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规范干预措施(以下简称管控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通过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PIVAS实行旨在防控医院感染的规范干预措施,比较实施管控措施前后无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成品输液发生率、不合格成品输液发生原因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业务能力。结果 PIVAS实施管控措施后,成品输液因无菌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不合格成品输液发生率由0.120%降低至0.045%(P<0.05);导致不合格成品输液的手套指尖监测不合格率、注射器污染率分别为2.326%、12.449%,均较PIVAS实施管控措施前降低(P<0.05),而异物带入成品输液率为85.23%较PIVAS实施管控措施前升高(P<0.05);PIVAS实施管控措施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业务能力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VAS管控措施效果较好,不但可更好地保障静脉用药输液治疗的安全性,而且还可显著降低基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8至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的情况,为临床更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至2010年我院住院药房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的销售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对各类肠内、肠外营养制剂按用药频度进行对比排序.结果 肠内营养制剂的品种数从2008年的7种增加到2010年的9种,用药金额从2008年的42.64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7.37万元,增加了57.99%;肠外营养制剂的品种数从2008年的43种增加到2010年的50种,用药金额从2008年的891.3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363.73万元,增加了53.00%.结论 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应用上,我院营养支持仍以肠外营养为主,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8.
对126例消化系疾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其中22例行全肠外营养支持,104例行部分肠外营养支持.部分病人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进行化疗和放疗.观察结果表明:肠外营养支持在消化系肿瘤和重症、消耗性疾病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直接加入全营养混合液中进行肠外营养对病人血糖浓度的影响. 方法:在53例共647例次肠外营养中,胰岛素直接加入全营养混合液输注,胰岛素与葡萄糖开始配比为1:10,在肠外营养期间,观察营养液中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均值和平均输注速度,营养液输注前1 h、输注后6 h及12 h的各时段血糖变化值,并根据血糖测定值调整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 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肠外营养治疗,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昏迷及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营养液中胰岛素与葡萄糖的平均比值为1:8;输注速度为140 mL/h;输注前1 h血糖值为(6.043±1.210)mmol/L,输注后6 h为(6.470±1.359)mmol/L,12 h为(6.262±0.966)mmol/L,营养液输注后,各时段所测血糖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将胰岛素直接加入全营养混合液中输注,能有效地维持病人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50ml注射器和用一次性输液连通管,两种加药方法的工作效率。方法:总共12个工作日,两种加药方法各6d,前6d用50ml注射器加药,后6d用一次性输液连通管加药,每天统计出调配每袋输液所需的平均时间,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用50ml注射器调配每袋输液平均需52.23 s;用一次性输液连通管调配每袋输液平均需35.75 s。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用一次性输液连通管调配,既省时又省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