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2.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对59例AIDS合并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56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3例起病匿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CN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N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认识。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8例,对这1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结果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嗜睡、发热、视力下降、呕吐,其中发热是主要的临床特征。18例患者有淋巴结核、口腔真菌感染、肺结核以及消耗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中口腔感染和肺结核是主要的并发症。18例患者中经过头颅CT检查,大部分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临床治疗的有效依据,因此,应该积极的研究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检测分析100050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宋金福,唐明忠,王美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低预后差,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但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与结核性脑膜炎或脑瘤混淆而误诊。我院B1986~1993年中在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脑脊...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9例隐脑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隐脑患者中,男2例,女7例,年龄(48±13.5)岁。务农4例,有明确禽鸟类接触2例。既往有基础疾病的7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皮肤真菌感染1例,肝 相似文献
7.
李秋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7):15-1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正成为发达国家中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3大疾病。随着人们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是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笔者就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11例糖尿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9.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雁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34(2):149-149
本研究对我院 1994— 2 0 0 4年确诊的 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性 3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6 0岁 ,平均 36 6岁。病程 1周~ 0 5年 ,平均 70d。院外以感冒治疗 2例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2例 ,病毒性脑炎治疗1例。合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慢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2种类型。它们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CSF)检查结果相似。虽然新的治疗药物不断研发,现代影像学技术不断进展,但是2种脑膜炎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诊断及治疗的延误是导致预后不佳的直接原因。笔者对我院1992年-2005年收治的28例TBM和22例CNM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2种脑膜炎不同的临床表现、CSF和影像学改变,旨在探讨2种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方法:对15例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呕吐、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症状。与其它颅内感染在临床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确诊要靠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法鉴别新隐球菌甚为重要。AMB联合FLU是治疗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菌培养结果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隐球菌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及印度墨汁染色结果,将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4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43例阳性,虽然高于印度墨汁染色38例阳性的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P=0.157);治疗中期脑脊液培养结果30例为阳性,和印度墨汁染色的结果比较未见差异(χ2=1.661,P=0.195);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26例患者对氟康唑耐药而未见对两性霉素B耐药者(χ2=33.804,P=0.000);治疗末期脑脊液培养的结果先于印度墨汁染色转阴,10例印度墨汁染色持续阳性患者,脑脊液培养转阴患者停药后未见复发[P(1≤X)=0.002]。结论脑脊液培养对指导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价值,需高度重视;培养结果可能更适合作为停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发病隐匿,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检测阳性率低,发病早期常常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例60a女性患者,因间断发热、头痛2月余入院。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参照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两性霉素B的剂量调整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应用两性霉素B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钾及心电图异常,立即停药,根据每日血钾监测情况,积极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钾和口服枸橼酸钾对症治疗;同时对患者高颅压进行监护。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2个多月后,症状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16.
1例15岁女性患者,因皮肌炎口服泼尼松治疗2年(初始剂量60mg/d;维持量15mg/d,隔日1次),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双下肢无力。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利巴韦林、维生素C及维生素B6治疗无好转,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行走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8.0℃,颈强直;双下肢布满褐色斑疹,部分中央可见脓点;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低;Kernig征及Brudzinski征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见大量真菌,白细胞数1×10^6/L,蛋白890mg/L,葡萄糖1.4mmol/L,氯化物99.7mmol/L,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虽予积极救治,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毒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2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治疗组。B组仅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对照组,治疗共16周。以症状、体征、CSF常规、CSF培养及涂片为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佳,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而两性霉素B仍为治疗隐脑最基本,最廉价和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并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近8年来本院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3例患者中有6,3,2,2例分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比较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用与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联用,其治疗痊愈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误诊率较高,建议对可疑病例做反复腰穿、墨汁涂片和霉菌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特点。方法: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查找带有荚膜的新型隐球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隐球菌数量与白细胞计数及CD4+T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在(10~300)×106/L之间,多以淋巴细胞为主。随着疾病病程的进展和治疗,出现隐球菌先增后减与白细胞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CD4+T细胞则随疾病的治疗逐渐减少。结论:脑脊液中CD4+T细胞可作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