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针输液系统在降低护士因针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6∽12月静脉滴注1 000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78例)使用无针输液系统;对照组(422例)使用传统输液系统。通过统计两组针刺伤发生率,比较传统输液系统和无针输液系统在降低职业暴露中的差别。结果护士对研究组患者静脉穿刺、封管、用物整理时针刺伤发生率[0.0%(0/1 525)]和职业暴露发生率[0.0%(0/1 5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42/1 488)、0.7%(11/1 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48、15.234,P〈0.05)。结论使用无针输液系统避免了针刺伤的发生,增加了护士职业安全性,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研究安全型留置针在艾滋病惠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艾滋病患者36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42例艾滋病患者做为观察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0.0%;对照组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艾滋病患者输液治疗中,能够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在行护理操作时针刺伤,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概率,对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3):572-575
目的:分析感染科医护人员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80例;将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作为常规管理的设定为对照组,2016年4—12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以总结本科室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后制订有效地预防与管理措施管理的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管理对策。结果:感染科医护人员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有AIDS职业安全教育缺乏、侵袭性操作及医护人员恐惧心理等;对照组医护人员发生AIDS职业暴露1例,其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两组医护人员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医护人员的AIDS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较多,如能尽早总结危险因素并制订有效地预防与管理措施,可更好地避免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谭双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68-168,171
目的:探讨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用于HIV阳性患者的输液治疗对有效防止针刺伤及职业暴露的效果。方法:将本科HIV阳性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进行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型静脉留置针或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治疗,两组进行观察统计。结果: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防针刺伤职业暴露明显强于普通型静脉留置针及一次性头皮针。结论: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为HIV阳性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可有效防止针刺及伤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型号头皮针输液器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将在门诊输液且输注同种药物的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6号和7号头皮针输液器,各输液1000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痛觉、穿刺成功率、输液反应例数、拔针后出血和皮下淤血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例数、输液反应例数、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6号头皮针输液器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输液不良反应,提高血管利用度,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方法 将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行输液治疗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对照组常规使用头皮针连接.观察2组留置针留置天数及管腔出血、管腔堵塞、静脉炎、意外扎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管腔回血、管腔堵塞、静脉炎、意外扎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封管效果明显优于肝素钠封管液封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与普通套管针肝素帽在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普通套管针肝素帽静脉输液.观察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套管针平均使用天数为(5.56±0.47)d多于对照组的(3.40±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套管针堵塞、回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静脉治疗中优于普通套管针肝素帽,而且可明显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朱翠平 《上海医药》2014,(12):34-36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社区应用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房和老年病房接受输液治疗患者121例,分为A组58列和B组63例。A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B组采用一般静脉头皮针输液,比较两组的穿刺结果。结果:A组渗血、渗液、肿胀、静脉炎例数明显少于B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在社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关于新生儿静脉输液留置针选择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24GY型密闭静脉留置针连同肝素帽、透明敷贴,对照组采用24G笔式密闭静脉留置针、单独肝素帽、透明敷贴。两组置管后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低,保留时间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24GY型密闭静脉留置针对新生儿进行静脉输液,留置针保留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输液进针所致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输液进针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住院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单日组(观察组)和双日组(改良组),单日组采用输液进针时针头沾输液药液,双日组采用输液进针时针头不沾输液药液,记录两组患者不同输液进针引起的疼痛进行观察,评估病人疼痛分值和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结果改良进针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两组疼痛比较:X 2=8.4 3,P<0.01,有显著性意义.根据静脉穿刺产生的疼痛程度评价对护士操作满意度,X2=8.86,P<0.05,两组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最后排气时将针套帽取下,穿刺头皮针保持向下,药液排出头皮针尖顶部即可,能有效减轻疼痛的发生与提高患者对护士操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眼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和一般护理外,实施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疼痛情况、眼压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效地心理干预,可缓解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降低眼压,减小急性闭角性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心内科患者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5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密闭式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回血、堵管、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留置天数、护理人员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静脉炎和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时间、堵管、回血、针刺伤发生率等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可单手操作、减少针刺伤、保护血管和有效避免回血、堵管发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小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64-165,168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4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23名和观察组(层级护理模式组)23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感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优良率为100.00%,无倦怠感率为95.65%,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工作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安全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血液科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描述。方法采用问卷法对血液科38名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血液科护士针刺伤情况,针刺伤发生率与针刺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9.4%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回套针帽,抽血后分离针头,输液后处理针头等。81%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挤压伤口、冲洗伤口、消毒伤口,97%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非常害怕。结论血液科护士是血源菌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安全防护,例如:“乙肝疫苗的定期接种,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从而减低血液科护士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科低钾血症(Hypokalemia)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补钾知识、遵医行为以及饮食及运动知识知晓率分别是92.15%、88.68%、94.34%、8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28%、39.62%、73.58%、54.72%(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36,P>0.05),护理干预3h后观察组的SAS评分(39.62±12.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12±12.95)分(t=5.7942,P<0.05)。结论优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改善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值得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焦虑与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焦虑与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92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一般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患病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研究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进一步促进焦虑与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的心理康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使患者能够保持健康、正常的心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护理干预还能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等输液患者较多的科室,探讨一种更加快捷成功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以提高输液排气的速度和成功率,缩短静脉输液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选择神经内科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400例,按日期单双分为两组,单号日期输液组为对照组(200例),按传统的静脉输液步骤进行输液;双号日期输液为观察组(200例)按改良过的静脉输液排气步骤进行输液。将两组患者从药液配好挂在床头输液架上准备排气开始至排气完关闭调节器的时间及排气成功率进行对比,同时统计患者和输液护士对此次静脉输液排气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时间为14.88s,观察组的平均时间为6.75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的排气成功率为86%,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的患者和护士对此次静脉输液排气的满意率分别为74.0%和82.7%,观察组的患者和护士对该次静脉输液排气的满意率分别为96.7%和9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的排气环节所做的改进,①缩短了输液排气时间;②提高了一次性排气成功率;③提高了患者及护士对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科夜班护士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夜班护士20名作为观察组,正常作息的健康人13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值夜班可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结核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50例结核及乙肝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满意度、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52±1.55)、(6.21±1.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0.88±1.64)、(10.25±1.52)分,满意度95.20%高于对照组的72.00%,疾病知识总知晓率98.4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ICU护士的吸痰水平。方法:将本科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观察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中、吸痰后0.5min和吸痰后5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吸痰护理中以及开始后0.5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内吸痰,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较开放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更加有益,可以有效避免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