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耳鼻喉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和确定耳鼻喉内镜感染风险因素;评价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风险指数对比。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内镜室感染风险指数均显著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结论:建立和落实护理风险管理,能将耳鼻喉内镜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及病人的安全,将内镜室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后在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56例作为风险管理后组,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前在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56例作为风险管理前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结果风险管理后组患者出现各种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前组患者(P<0.05);风险管理后组与风险管理前组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的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为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减少了各种不良护理事件的出现,提供了患者对消化内镜诊疗的护理满意度,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研究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标准化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消化内镜室接诊的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标准化护理,各50例。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0%、护理满意率为100.0%,均更具优异性(P <0.05)对比两组SAS评分、疼痛模拟评分、内镜诊治时间,也提示观察组更佳(P <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应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缩短内镜诊治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消化内镜室中实施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实验研究将实施常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期间(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消化内镜室接受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B组,将实施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消化内镜室接受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A组,分析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1-12月PACU收治的9 2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总结相应风险管理对策.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恢复,安全地送回病房或监护室,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家属对PACU的护理质量及服务态度均较满意.结论 在PACU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PACU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高小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32-134
目的 探讨颅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颅脑外科患者378例,将近1年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对风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对378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前,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前,护理满意率则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前(P<0.05).结论 对颅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6年1月至5月)和实施后(2016年6月至10月)的产科门诊患者各400例进行安全管理满意度调查;同时选择34名产科门诊注册护士分别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进行风险认知调查.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士的风险认知和患者的安全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风险认知和风险意识均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对就诊环境、护士整体服务评价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产科门诊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透室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该院血透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比较风险管理前后各项观察项目安全隐患发生频次。结果 血透室实施风险管理后各种安全隐患发生频次均较风险管理前明显降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血透室现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和专科培训,提高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保障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体检人员200例将其列为实施前组,选取已经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体检人员200例将其列为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满意情况及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在护士服务态度、护士采血术、采血室环境、采血知识宣教以及人文关怀方面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风险发生率为21%,护理风险实施后风险发生率为3%,护理风险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的应用效果,临床可大力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将我院儿科输液室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急诊留观输液患儿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相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工作人员失误率均明显下降,而患儿家属满意度则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1、8.28、20.63,P<0.05)。与护理实施风险管理前相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护士考核优秀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对留观输液患儿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发觉潜在风险,使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改善,缓解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手术室护士对易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防护。方法培养护士优秀的协调能力、加强自我防护的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能力、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和完善报告制度。结果我院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次数由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的17例,下降到现在的3例(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结论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管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2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3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8例患者归为观察组。自2012年7月开始,本院手术室开始进行手术室管理专项行动,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环境质量、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医生与患者对手术环境的主观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手术环境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医生与患者对手术环境的主观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进行环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手术室环境水平,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强医生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ISO9000在感染科手卫生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规范手卫生管理,落实手卫生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手卫生措施,采用过程控制、强制性干预措施、终末质量效果监测等原则规范手卫生。结果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率达95%,洗手时间为15s达92%,掌握七步洗手法为91%,手卫生效果细菌监测合格率达93%。结论通过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使医务人员掌握洗手在保护患者预防外源性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确保病人有良好的就医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PDCA循环法制定医院的感染管理计划,检查标准并组织实施。结果从2010年10月1日全院实施PDCA循环法后,医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明显好转,与未实施PDCA循环法时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是一种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可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加强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针对口腔门诊的特点,制定和不断完善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严格实施落实。结果通过对口腔门诊实施严格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高了全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和业务水平,监控的各项卫生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至今无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结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加强护理细节管理,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护理工作中,应做好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更新理念、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监测等细节工作。医院感染控制必须从护理细节等基础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护质量。方法健全医院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严格手术室环境、手术物品、器械清洁、消毒隔离的管理,严把一次性医疗用品购入、使用、处理关,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结果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医院手术室实行科学化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医护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应用于控制医院感染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起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对医院感染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建立网络监控、护理人员培训等管理过程。比较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率的情况。结果应用TQC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明显升高并且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未采用TQC理论前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TQC理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1.4%,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条件致病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多因素分析表明激素冲击治疗、年龄、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延长、病情活动性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感染是SLE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特殊治疗方法、病情活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可以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室中的效果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某院门诊抽血室2017年3月~2018年7月接诊5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与安全防范认知度,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防范措施掌握情况、安全防范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80%、90.40%(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风险防范意识,预防交叉感染,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