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坝鹅掌叶附子中的生物碱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坝(今名江油)3种栽培附于(AconitumcarmichaeliDebx.)之一的鹅掌叶附子中,分得10种生物碱化合物,经几种光谱分析鉴定,证明其中2种为已知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和新乌头碱(mesaconitine),还获得一种为新化合物,N-CHOC_(19)-二枯生物碱,命名为aldohypaconitine,后者再由hypaconitine经氧化合成确证。  相似文献   

2.
中坝鹅掌叶附子中的生物碱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坝(今名江油)3种栽培附于(AconitumcarmichaeliDebx.)之一的鹅掌叶附子中,分得10种生物碱化合物,经几种光谱分析鉴定,证明其中2种为已知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和新乌头碱(mesaconitine),还获得一种为新化合物,N-CHOC_(19)-二枯生物碱,命名为aldohypaconitine,后者再由hypaconitine经氧化合成确证。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坝产3种栽培附子之一鹅掌叶附子(Aconitumcarmichaeli)中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了溶媒分离法结合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进行成分分离。所获得生物碱再分别采用几种光谱:IR, ̄1HNMR, ̄(13)CNMR和MS测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获得10种生物碱成分,经光谱鉴定其中5种生物碱的结构,证明为aconitine(1)、fuziline(2)、neoline(3)和2种veatchine类C_(20)-二萜生物碱:songoramine(4)和songorine(5)。后二碱为首次于该植物中发现。同时获得2种氮氧化物,经光谱证明可能系二种nesaconitine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4.
蒙药紫花高乌头根中二萜生物碱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祥  贾世山 《中草药》1999,30(9):641-643
从紫花高乌头根的苯提取物中分离到3个二萜生物碱,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lappaconitine(I),ranaconitine(Ⅱ)和septentriodine(Ⅲ),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其中Ⅱ含量最高,根据文献报道I和Ⅱ是抗心率失常和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滇西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滇乌碱、粗茎乌头碱、黄草乌碱、牛扁次碱和刺乌头碱。结论:5个二萜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草乌药材中3例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固定相为C18ODS柱;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80:20),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此方法能使样品中3种乌头生物碱得到良好的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平均回收率为新乌头碱97.35%,RSD=1.13%,乌头碱98.72%,RSD=2.25%,次乌头碱98.27%,RSD=1.2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狭盔高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产的狭盔高乌头中分离得到3个二萜生物碱,运用光谱法(UV,IR,~1HNMR,~(13)CNMR,MS)鉴定为冉乌头碱,刺乌头碱和乙酰乌头碱。  相似文献   

8.
韩萌  王腾飞  单连海  陈琳  黄帅  周先礼 《中草药》2022,53(12):3587-3594
目的 对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和林地乌头A. nemorum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其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康定乌头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4α-benzoyloxy-N-ethylaconitane(1)、工布乌碱(2)、大渡乌碱(3)、膝乌宁碱甲(4)、滇乌碱(5)和黄乌生(6);从林地乌头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萨敏(7)、14-乙酰塔拉萨敏(8)、卡马考宁(9)、16-epipyroaconine(10)、乌头碱(11)、3-脱氧乌头碱(12)、牛扁碱(13)、甲基牛扁碱(14)、德尔色明甲(15)、德尔色明乙(16)。结论 化合物1是新的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拟康定乌碱甲;化合物2~6为首次从拟康定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6为首次从林地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诃子对草乌水煎液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验证蒙医理论“诃子可解乌头毒”,本文对草乌以及草乌配以诃子的水煎液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氯仿-乙酸乙酯-氨水(15:20:1)为展开系统,λs=232nm,λR=370nm,测定水煎液中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单煎与共煎时,三咱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00.5%、98.3%、100.6%、100.8%、101.5%。实验结果表明:草乌配以诃子较草乌单煎对比,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溶出率分别降低22.7%(P<0.05)、66.3%(P<0.01)98.4%(P<0.01),从而初步说明:诃子解草乌毒可能是由于降低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所效。  相似文献   

10.
乌头碱型C19去甲二萜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勇  刘宁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中草药》2004,35(3):350-353
二萜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L.)和翠雀属(Delphininum L.)植物中,具有止痛、消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它们按骨架类型可分为C20,C19和C183种,其中C19二萜生物碱是目前发现最多的一类生物碱。本文从C19二萜骨架上取代基的变化简述C19二萜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丁祥  侯怡铃 《中草药》2013,44(15):2048-2051
目的 研究乌头属植物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根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和对照TLC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德钦乌头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塔拉乌头胺(1)、彭乌碱乙(2)、卡马考宁(3)、黄草乌碱亭(4)、粗茎乌头碱甲(5)、贡乌生(6)、14-乙酰黄草乌碱亭(7)、展花乌头碱(8)、黄乌宁(9)、膝乌亭丁(10)、异塔拉乌头定(11)、翠雀它灵(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C-3位或C-6位无含氧取代的C19-二萜生物碱,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为德钦乌头药材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乌头为野生的毛莨科乌头属植物Acon ;tum ,carm ;chael;Debx或北乌头A .kusezoff;Reichb等的块根 ,其成分为次乌头碱 ,乌头碱 ,美沙乌头碱 ,塔拉乌头胺 ,卡乌碱 ,及川乌碱甲和乙 ,异乌头碱 ,索馨乌头碱。它的毒性主要来自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有毒成分 ,致死量 3~ 4mg ,人口服2mg即可中毒。  乌头临床常用治疗关节痛、腰腿痛、外伤等。在应用此药时往往因用药不当而引起中毒 ,中毒时发病快 ,出现心律不齐 ,不能洗胃 ,使吃进的乌头碱有毒成分洗不出来 ,使病情加重 ,现将 2例乌头碱中毒 ,报道如下。1 …  相似文献   

13.
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毒性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不同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40 mmol· L-1乙酸铵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6月4日之前采收的乌头的不同组织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小于6月18日和7月3日,乌头最佳采收期可确定为6月底至7月初.乌头地上部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采收期乌头各组织部位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顺序大体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认了乌头的最佳采收期及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附子理中丸中双酯型乌头碱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以ODS-C_(18)为固定相,甲醇-水-氯仿-二乙胺(70:30:3:0.2)为流动相,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其平均回收率:新乌头碱97.8%,RSD=1.69%,乌头碱96.0%,RSD=2.41%;次乌头碱96.7%,RSD=1.98%。本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作为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逆汤煎煮过程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和水解平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研究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平衡和水解平衡。方法 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比较了制附子、四逆汤、四逆汤药渣和含有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混合对照品体系中的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结果 在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溶解并发生水解反应,而脂类生物碱则难溶于水。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水溶性相近,但是次乌头碱在水中的热稳定性更高,C19二萜骨架上C3取代基(—OH或—H)的变化影响生物碱的稳定性。结论四逆汤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由其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6.
附子生物碱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凯  李佳  张永清 《吉林中医药》2013,33(3):286-288
目的:探讨附子中生物碱的分布规律,为确定合理的加工炮制方法、有效控制附子饮片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附子横向与纵向分割为不同部分,分别以HPLC法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等成分含量.结果:在横向上,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总生物碱均以韧皮部含量最高、表皮与皮层含量最低,而乌头碱却以髓部含量最高、韧皮部含量最低;在纵向上,各种生物碱含量变化的大体趋势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结论: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此规律性,可为附子的加工炮制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HPLC-Q-TOF-MS研究6种乌头生物碱类成分的裂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蕾  王少辰  孙明谦  刘建勋 《中草药》2016,47(16):2827-2831
目的研究6种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的质谱裂解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对该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乌头类生物碱的主要裂解途径是连续丢失CH3OH与H2O。双酯型生物碱也可以在C-8位置断裂,失去CH3COOH分子形成明显的特征碎片离子,从而实现与单酯型生物碱的区分。结论此质谱裂解途径可为乌头类生物碱的结构鉴定提供依据,采用HPLC-Q-TOF-MS技术可以高效地分析中药中乌头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有利于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附子提取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干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冷冻干燥、烘箱干燥、真空干燥和喷雾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所得附子提取物中的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等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所得附子提取物中的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损失率为:冷冻干燥分别为7.14%、5.71%、5.41%;烘干分别为56.43%、31.43%、32.43%;真空干燥分别为29.29%、34.29%、10.81%;喷雾干燥分别为14.29%、11.43%、8.11%。结论:喷雾干燥对附子提取物中的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较小,可低成本地进行工业化生产,是附子合适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影响AB-8树脂分离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分离工艺。方法:以川乌总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为指标,考察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最佳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AB-8树脂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1g生药/mL,药液pH10,吸附时间为6h,7倍体积95%乙醇洗脱效果好。AB-8树脂可重复使用5次。经AB-8树脂处理后乌头总碱提取率可达80%以上,终产品总生物碱纯度可达30%以上,结论:AB-8树脂可用于川乌总碱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附子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生物碱经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以附子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UV,HPLC,TLC分别对富集前后附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成分鉴别.结果: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附子生物碱,总生物碱转移率83.70%,纯度67.34%;乌头碱转移率77.78%,次乌头碱转移率94.12%,新乌头碱转移率52.63%;TLC比较发现显示6个相似的生物斑点,说明富集前后生物碱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能有效提高附子中总生物碱的纯度,且各生物碱转移率较高,可用于大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