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球后段异物外路(后径)摘出术中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提高眼后段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以离体及原位眼球巩膜表面的解剖学标志为根据,对95例眼球后段异物,按术前X线摄片所示的眼内不同位置,术中选用眼外肌、涡静脉或捷状后长动脉径线定位切口摘出异物。结果 本法定位的95例与20例角膜缘缝线标志法的术后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体会到,前者一次性切口异物摘出成功率、脱盲脱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后者。结论 术中巩膜解剖学标志定位,方法简单、创伤小、准确性高,可避免术中牵拉旋转眼球所造成的径线位误差,是外路异物摘出术中一种较为可靠的径线定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镜在眼内异物诊断及摘出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应用于眼内异物诊断及摘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家兔实验,纤维内镜自角膜缘外4mm巩膜切口插入玻璃体,对眼内异物,特别是定位困难、不易摘出的异物及非磁性异物进行直视下确诊并摘出。结果:60只实验兔眼球内的磁性与非磁性异物均成功摘出,经术后1月观察,其中7眼发生眼球萎缩,其余53眼基本正常。结论:内镜直视下诊断并摘出眼内异物是可行的,而且有迅速和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在眼内异物,尤其是后极部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36眼)眼内异物患者,先行X线缝环定位后,以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的巩膜表面标志作参考,确定切口位置,摘出异物。结果:异物摘出率100%。19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2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结论: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巩膜表面标志对眼内异物定位具有可靠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摘出技术的改进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眼后段异物400例,根据其为磁性或非磁性、异物的大小、形状、附着于眼球壁或悬浮于玻璃体,以及并存的其他眼外伤情况,分别采用磁棒接力摘出法、异物钳摘出法及平坦部切口直接吸出法等经玻璃体直视下摘出手术;对穿破眼球后壁并嵌顿于巩膜的异物则采用后径摘出手术。  相似文献   

5.
眼内后部眼壁及其附近微小异物的摘出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手术,以往采用眼球全层径线切口或“T”形切口摘出异物。因全层巩膜磁性试验显示不明显,常以小方格辅助定  相似文献   

6.
眼内铜异物22例(25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讨论眼内铜异物的定位方法和摘出术式以提高成功率。方法 金属环X线正、侧、轴位片及薄骨正、侧位片;微小铜异物加摄无骨,钼靶软X线片;必要时作巩膜面“H”型标记摄片;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分别采用角膜缘切口、平坦部切口巩膜多膜切口,以及联合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视力都有提高。结论眼风铜的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需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摘出;对眼后段铜异物的摘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前房通过巩膜隧道切口摘出眼内巨大异物联合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式选择。方法 分析12例(12眼)眼内巨大异物摘出病例,联合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及视网膜手术。采用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巩膜垫压、环扎、气液交换、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等,异物通过巩膜隧道切口用异物镊经前房夹出。结果 12眼异物均一次摘出成功,摘出成功率10 0 %。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出血、角膜水肿等。术后视力下降1眼,不变1眼,好转10眼。结论 经前房通过巩膜隧道切口摘出巨大眼内异物联合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安全、有效,术后角膜散光小,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30例(3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0例(30眼)眼内异物均一次手术摘出,其中27例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取出异物;1例锯齿缘附近磁性大异物,经玻璃体切割后,从巩膜切口用磁铁将异物吸出;1例锯齿缘巨大非磁性异物,行晶体摘除后经角膜缘切口取出。本组病例术后视力改善19眼(63.3%),无变化6眼(20%),视力下降5眼(16.7%)。早期视力下降的原因与术后角膜水肿,视网膜出血,玻璃体混浊、玻璃体腔内填充物等因素有关。术后有3例(3眼,1%)发生视网膜脱离,其中1例行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晶体切除+冷凝+注气术后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因眼球萎缩行眼球摘出。结论 对穿通伤口小且已自行闭合者、穿通伤口已缝合但角膜透明不影响观察者和有化脓性眼内炎征象者均应尽早手术。对于<35岁晶体已混浊者,建议采取玻璃体切割切除晶体和眼内异物摘出同时进行,术中应尽量保留晶体前囊膜,以利于人工晶体植入。对位于周边部的非磁性异物,虹膜后粘连瞳孔无法扩大者建议术中切除晶体,以扩大视野有利于异物的寻找取出和病变玻璃体的切除。对巩膜裂伤伴球内异物存留的患者,建议玻璃体切除的同时行巩膜扣带术以降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后段眼内异物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56例(156眼)。其中非磁性异物128眼,伴玻璃体积血浑浊96眼,外伤性白内障81眼,视网膜脱离69眼,异物被纤维包裹33眼,伴眼内炎5眼,视网膜下异物2眼。手术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切口。伴有晶状体浑浊者,先行晶状体摘出,再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在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后再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术或气体或硅油填充。行I期或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或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本组3眼因异物较大,而采用角膜缘隧道切口摘出。术后观察3—6个月。结果本组156眼均经玻璃体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69眼均复位,伴眼内炎的5眼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去除屈光间质浑浊,同时摘出眼内异物、治疗视网膜脱离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前房角膜缘切口摘出巨大眼内异物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位于眼后段的巨大眼内异物59例(59眼)施行手术,先做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用异物夹持异物并移至前房,冉由角膜缘切口摘出异物。术后随访3~30个月,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59眼全部一次顺利摘出异物。随访3个月以上59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05者35眼(59.4%),0.05以下者24眼(40.6%),其中3眼(5.08%)(异物≥10mm])眼球萎缩。结论经前房角膜缘切口摘出乒大眼内异物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火枪射击所致眼部多发异物X线诊断及定位方法,方法:采用角膜缘缘置银环,拍摄眼眶正、侧位片及薄骨正、侧位片,将两正位片与两侧位片对比测量或重叠测量,应用环影重合后异物也应重合的规律,可迅速准确地作出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并排除了片中多异物的干扰。结果:27例火枪所致眼部多异物伤的患者采用此种方法,迅速准确地作出了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并顺利摘出眼内异物。结论:此方法是判断眼部多异物眼内异物的一种简单易行、迅速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兔眼球不同部位眼压测量值的相关性规律。方法 采用Tono—pen眼压计在全身麻醉下测量40只新西兰白兔角膜中央、旁中央区、角膜缘及巩膜部位眼压值,同时采用Schioetz眼压计测量角膜中央眼压值。采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部位眼压测量值间的相关性。结果 兔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角膜缘及角膜缘后4mm巩膜部位眼压值分别为(19.44±2.33)mmHg、(19.44±1.95)mmHg、(21.66±4.26)mmHg和(21.83±4.84)mmHg,Schioetz眼压计测量角膜中央眼压值为(19.27±3.14)mmHg。角膜旁中央区与角膜中央区眼压值有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r=0.615,P=0.007),而角膜缘、角膜缘后4mm巩膜与角膜中央区眼压值相关系数r及P值分别为0.537/0.021.0.215/0.391。结论 采用Tono-Pen眼压计测量兔眼角膜旁中央区或角膜缘眼压可以反映眼压实际值.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球内后段异物取出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眼球内后段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对眼球后段异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取出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11眼均1次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伴有视网膜脱离者,视网膜均完全复位,伴有眼内炎者均得到治愈。8眼视力较术前有提高,3眼视力术后无变化,无继发性出血,角膜内皮失代偿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取出手术损伤小、准确、安全、疗效好,是治疗眼球后段异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间接检眼镜下摘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后段异物摘出方法。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诊的玻璃体内或无粘连的视网膜表面磁性异物,试行睫状体平坦部切口,间接检眼镜监视下脉冲电磁铁球外磁吸摘出方法。对间接检眼镜直视下确认的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采用间接检眼镜监视下、改良对应异物的眼球壁切口摘出方法。结果:本组20例(21眼)玻璃体内或视网膜表面无粘连磁性异物,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或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无一发生手术意外或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部分屈光间质不太浑浊的眼后段异物,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异物定位、定性及在其监视下进行异物摘出,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力学是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力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对研究眼科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眼球是一个封闭的近似球体的器官,眼球内外的每一组织都有一定张力,而且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眼内外及球壁某一局部组织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球某一区域组织的生物力学或功能的改变.随着生物力学的方法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对眼部组织生物力学的研究,达到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如使用胶原交联增强角膜的强度,防治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病;又如后巩膜加固术增强巩膜力学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高度近视等.对眼外肌、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目前热点,本文就目前眼部生物力学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天津市眼科医院200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入院的31例(31眼)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脉络膜黑色素瘤31例(31眼)中男18例(58.1%),女13例(41.9%);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7例(54.8%),左眼14例(45.2%);年龄30~71岁,平均52.5岁。肿瘤位于睫状体者7眼,位于赤道后者15眼,位于旁视神经者4眼,位于赤道前者5眼。瘤体呈蘑菇状者6眼,呈圆顶状者5眼,呈类圆形者3眼,呈半圆形者4眼,呈扁平形者12眼,呈弥漫状者1眼。31眼中,大肿瘤8眼,中等肿瘤23眼。肿瘤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型7眼(眼内期4眼,青光眼期1眼,眼外蔓延期2眼),上皮细胞型4眼(眼内期3眼,眼外蔓延期1眼),混合细胞型20眼(眼内期15眼,青光眼期2眼,眼外蔓延期2眼,全身转移期1眼)。肿瘤细胞向巩膜外蔓延程度:Ⅰ级15眼,Ⅱ级6眼,Ⅲ级3眼,Ⅳ级7眼。在Ⅳ级中有4眼伴有大量坏死,大部分为大肿瘤。眶内蔓延途径:沿巩膜导管和巩膜涡静脉蔓延者6眼;直接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者5眼;沿筛板直接蔓延者1眼;侵犯视网膜、睫状体、虹膜、结膜者4眼。随访2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混合细胞型并发肝转移,存活时间为术后17个月(全身转移期)和28个月(眼内期)。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位置、形状和体积、瘤细胞类型、扩散途径等),沿巩膜导管、巩膜涡静脉蔓延和侵犯巩膜、向眼球外蔓延是主要的蔓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