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近10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诊疗情况,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治疗多为针刺、灸法等其他方法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较有效,但偏于临床且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方丽君  徐越  王晨瑶 《新中医》2023,55(3):190-193
周围性面瘫由于失治误治,遗留面肌痉挛、鳄鱼泪征、联带运动等后遗症,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大量研究发现毫针针刺、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毫火针等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笔者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疾病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贝尔氏面瘫是临床常见病,据报道,发病率每年每100000人在13~14例之间。且有10%~25%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1病因1.1可能与下列病毒感染有关,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1.2内皮素,该物质是80年代应用分子学发现的活性多肽,面瘫患者发病第五天可达到最高峰。研究表明该物质具有引起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由于继发性缺血,导致面瘫。  相似文献   

4.
“杨氏针灸”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基于对《黄帝内经》刺法的研究,提出“顽痹痛疾,久病必癖”,并创立了“絮刺火罐”疗法以活血化癖。其第三代传人杨容老师采用“絮刺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显著,并有自己的独到经验。文章根据杨容老师的临床医案,浅析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5.
面瘫俗称“歪嘴巴”。任何年龄均可以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多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本病发病急骤,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2种。笔者在近3a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过程中发现,针灸加穴注射治疗该病较单纯针灸治疗有更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又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从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单纯性面神经炎患者经针灸治疗多可在3~4周内治愈。而Bel氏现象与Hunt氏综合征临床往往治疗数月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师承著名中医针灸专家姜淑明老师,应用加兰他敏与维生素B12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瘫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的面瘫患者,由于种种原因。经过了三月的恢复期治疗后,仍无法痊愈,也就是说进入了面瘫治疗的后遗症期,患者出现了眼睑上抬乏力,流泪,口角歪斜,或有倒错现象,给病人带来了不少的痛苦,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2005年起至今在临床运用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作一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贾海梅 《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1):505-505
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德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医务室(253020)贾海梅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穴位注射笔者从1990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8例,女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眼歪斜"、"卒口噼"等范畴.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透刺法加电针疏密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45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4周,最长1年.所有病例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年采用温针灸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80例,并与电针疗法治疗者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73岁;病程1~7d。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7~71岁;病程1~7d。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法如下。(1)温针治疗:取穴为患侧阳白、四白、下关、颧、迎香、地仓、颊车、翳风、完骨、合谷,其中刺下关、颧、完骨穴时将1.5cm左右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并留针30min;(2)穴位注射:取穴分为两组,第1组为患侧完…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但因贻误治疗时机或其他种种原因留下后遗症者,也非鲜见,笔者仍予针灸治疗,疗效不显,自1995年以来,采用士的宁穴位注射为主,加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6例周围性...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多因感受风寒或病毒感染所引起面神经管或其周围的小血管痉挛 ,使该处面神经受阻、缺血、水肿 ,神经冲动失去传递而致。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灸及药物治疗 6 8例 ,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 8例患者中 ,男 4 8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者为 2 0个月 ,最大者为 6 7岁 ,以 2 0~ 4 5岁为多见。病程最短者 2天 ,最长者 2年。该病多因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致气血阻滞 ,经筋失养 ,突然发病 ,面部表情肌瘫痪 ,纵缓不收 ,前额纹及眉间皱纹消失 ,眼闭合不全 ,流泪 ,人中沟歪斜 ,患者口角向健侧歪斜 ,流涎 ,鼓腮泄气…  相似文献   

14.
电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五年来采用电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把其中 1 0 0例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治疗学》(供针灸专业用 )上面瘫的临床表现结合临床拟定以下标准①起病突然。②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瘫 ,不能作蹙、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③口角向健侧歪斜 ,漱口漏水 ,进食物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④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⑤患侧眼脸闭合不全、迎风流泪。⑥超过 5 0岁的患者 ,做头颅CT排除脑卒中。1 .2 一般资料   1 0 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均符合以上诊断 ,病程在 1天至 4…  相似文献   

15.
翳风穴电针加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5年以来 ,笔者对 1 2 0例 Hunt氏面瘫 ,Bell氏面瘫及单纯性面神经炎三种临床多见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治疗 ,进行疗效和疗程的观察 ,其中以翳风穴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组疗效最好 ,疗程最短。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符合《疾病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江苏省科技出版社 ,1 990 )中的诊断标准。男性 56例 ,女性 64例 ;年龄 1~ 71岁 ,以 1 8~ 45岁者居多 ;病程 1~ 7天者 55例 ,8天~ 1月者 40例 ,1月~ 3月者 2 0例 ,3月以上者 5例 ;第二次发病者 4例 ,余均为首次发病 ;左侧面瘫者 62例 ,右侧者 58例。全部患者按治疗先后随机分为翳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查阅了近年文献资料,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不同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时常见的联合治法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简要的点评,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病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或风热、风痰、瘀血阻滞经脉,气血失和,引起筋肌弛缓不收;或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七情过极,外伤、手术、中毒、代谢障碍、营养缺乏、免疫障碍等因素.西医尚无特效药治疗,中医可通过针刺、艾灸、面部推拿等方法,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加速局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面容的改变导致与其它疾病不一样的特殊性,不只需要常规的护理,还有其特殊的中医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基本病机为"脉络空虚,风邪侵袭",周围性面瘫治疗3个月后仍未康复,则属面瘫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且极为难治,常规治疗方法均难以取效.笔者受左常波教授"三调一治"观点的启发,运用刺络放血结合解结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面瘫后遗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委均可发病,据临床观察尤以流行性感冒后好发,本人自1989~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TDP照射、抗感染等综合疗法,对218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进行治疗观察收到了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18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75岁,其中男102例,女性116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半年。初病时耳甲与乳突疼痛者或外耳道疱疹者55例;舌前2/3味觉丧失者6例。2 治疗方法2.1 针灸方法 取穴: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翳风、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