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五省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使用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琳  姚爱平 《中国肿瘤》2002,11(6):346-347
目的:对抗肿瘤药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和预测,以指导今后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对五省市肿瘤专科医院1999年-2000年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1999年和2000年五家肿瘤医院的抗肿瘤药金额消耗分别为44629064.92元和58098269.89元,占药品大类的金额消耗的28.88%和27.41%。1999年和2000年抗肿瘤药物各亚类的金额消耗比例基本持平。进口药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结论: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格适中的抗肿瘤药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黄萍  陈庆宪 《中国肿瘤》2003,12(12):713-715
[目的] 分析6城市150家医院抗肿瘤药物用药的现状和趋势。[方法] 统计6城市150家医院抗肿瘤药物用药的金额、生产公司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抗肿瘤药用药金额2002年比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增加118.85%、74.40%和32.15%,年均增长率为29.83%。康莱特的用药金额居各年之首。[结论] 抗肿瘤药物在医院占有重要地位,且逐年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2-2005年抗肿瘤药物消耗情况。抗肿瘤药物消耗金额占年度药品消耗总金额的30%以上。紫杉醇、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表柔比星、长春瑞滨、多西紫杉醇等用药金额稳居前列,且排序相对稳定,符合国内临床抗肿瘤药用药趋势。  相似文献   

4.
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颖  吴古生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333-133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逐年消耗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连续3年的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年消耗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5年抗肿瘤辅助用药占抗肿瘤药物的金额比例分别为26.3%、26.9%和30.0%。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金额逐年上升,且增幅明显。结论:抗肿瘤辅助药品在肿瘤治疗药物中占据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一些单品种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邵颖  吴古生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9):1333-1335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逐年消耗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连续3年的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年消耗量、金额、用药频度(DDDs)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5年抗肿瘤辅助用药占抗肿瘤药物的金额比例分别为26.3%、26.9%和30.0%。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金额逐年上升,且增幅明显。结论:抗肿瘤辅助药品在肿瘤治疗药物中占据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一些单品种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除了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的肿瘤发病率在增加之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肿瘤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同时,单抗、激酶抑制剂等新型抗癌药物持续推向市场,助推抗癌药物市场快速扩张。据IMS数据统计,抗肿瘤药自从2007年超越降血脂药后,一直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头羊,2012年的销售额超过了700亿美元。尽管有一些重磅药品面临专利悬崖的困境,然而由于各大药企热衷于肿瘤药物研发,后续产品及时补充,使得抗肿瘤药物在疾病治疗领域将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6年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种类、处方数及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 s)方法,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我院2006年应用抗肿瘤药物6大类共32个品种,DDD s排序前10位的是来曲唑、甲羟孕酮、他莫昔芬、氟尿苷、甲地孕酮、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结论:我院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用药现状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激素类、其他类抗肿瘤药、抗肿瘤抗生素、烷化剂、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和抗代谢药是我院目前肿瘤化学治疗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种类、处方数及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我院2006年应用抗肿瘤药物6大类共32个品种,DDDs排序前10位的是来曲唑、甲羟孕酮、他莫昔芬、氟尿苷、甲地孕酮、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结论:我院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用药现状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激素类、其他类抗肿瘤药、抗肿瘤抗生素、烷化剂、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和抗代谢药是我院目前肿瘤化学治疗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9.
Zhong JT  Huang HB  Lin ZC  Liu T  Lin PL 《癌症》2006,25(8):1052-1058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癌症防治与研究进展迅速,抗肿瘤药物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的抗癌药物不断涌现。抗癌药物对于癌症的治疗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华南地区的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这类药物应用变化特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院近10年来抗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6至2005年各大类抗肿瘤药物的用药数据从消耗金额占当年全部用药金额的比例、各年度品种数量变化、国产和进口品种数量及消耗金额比例、主要抗肿瘤药使用频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占药品年消耗总金额的31.0%~48.8%,10年来平均增长速度为21.5%,比全部用药金额的平均增长速度16.6%高出4.9个百分点:国产品种数一直比进口数多,消耗金额从只占进口品种的53.6%上升到2005年的116.3%;10年来销售金额增长最快的是植物类和杂类药物,烷化剂类最慢;紫杉类和铂类制剂销售额10年来均位居前列;一些新型的基因治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结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使用正朝着高效低毒、靶向、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抗肿瘤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所占比例及其前10位排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在3年中,用药金额和DDD均逐年增长,抗肿瘤药物分别占全部药物销售总金额的79.58%、82.21%、83.26%,其中排名前10位的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分别占药物销售总金额的77.31%、72.30%、75.45%;紫杉醇类药物销售金额3年中稳居首位;顺铂和5-氟尿嘧啶DDD 3年中排前2位.结论 临床药师应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真正体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就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45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借以反映现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状况 ,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1 资料以本院西药库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的药品消耗数据作为基本材料 ,进行统计。 3年来共使用 45种抗肿瘤药物(西药 ) ,3年的销售金额分别占当年销售总额的 38 0 4%、38 80 %、39 73%。主要种类依次为 :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长春新碱、喃氟啶、亚叶酸钙等。2 结果分析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肿瘤药物 (西药 )使用情况可以看出 :①国家基本抗肿瘤药物仍占治疗主导地位 ,19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国2013年至2016年肿瘤专科医院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并以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及NCCN指南为依据,分析中国肿瘤患者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3~2016年中国10家肿瘤专科医院肿瘤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的数据,对药品剂型、金额、用药频度(the 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费用(the defined daily cost,DDC)及药品排序比(the drug sequence ratio,B/A)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2013~2016年间中国使用镇痛治疗药物的患者占全部肿瘤患者数的12.6%,镇痛药物金额占全部肿瘤患者用药总金额的1.5%。镇痛治疗药物的使用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占镇痛治疗药物金额的90.9%,其他类型镇痛治疗药物如抗惊厥类药物用量有所增加。患者镇痛治疗药物以口服、注射剂和外用给药途径为主,各品种镇痛治疗药物的DDDs排名基本稳定,芬太尼贴剂、艾司唑仑、羟考酮口服剂型、吗啡口服剂型和吲哚美辛栓剂DDDs值位居前列。大部分镇痛治疗药物的DDC值变化不大,反映其价格基本稳定,13种镇痛治疗药物的DDC值位于10~100。各类镇痛治疗药物的B/A值大部分接近1,其中位于0.5~1.5的共17种,占总药物种类的58.6%,表明用药同步性较好。  结论  镇痛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日趋增长,中国癌痛治疗基本遵从WHO推行的三阶梯用药原则,但也存在个别药品日均费用较高、同步性较差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癌痛治疗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减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413例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3例ADR中男性242例、女性171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居多,占86.92%;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肿瘤所占比率最高;铂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23.73%,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腹泻;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中,消化系统所占比例最高,达24.09%.结论 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应加以重视,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8年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讨其应用趋势和应用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2008年应用抗肿瘤药物的种类、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有6大类共43个品种,DDs排序前3位的是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香菇多糖;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奥沙利铂、亚叶酸钙、香菇多糖.结论 我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诸守祥  李刚 《中国肿瘤》1999,8(1):14-14
我们在1998年第7卷第4期《中国肿瘤》上发表的题为“食管癌病人住院费用分析”一文,在主要分析了职业、疗效、治疗方式以及手术方式等对食管癌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的条件下,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药品费和治疗费的构成情况,以期对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医院如何适应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员对医疗的需求提供理论依据。1药品费是医院业务收入的主要成份这次抽样调查中,药品费占了56.85%。为了分析药品的构成,我们把药品(西药和中成药)细分成抗肿瘤药物、免疫生白、抗菌素、其它药物、出院带药几个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1000份抗肿瘤药物报告采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规范分级标准进行分析,对有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及给药途径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65岁患者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高于25~30岁、30~45岁、45~55岁及65~89岁患者,25~30岁和30~45岁男性患者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诱发药品主要为顺铂和紫杉醇,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2.0%;主要累及血液系统(42.0%),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82.0%)。结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55~65岁患者是高发人群,诱发药品主要为顺铂和紫杉醇,主要累及血液系统,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7.
张婷  欧阳昭连 《中国肿瘤》2018,27(5):393-400
摘 要:[目的] 基于专利文献分析与识别中国肿瘤领域的重点技术。[方法] 采用专利相对优势指标法(RPA)和二维象限法分别对中国肿瘤领域的重点技术进行识别,综合两种识别方法的结果确定中国肿瘤领域的重点技术。[结果] 中国肿瘤领域共有12个重点技术,分别是天然药物抗肿瘤活性,天然抗肿瘤药的药物制剂技术,天然抗肿瘤药的药物载体技术,微生物药物抗肿瘤活性,微生物抗肿瘤药的遗传工程技术,微生物抗肿瘤药的细胞及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抗肿瘤药的药物载体技术,肿瘤放疗设备,肿瘤外科设备,肿瘤外科手术器械,肿瘤诊断及手术相关的外科设备,肿瘤诊断方法或仪器。[结论] 通过对中国肿瘤领域重点技术的识别与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技术趋势,为肿瘤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吕桂泉,1952年生,现任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教授。lop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81年一l%3年在上海肿瘤医院进修,lop年一lop年参加医疗队赴中非,lop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拍赛克医院进修医院管理学。社会兼职有中国抗癌协会理事、浙江省肿瘤防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医院管理学会委员。(浙江肿瘤)和(中国肿瘤网壬编。他对余年从事肿瘤外科工作,在胃癌、乳腺癌、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上卓有成绩,曾多次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行学术访…  相似文献   

19.
用原噬菌体诱导法测定14种常用抗肿瘤药物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及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抗肿瘤药物的品种及使用量在日益增加,研究该类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是否产生致癌作用,对选配联合化疗方案,药品的研制和肿瘤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临床疗效及有否临床症状的副作用,对其潜在的遗传毒性研究尚少。原噬菌体诱导法较快速而敏感,假阳性率低,所检出的诱导剂一般也是致癌剂,已正式用于检测环境诱变剂。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方法,筛选更多的阳性对照剂,本研究检测了14种用抗肿瘤药物的诱导能力及其作为阳  相似文献   

20.
抗肿瘤中成药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用药结构,掌握用药动态,提高药品使用价值.方法:根据我院微机系统数据分类统计2006年-2007年用药情况汇总分析.结果:抗肿瘤用药明显增加,增强免疫力的药品有所下降,其它用药比率较小,属专科用药偏差.结论:医院加强了住院患者的院内治疗,抗肿瘤用药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