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电切(TUVP+TURP)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前列腺(BPH)患者3 000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视野清晰,出血量少,疗效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3 a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7.2±3.0)ml/s上升至(18.88±3.27)ml/s,平均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9.79±3.5)分降至术后(9.10±2.67)分,平均剩余尿量从70~650 ml下降至0~20 ml。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电切术(TURP)联合治疗前列腺(BPH)兼有两者优点,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PH患者129例,随机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组,两组患者分别根据术后是否应用BPH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PH药物治疗:记录TURP组和TUVP组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生活质量评分(QOLS)和残余尿量(PVR)以及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和住院时间;随访2年,记录TURP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TUVP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PSS、QOLS、MFR、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TUV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7、11.86、23.96、3.19,P均〈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TURP组和TUVP组患者IPSS、QOLS和PVR明显减少,而MF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94、2.80、5.29、3.38;4.02、2.72、4.87、2.93,P均〈0.05)。随访2年后,TURP和TUVP组观察组患者IPSS、PV明显低于同组的对照组,而MFR明显高于同组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2、4.37、2.34;2.62、2.55、2.30,P均〈0.05);患者主要并发症为排尿困难和BPH复发,各手术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4.14、38.12、2.56、3.52,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BPH,微创手术联合药物治疗BPH对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抽取我院61例中、小型前列腺增生(20~40g)病人,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经验。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59例,效果不佳1例,1例诊断为前列腺肉瘤。对TURP手术效果、术中失血情况、术后拔管时间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结论 TURP是治疗BPH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5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TURP术,对照组20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P术安全性高,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手术方式,完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TUEVA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TUEVAP与32例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等方面TUEVAP组优于TURP组。结论:对BPH患者TUEVAP优于TUR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BP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URP组和PKRP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TURP组采用KARL STORZ史托斯电切镜、PKRP组采用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镜进行手术,2组手术方式相同:先于膀胱颈6点钟处切一个深达包膜的标志沟至精阜,切除范围以膀胱颈和精阜为标志点,切除深度尽可能达前列腺外科包膜层.切割完毕后彻底止血,尿道留置导尿管,膀胱持续冲洗并抗感染治疗3d.对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TURP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8.2±94.5) mL及42.5%,PKRP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7±78.3)mL及1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经3、6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的IPSS、QOL、RUV与术前比较有较大程度的下降,Qmax与术前比较则有显著提高(均P<0.05);2组同时间段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URP和PKRP均为治疗BPH的有效术式,且近期疗效相似,但PKRP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的疗效。方法采用PKRP与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各65例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方式的(IPSS评分)、QOL评分以及尿流率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PKR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均较TURP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PKRP与TURP治疗BPH疗效相近,但PKRP止血好、安全度大、并发症少,是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虽然手术创伤小,但术后留置导尿、造瘘管刺激、术后膀胱冲洗以及术后病人主观焦虑情绪等因素仍存在,膀胱痉挛成为TUR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人痛苦较大。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87例行TURP病人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加强了对病人认知、情绪、行为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结果TUPK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切综合征(TUNS)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9±19)min、(145±35)ml、0%、2.9%;TURP组分别为(76±23)min、(295±58)ml、7.8%、5.5%,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UPKP组术后I-PSS、QOL、残余尿量分别为(5.7±1.1)、(1.1±0.8)、(20±5)ml;TURP组分别为(5.8±1.0)、(1.0±0.7)、(22±5)ml,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同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UPKP与TURP对治疗BPH疗效相似,但并发症更少,手术更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tb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及早拔除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术后1~3 d拔除留置尿管.对照组术后5~7d拔除留置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痉挛、继发性出血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泌尿系统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为20.20%(x2=8.68,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费用为( 10584.00±401.23)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12138.20±621.45)元(t=-20.91,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80±2.20)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13.20±3.58)d(t=-12.79,P< 0.05).结论 及早拔除导尿管不仅可以减少术后泌尿系的并发症,而且还可以降低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颈硬化症患者应用电化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膀胱颈硬化症患者,经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等检查确诊后,均采用EASY一100A电化学前列腺增生治疗仪进行电化学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及6个月的尿流率、残余尿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后5—7d拔除导尿管,34例拔管后排尿通畅,2例出现尿潴留,经重新留置导尿1周再拔除后排尿通畅。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l、3及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4±1.6)、(11.2±1.8)及(11.7±1.3)mL·s-1,与术前(4.9±1.7)mL·s-1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l、3及6个月残余尿量分别为(38±11)、(35±15)及(26±13)mL,与术前(80±12)mL比较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膀胱颈硬化症患者经电化学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而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滴壶式集尿器连接引流装置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行膀胱持续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列腺增生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使用传统引流装置的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滴壶式集尿器引流装置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手术后并发症、术后堵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时间及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膀胱痉挛及术后堵管的发生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自制滴壶式集尿器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康复及护士客观、准确地观察病情,简单方便地进行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冲洗与尿潴留的关系,并观察输液前后拔除导尿管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腹部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膀胱冲洗组(生理盐水250ml)和非膀胱冲洗组各100例,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输液前拔管组和输液后拔管组各50例,比较各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结果膀胱冲洗组首次排尿有效率(91%)明显优于非膀胱冲洗组(73%),膀胱冲洗组输液后拔管者首次排尿有效率(100%)高于输液前拔管者(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腹部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潴留,且以输液后拔除尿管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在预防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发生的作用。方法将80例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尿管表面与患者尿道口,2次/d,实验组用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喷洒于尿管表面与患者尿道口,2次/d。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后第3、5、7d膀胱内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的差异。结果留置尿管后第5d和第7d,实验组患者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喷洒于留置尿管表面与患者尿道口,可降低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尿道冲洗防治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道冲洗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需作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导尿前均无泌尿系感染症状、尿培养阴性。按入院顺序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尿道冲洗用金银花水煎液,B组尿道冲洗用5%聚维酮碘,C组尿道冲洗用等渗盐水,D组未进行尿道冲洗。在留置导尿3 d、7 d时作尿液细菌培养;留置导尿7 d拔除导尿管,作导尿管细菌培养。结果 留置导尿3 d时,A组尿培养无阳性,B组和D组、C组和D组,以及A、B、C 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留置导尿7 d时,A、B、C 3组尿培养和导尿管培养阳性率均较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道冲洗可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术后患者导尿管拔除的方法,提高拔管后自主排尿的成功率,减轻患者主观不适感。方法将93例术后需拔除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的拔管方法,观察组(47例)采用改进法(计划拔除导尿管当天间歇导尿并行膀胱功能锻炼2~3次,然后夹闭尿管;当患者有尿意时,臀下放便器,抽尽尿管气囊中的液体或气体,鼓励患者自行尽力排尿)。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成功率、首次排尿时间及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首次排尿时间提前(P0.01),主观不适感明显降低(P0.01)。结论采用改进的导尿管拔除方法,尿管在患者自然排尿的过程中能顺势排出,效果优于传统的尿管拔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