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抗纤复方Ⅰ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给予乙醇8~10 g·kg-1·d-1,3次灌胃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为酒精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抗纤复方Ⅰ号水煎剂4.0 mL·kg-1·d-1,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FGF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2周时,酒精组大鼠肝脏呈现重度脂肪变性,点片状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条索形成;而中药组大鼠仅呈现轻度脂肪变,无纤维条索形成.BFGF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中药组表达同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在酒精组BFGF的表达除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外,还位于窦周细胞、纤维间隔内浸润细胞的胞浆及汇管区、纤维间隔区的细胞外基质中.结论:在酒精性肝病BFGF的表达增强,抗纤复方Ⅰ号能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抗纤复方I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给予乙醇8~10g·kg-1·d-1,3次灌胃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为酒精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抗纤复方I号水煎剂4.0mL·kg-1·d-1,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FGF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2周时,酒精组大鼠肝脏呈现重度脂肪变性,点片状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条索形成;而中药组大鼠仅呈现轻度脂肪变,无纤维条索形成。BFGF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中药组表达同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在酒精组BFGF的表达除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外,还位于窦周细胞、纤维间隔内浸润细胞的胞浆及汇管区、纤维间隔区的细胞外基质中。结论:在酒精性肝病BFGF的表达增强,抗纤复方I号能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抗纤复方I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给予乙醇8~10g·kg^-1·^-1,3次灌胃12周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为酒精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的基础上,给予抗纤复方I号水煎剂4.0mL·ks^-1·d^-1,2次灌胃,共12周。实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HE及VG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FGF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2周时,酒精组大鼠肝脏呈现重度脂肪变性,点片状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条索形成;而中药组大鼠仅呈现轻度脂肪变,无纤维条索形成。BFGF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中药组表达同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在酒精组BFGF的表达除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外,还位于窦周细胞、纤维间隔内浸润细胞的胞浆及汇管区、纤维间隔区的细胞外基质中。结论:在酒精性肝病BFGF的表达增强,抗纤复方I号能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茶多酚及EGCG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茶多酚治疗Ⅰ组、茶多酚治疗Ⅱ组、EGCG治疗Ⅰ组、EGCG治疗Ⅱ组。以酒精+0.5mL鱼油灌胃制作酒精性肝病模型。茶多酚治疗Ⅰ、Ⅱ组另外分别给予200mg/kg、100mg/kg茶多酚灌胃治疗,EGCGⅠ、Ⅱ治疗组则给予100mg/kg、50mg/kg EGCG灌胃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并测定肝功能。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IL-18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并且肝组织表现肝细胞中度脂肪变性,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茶多酚及EGCG治疗组显著降低血清ALT水平,与正常组相接近,肝组织仍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但未见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血清TNF-α、IL-1及IL-18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但给予茶多酚及EGCG治疗后,其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 茶多酚厦EGCG可减轻酒精性肝损伤的炎症与坏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18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PDGF含量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含量在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在平衡饮食的条件下 ,以 40 %乙醇 ,8g·kg-1·d-1,每日 3次灌胃至 4周末。自第 5周 ,以 5 0 %乙醇 ,9g·kg-1·d-1,每日3次灌胃至 8周末。自第 9周 ,以 5 0 %乙醇 ,10 g·kg-1·d-1,每日 3次灌胃至 12周末 ,诱导酒精性肝病大鼠动物模型 ,分别于 4周末、8周末、12周末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 ,并用生物活性法测定了对照组及实验组不同病理阶段血浆中PDGF的含量。结果 光镜显示对照组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酒精摄入 4周末 ,肝细胞中重度脂肪变性 ,8周末肝细胞变性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 ,Mallory染色可见胶原于中央静脉沉积增加 ,12周末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Mallory染色可见胶原自中央静脉向窦周隙伸展 ,呈现轻度肝纤维化改变 ,PDGF含量结果可见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PDGF含量均有显著增高 ,4周、8周、12周分别为 P <0 .0 5、P <0 .0 0 1、P <0 .0 0 1;实验组不同时期差异明显 ,随病程进展 ,病变加重 ,8周与 4周相比 ,P <0 .0 1,12周与 8周相比 ,P <0 .0 0 1。结论 PDGF可能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但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崔香丹  金武丕 《吉林医学》2009,30(15):1558-1560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细胞凋亡与TNF-α、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灌胃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ALD)模型,模型组用40%酒精8g/(kg·d)分2次灌胃,共12周,对照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Caspase-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点状、灶状坏死区;TNF—α、Caspase-3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及肝细胞坏死灶周围细胞的胞质中,模型组TNF—α、Caspase-3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NF-α的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Caspase-3参与肝细胞凋亡;TNF-α通过其受体介导Caspase-3活化参与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大鼠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酒精洼肝病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末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坏死增多,炎细胞浸润成团,细胞胞浆NF-κB的着色逐渐增强。而复方中药组病理改变和R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RF-κB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损害的程度。复方中药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抑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和中药组.酒精组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药组预防性给予抗纤复方Ⅰ号水煎剂灌胃,共12 W.实验4、8、12 W末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应用TBA比色法检测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羟胺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酒精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明显减轻,无纤维化形成.酒精组MDA含量随乙醇摄入量的增加而进行性升高,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酒精组和中药组SOD活性在实验4 W末均有升高,但随着实验进程,酒精组SOD活性进行性下降(P<0.05),而中药组仍维持较高水平,与酒精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抗纤复方Ⅰ号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阻止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抗纤复方Ⅰ号(KXⅠ)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2组为酒精性肝病组;3组为KXⅠ治疗组;4组为KXⅠ预防组。在大鼠灌胃4周、8周、12周及16周分别麻醉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进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MP-2及MMP-9的动态变化和表达。结果KXⅠ预防及治疗组的肝组织胶原含量明显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并且MMP-2及MMP-9水平也低于酒精性肝病组(P<0.05)。免疫组化可见MMP-2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及肝窦细胞胞浆。MMP-9主要位于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及肝窦细胞胞浆中。结论KXI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酒精性肝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及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方法 应用逐渐增加酒精浓度(30%~60%)和剂量(5~9 g/kg·d-1)的方法,每日给予大鼠灌胃2次,分别于0、4、8、12、16周末留取血清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氧化应激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随着病程进展,出现肝功能受损、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肝组织病理呈现肝细胞脂肪变、小叶内坏死灶和纤维化改变.结论 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的酒精直接灌胃法可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K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Ⅰ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KB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同酒精组比较,肾0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扁平化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出现延迟且明显减轻。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酒精组NF-KB表达进行性增强;中药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复方Ⅰ号能够抑制酒精性肾损害时NF-K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酒精性肝病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P4502E1、TNF-α及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采用灌胃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ALD)模型,模型组用40%酒精8g/(kg·d)分2次灌胃,共8周,对照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用PCR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2E1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模型组凋亡的肝细胞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点状和灶状坏死区。CYP2E1表达:对照组c1基因频率为91.65%、c2基因频率为8.35%;模型组c1基因频率为53.35%、c2基因频率为46.6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与肝细胞凋亡指数及SOD与MDA水平之间有相关性(TNF:AI,r= 0.836;SOD:MDA,r=-0.582)。结论长期酒精摄入可引起肝细胞凋亡增多,CYP2E1基因PstI及RsaIRFLPs与酒精性肝病有关,其中c2基因可能与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发生有关,TNF-α和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在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凋亡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槲皮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槲皮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中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高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每组6只大鼠。用酒精+0.5ml鱼油灌胃诱导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40、80、160mg/kg槲皮黄酮灌胃治疗,6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间肝脏病理变化,测定血清转氨酶(ALT)及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6、IL-18含量,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D14、LBP、TNF-α、IL-1、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相对正常对照组而言,组织切片检测发现模型大鼠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伴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NF-α、IL-1、IL-18及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并且肝组织中CD14、LBP、TNF-α、IL-1、IL-1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槲皮黄酮治疗后发现肝损伤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仍存在,但点状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消失,血液中TNF-α、IL-1、IL-18及内毒素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并且肝组织中CD14、LBP、TNF-α、IL-1、IL-1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槲皮黄酮可以缓解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炎症和坏死,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内毒素水平、抑制库普弗细胞活化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崔巍  王颖  林红  傅宝玉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985-986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中的动态变化,以进一步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大鼠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实验进行4、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Gieson氏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bFGF在酒精性肝病过程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bFGF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呈弱表达.至实验进行12周,实验组大鼠bFGF表达明显增强,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外、窦周细胞和纤维间隔内浸润细胞的胞浆及汇管区、纤维间隔区的细胞外基质中.Westo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12周末bFGF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酒精性肝病的病程进展,bFGF表达量逐渐增强,它是一种促纤维化因子.  相似文献   

15.
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α-SM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时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中药组痛理改变及α-SMA的表达与酒精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α-SMA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痛时星状细胞活化及酒精肝病的程度;抗纤复方Ⅰ号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押制α-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温胆汤组等4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喂养方法建立MS大鼠模型。8周造模结束后,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剂量为70 mg·kg-1·d-1)灌胃,温胆汤组给予温胆汤(剂量为16 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时间为4周。分别于实验第8周末及第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第8、12周末的体质量、血压、血脂、FBG及NF-κB、TNF-α、IL-6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组第12周末的体质量、血压、血脂、FBG及NF-κB、TNF-α、IL-6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温胆汤可能通过抑制NF-κB、TNF-α、IL-6的表达而延缓MS的进展,从而发挥治疗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酒精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制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组、乙酰半胱氨酸低、中、高剂量(150,300,600mg/kg)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制作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结束后,乙酰半胱氨酸各剂量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均减少(P〈0.01),血清TNF-α的含量降低(P〈0.01),炎性介质的释放不同程度地减少。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轻肝脏的炎性损伤,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Bcl-2和NF-kB在大鼠酒精性肝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细胞凋亡与Bcl-2、NF-k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灌胃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ALD)模型,模型组用40%酒精8 g/(kg·d)分二次灌胃共12周,对照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8、12周末分批处死动物.用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NF-kB的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细胞明显肿胀,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部分处可见点状、灶壮坏死,肝组织内胶原纤维轻度增生,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病变加重.②凋亡的肝细胞主要位于肝组织中点状、灶状和碎屑样坏死区及其周围,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Bcl-2和NF-kB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及肝细胞坏死灶周围,模型组Bcl-2、NF-kB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Bcl-2和NF-kB表达间存在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76,P<0.01).结论 大鼠酒精性肝病发生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大鼠酒精性肝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cl-2和NF-kB参与肝细胞凋亡.NF-kB基因活化后,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丁宁  程勇前  卿松  王建军  闫涛  潘静  靳雪源  赵平 《广西医学》2013,(11):1502-1504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两组,实验组30只按体重15g/kg给予浓度为47.5%的酒精一次性灌胃。对照组30只按体重15g/kg给予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灌胃后48h取肝组织,观察两组大鼠的肝脏大体形态并检测ALT、AST、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及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大鼠肝组织呈现片状坏死,且ALT、AST、TNF—α及MD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时可发生肝细胞凋亡,可能与ALT、AST、TNF—α及MDA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取Wistar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2个组,模型组(48只)每日灌胃给予400 mL/L酒精(8 g/kg),对照组(48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12周末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AST值,采用HE染色、天狼星猩红染色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肝脏病理学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光学显微镜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肝细胞明显肿胀、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点状及灶状坏死,肝组织内胶原纤维轻度增生,随着酒精刺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病理变化更加显著.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显示不清,部分呈空泡样变性,肝细胞内质网旺盛,可见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结论]长期大量摄入酒精可引起大鼠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