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席浩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35-936
目的 总结改良児玉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的经验和效果,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40例乳腺癌病人采用改良児玉法手术的经验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改良的児玉法清除的LevelⅢ组淋巴结的个数在1~7枚,平均4.82枚,胸大小肌之间的Rotter淋巴结清除个数2~4枚,平均3.31个。39例病人无胸壁局部复发,胸大肌外形饱满无塌陷,张力良好,上肢功能及肌力接近于对侧。结论 改良児玉法易于完成腋窝LevelIII淋巴结的清扫,对于需行锁骨下组淋巴结清扫乳腺癌均可采用此法清除腋窝高位组淋巴结,安全易行,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崔进军  宗林  陈松  王松 《右江医学》2012,40(5):667-668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活检阳性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对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61例乳腺癌患者,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mloss术式基础上,从胸肌间入路,行LevelⅢ组淋巴结清扫。结果各例病人均取得成功,LevelⅢ组淋巴结清扫完全,无胸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61例活检阳性乳腺癌患者中LevelⅢ组淋巴结阳性13例,占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21.31%。结论随着乳腺癌LevelⅠ组、Ⅱ组淋巴结阳性的数量增加,LevelⅢ组淋巴结阳性比例明显上升,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建议常规行LevelⅢ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Auchincloss-madden术式下锁骨下淋巴结(Ⅲ组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34例采取Auchincloss-madden术式下行Ⅲ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清扫出82枚Ⅲ组淋巴结,有1例锁骨下淋巴脂肪组织内未找到淋巴结.33例中每例查见Ⅲ组淋巴结为1~5枚,平均为2.5枚.33例中13例既有Ⅰ、Ⅱ组淋巴结转移,又有Ⅲ组淋巴结转移;11例有Ⅰ、Ⅱ组淋巴结转移,而无Ⅲ组淋巴结转移;9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未见有Ⅲ组淋巴结转移而无Ⅰ、Ⅱ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结论:对于术前临床检查或术中发现Ⅲ组淋巴结肿大的病例清扫这组淋巴结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病情精确分期,经过胸大、小肌间隙有助于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Ⅲ组淋巴结清扫的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78例乳腺癌患者中,38例通过Kodama法(经肌间沟法)行Ⅰ~Ⅲ组淋巴结清扫,40例通过Auchincloss法(改良根治术法)行Ⅰ~Ⅱ组淋巴结清扫,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Kodama手术的Ⅰ~Ⅱ组腋窝淋巴结阳性中Ⅲ组淋巴结阳性率为25%;两种手术方法除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皮瓣坏死、淋巴瘘和胸大肌萎缩等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于Ⅰ~Ⅱ组腋窝有淋巴结转移者Ⅲ组淋巴结清扫是合理的;Kodama法清扫Ⅲ组淋巴结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11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术中行Level Ⅰ、Ⅱ组淋巴结清扫,73例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随访观察不同组淋巴结清扫术后远处转移发生情况。结果:96例患者获得随访36~60个月;其中,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Level Ⅰ、Ⅱ组淋巴结清扫患者中,有6例发生远处转移,分别是肺转移1例、肝转移1例、胸椎转移3例、肺及骨转移1例,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率16.2%;59例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中有1例发生骨转移,发生率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6.
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乳腺病人预后的一项重要独立因素。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不管是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留乳头的改良根治术,乃至保留乳房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是不可缺的重要内容。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Ⅰ组即腋下组: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及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本组;Ⅱ组即腋中组或胸小肌后组:是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Ⅲ组即腋上组或称锁骨下组:是指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谢鹏 《新疆医学》2012,42(9):117-119
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是基层医院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Patey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同时保留了胸大、小肌,更符合功能保护的要求,成为基层医院的主要术式,要中常规行腋窝淋巴结第Ⅰ、Ⅱ级淋巴结清扫,是否同时进行第Ⅲ级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腋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通过体检或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59例,行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结合Ⅲ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42例,其中41例腋下淋巴结阳性,伴有Ⅲ组淋巴结阳性者13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9.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4%;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17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35.3%,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3.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总生存率为92.9%,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为88.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者,行Ⅲ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并对术后的合理治疗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Patey报道采用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来,经近40年的实践证明其疗效与传统的根治术无显著差别。因而改良根治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改良根治术中,Roses氏手术使腋窝的暴露及淋巴结清除效果几乎与根治术相同,但需切断后再缝合胸大肌肱骨附着处,并切除胸小肌。既往我科进行Patey氏术和保留胸大、小肌的Auchincloss氏术时,患侧的上肢常规呈外展位,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遮盖着腋窝区而影响暴露和淋巴结清扫。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取得  相似文献   

10.
王越 《中外医疗》2010,29(11):71-7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缩小原发乳腺癌腋区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可行性。方法术前10min于病灶或原切口四周皮下各注射2mL生理盐水和亚甲蓝20mg混合液1mL后立即手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同时进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重点是放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与缩小原发乳腺癌腋区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可行性。结果我们共完成前哨淋巴结活检64例,全部为I、Ⅱ期病人。共检出哨兵淋巴结115枚,平均每例1.8枚,腋下淋巴结检出1023枚,平均每例16枚。结论由于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存在,及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粘连再次转以后无法再次彻底根治清除。对于乳腺癌只行前哨淋巴结切除和缩小原发乳腺癌腋区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慎重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一直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术前准确了解其状态,不仅能预测乳腺癌的分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能指导术中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等[1]。腋窝淋巴结通常分3组:Ⅰ组即胸小肌外侧组,包括肩胛下组、中央组,腋静脉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 Rotter淋巴结)等;Ⅱ组即胸小肌后组,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组;Ⅲ组即胸小肌内组,位于胸小肌内侧的腋淋巴结,即锁骨下淋巴结[2]。据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指南,如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为阴性,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 ,SLNB),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如评估为阳性,根据临床分期,行相应的治疗模式[3]。因此,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尤为重要。医学影像学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一种简便改良方法。 2 4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切断胸小肌的喙突止点 ,但不切除胸小肌 ,其中 3例再加胸大肌内侧劈开 ,使腋窝淋巴结得以充分清扫 ,且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核素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探讨其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应用99mTc-硫胶体作为示踪剂对46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统计其发现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 46例乳腺癌患者中,38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2.61%,平均每例1.4枚(1~3枚),清扫腋窝淋巴结平均每例10.8枚(4~19枚).用前哨淋巴结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的94.74%,准确率为94.74%,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5.26%.结论 核素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能较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但病例的选择有一定的适应症,与术者操作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A组采用经胸大肌前方入路,B组采用经胸大肌后方入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随访5~29个月,观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2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 < 0.01)。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大肌重度萎缩发生率、腋窝和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 < 0.01)。A组术后8周生存质量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支持和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 < 0.01)。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47±4.56)个月。2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大肌前方入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经胸大肌后方入路可有效减轻术中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且肿瘤控制效果未受明显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腔镜技术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24例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淋巴结清扫数目,了解清扫效果.结果 24例腔镜,平均取出腋窝淋巴结15.5枚;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腋静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损伤,未发生大出血、脂肪栓塞,1例出现皮下气肿.平均引流量350 ml,术后 4~5 d拔除引流管.结论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已完全能够达到常规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技术要求,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上显示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大肌劈开法(Kodama法)在乳癌改良根治中三组腋下淋巴结组清扫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的需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的67例患者在清扫腋下淋巴结时使用Kodama法显露。结果:均顺利整块清扫了腋下淋巴结群。结论:该方法通过可以很好地显露锁骨下区域,有利于清扫levelⅢ组淋巴结,从而达到全腋淋巴结清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46例同期临床分期类似而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传统组)资料比较。结果两组均为Ⅰ~Ⅱ期乳腺癌。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大出血、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腔镜组淋巴结数目(15.5枚)、平均手术时间(80min)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缩短了引流时间(3~5d)、减少了出血量(380ml)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1例)。结论在选择性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治疗效果,可在保证腋窝淋巴结清扫质量的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生理、心理的微创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入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45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25例,采用经胸大肌入路保留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例,采用经胸大肌后方不保留胸前神经的改良根治术.术后测定胸大肌厚度及胸大肌肌电图.结果:手术组术后胸大肌无重度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肌肉功能良好.对照组15例出现胸大肌重度萎缩,且神经肌肉功能不良.结论:经胸大肌入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胸前神经的保护有良好显露,胸大肌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乳腺癌要治术,需切除同侧乳房、腋窝脂肪、淋巴、神经以及同侧胸大肌、胸小肌.因其切除范围较大,造成术后病人胸部明显畸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心理上要承受体形改变的重大压力,可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于1979年12月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同时保留胸大肌,胸小肌以达以良好的治疗效果,至今已取575例治疗的经验.现将有有关是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海  朱兆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23-824,827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共清除淋巴结1 310枚,平均16.8枚;其中Ⅰ级淋巴结平均11枚,Ⅱ级淋巴结平均4.9枚,Ⅲ级平均1.8枚;检出阳性淋巴结312枚,阳性率为23.82%。随访50~114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