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本着重探讨二维超声法(2DE)、多普勒压差减半时间法(PHT)、主动脉血流连续性方程法(AFCE)、二尖瓣血流连续性方程法(MFCE)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二尖瓣狭窄患,均应用上述四种方法测量MVA,并与其中30例手术患术中所测的二尖瓣口面积(aMVA)进行对比。结果:除AFCE外,其余三种方法与aMVA高度相关,以2DE法相关最佳,其次为PHT法、MFCE法。结论:2DE法和PHT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端等速表面积法 (PISA)和近端球缺表面积法 (PSSA)测量二尖瓣狭窄 (MS)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性。方法  2 0例接受瓣膜置换术及 3 0例非手术的MS患者 ,应用PISA、PSSA、二维超声心动图法 ( 2DE)及压差减半时间法 (PHT)法测量MVA。结果 ① 4种超声方法均与手术直接测值 (aMVA )高度相关 ;② 2DE法高估了aMVA ,PSSA、PHT、PISA法与aMVA无显著性差异。③PISA法高估了PSSA法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ISA和PSSA测量MVA均有一定的准确性 ,但PISA法轻度高估MVA ,PSSA法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PHT法用于二尖瓣狭窄的检查率及心动图参数变化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1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年龄区间分别进行分组,其中20-40岁为A组,患者人数为32例;41-60岁为B组,人数为42例;61-80岁为C组,人数46例。对所有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PHT法进行二尖瓣狭窄的筛检,观察A、B、C三组患者的二尖瓣狭窄的检查率;另外,选取同一时期我院无心脏疾病的健康患者共80例作为对照组,将原1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被检出为二尖瓣狭窄的人数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A组二尖瓣狭窄检检出率为46.88%,B组检出率为66.67%,C组检出率为80.43%。A组与B组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与C组对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动图参数变化,研究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LAD)要大于对照组(P0.01),二尖瓣口解剖面积(MVA)也要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PHT法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二尖瓣狭窄的筛查结果,得出随患者年龄的增长,二尖瓣狭窄的检出率随着增高,同时与无心脏疾病的健康患者相比,患有二尖瓣狭窄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的前后径有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大情况,且二尖瓣口的解剖面积有发生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用经食管超声缩流直径估测二尖瓣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行左右心导管检查的风心二尖瓣狭窄患者测量舒张期经二尖瓣口缩流直径(vena contracta),于0°、45°、90°和135°扫描切面分分别有24例(60%)、31例(78%)、35例(88%)和37例(93%)能确定缩流直径。结果 135°扫描切面(左室长轴观)所测缩流直径与格林公式测定的二尖瓣瓣口面积(MVA)的相关性最佳(r=0.83),缩流直径≤1.0cm预测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6%。结论 采用测定缩流直径来估价二尖瓣狭窄程度,该方法简便,成为其它测定MVA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 (MVA)和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及内径的关系。方法 :2 8例手术成功二尖瓣狭窄患者分成中度狭窄组 (15例 ,A)和重度狭窄组 (13例 ,B) ,对其术前术后指标进行检验和直线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1周内A组左心房内径和B组左心室内径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A组的左心房内径缩小值 ,左心房压力下降值 ,MVA扩大值、扩大率均 B组 (P <0 0 1) ,其余指标无差异 (P >0 0 5 ) ;术前MVA与术后MVA扩大率 ,左心房内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影响术后左心房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术前MVA ,术前左心房内径和术后MVA扩大率。据术前MVA的大小可估计术后MVA、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和内径的变化。结论 :PBMV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更明显 ,有适应征者应积极进行此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分别应用二维法(2D法)、多普勒压力减半时间法(PHT法)及实时三维容积法(RT3DE)检测18例行PBMV患者手术前后MVA。结果 ①PBMV前后M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3DE法与2D法及PHT法测量的PBMV前后M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术前r分别为0.845、0.596;术后r分别为0.753、0.848);RT3DE法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的变化值(AMVA)与2D法及PHT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T3DE法测得的MVA略小于2D法。③RT3DE法测量PBMV前后3个Zoom图像与全容积图像MV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评价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是可行的、准确的,为术后瓣口面积的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xPlane成像(RT 3DxPlane)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准确性。方法:36例拟行二尖瓣置换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应用二维面积法和RT 3DxPlane法测量狭窄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获得 MVA2D和MVAxPlane。术后对二尖瓣标本采用照相法测量瓣口面积(MVAOP),与上述两种方法测值进行比较。结果:MVAOP与MVAxplan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MVA2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A2D,MVAxPlane与MVAOP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7 (P<0.05)。MVA2D,MVAxPlane与MVAOP间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实时三维xPlane成像法能够简便、快速、准确测量二尖瓣口狭窄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伴反流的患者用压差减半时间(PHT)法测量二尖瓣口面积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轻、中度反流的患者,其中15例合并心房颤动,以PHT法、二维超声测量法分别测量二尖瓣口面积,并与心导管所得结果比较。比较三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种超声测量方法与心导管测量结果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HT法、二维超声测量法的结果均与导管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P〈0.05)、0.71(P〈0.05)。PHT法与导管法的相关性高于二维超声测量法。结论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轻、中度反流患者,PHT法测量瓣口面积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26例拟行二尖瓣置换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应用二维面积法和实时三维超声测量狭窄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获得MVA_(2DE)和MVA_(3DE).术后对二尖瓣标本采用照相法测量瓣口面积(MVA_(OP)),与上述2种方法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MVA_(OP)与MVA_(3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MVA_(2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A_(2D)、MVA_(3D)与MVA_(OP)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 (P<0.05).MVA_(2D)、MVA_(3D)与MVA_(OP)间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简便、快速、准确测量风湿性二尖瓣口狭窄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MVA)和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及内径的关系,方法:28例手术成功二尖瓣狭窄患者分成中度狭窄组(15例,A)和重度狭窄组(13例,B),对其术前术后指标进行检验和直线回归统计分析。结果:1周内A组左心房内径和B组左心室变化不明显(P>0.05),A组的左心房内径缩小值,左心房压力下降值,MVA扩大值、扩大率均<B组(P<0.01),左心室内径扩大值>B组(P<0.01),其科指标无差异(P>0.05);术前MVA与术后MVA扩大率,左心房内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1)影响术后左心房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术前MVA,术前左心房内径和术后MVA扩大率。据术前MVA的大小可估计术后MVA、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和内径的变化。结论:PBMV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更明显,有适应征者应积极进行此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疗效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初步探讨PBMV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平均年龄(46.3±9.2)岁]及27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2.1±6.7)岁]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病例组术后4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全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的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4周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内径(RAD)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病例组PBMV术后MPV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A在术后明显增大,LVEDd、LAD术后明显回缩,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PV与MVA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相关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MV可明显增大二尖瓣口面积,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指标;PBMV可降低MPV水平,对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前壁、下壁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频谱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Dopplertissueimaging,DTI)测定100例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环前壁(mitralannu-lar/anteriorwall,MVA/AW)、下壁(mitralannular/inferiorwall,MVA/IW)运动速度频谱,并与其二尖瓣血流频谱(pulsivewave,PW)相比较。结果①弛张功能减阶段,PW-E/A,MVA/AW-E/A及MVA/IW-E/A均降低(P<0.01),MVA/AW-E/A与PW-E/A高于MVA/IW(100%和60%,P<0.01)。②假性正常化阶段,PW-E/A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VA/AW-E/A、MVA/IW-E/A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MVA/AW-E/A与PW-E/A符合率底于后者(20%和40%,P<0.01)。③限制性充盈阶段,3组E/A均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MVA/IW-E/A与PW-E/A符合率明显高于MVA/AW-E/A(89%和22%)。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前壁、下壁运动频谱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时,二尖瓣环前壁及下壁分别具有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预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24例。术前记录三种超声方法所测二尖瓣口舒张期最大开放面积(MVA),即二维超声心动图法测值(MVA2DE)、多普勒压差降半时间法测值(MVAPHT)及RT3DE测值(MVART3DE)。术中二尖瓣标本测量其最大开放面积(MVAOP)。手术测值与前述超声方法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①MVAOP与MVART3DE、MVAPHT、MVA2DE的相关性分别为r=0.85,r=0.78及r=0.74。②MVART3DE、MVAPHT、MVA2DE及MVAO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Bland-Altman分析图示MVART3DE与MVAOP一致性良好。结论 RT3DE为定量评价二尖瓣狭窄病变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准确性。方法20例拟行外科瓣膜置换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利用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和RT-3DE三种方法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最大开放面积(MVA),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法测值(MVA2DE)、多普勒压差降半时间法测值(MVAPHT)及RT-3DE测值(MVART-3DE)。于二尖瓣置换术中留取完整的狭窄二尖瓣口标本。用RT-3DE及照相法分别测其瓣口面积,(MVAOP3DE和MVAOP)。MVAOP与前述超声方法测值进行比较。结果①MVAOP与MVAOP3DE、MVART-3DE、MVA2DE、MVAPHT的相关性分别为r=0.94、r=0.89、r=0.84及r=0.78;②MVAOP与MVAOP3D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VART3DE、MVA2DE、MVAPH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VART-3DE、MVA2DE、MVAPH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land—Ahman分析图显示MVAOP3DE、MVART-3DE均与MVAOP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RT-3DE能够简便、准确、可靠地定量评价二尖瓣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超声为数据源,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MCS制作动态的狭窄二尖瓣模型,并于体外再现二尖瓣狭窄时瓣膜口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选取二尖瓣狭窄患者12例,收集患者在体状态下瓣口峰值流速(Emax)、峰值压差(Emax)、平均流速(Emean)、平均压差(PGmean),并应用压差半降法评估瓣口面积(MVA_(PHT))。另选取因其他疾病就诊的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获取二尖瓣三维图像。将三维图像以DICOM格式导出至后处理软件Mimics、3-matic中,经阈值分割、光滑等处理获取二尖瓣数字模型。后应用硅胶铸模方法制作柔软的硅胶二尖瓣模型。于体外构建模拟循环系统装置,将二尖瓣模型置于装置中,再次测量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瓣膜狭窄程度。对比体内外测量所得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在体与体外模型中测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例二尖瓣狭窄患者中,10例患者在体评估瓣膜狭窄程度与体外模型评估结果一致。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体外模拟循环系统可制作动态二尖瓣狭窄模型,且准确度较高。对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精确复制可为体外术式模拟、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实验基础,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前壁、下壁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频谱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测定100例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环前壁(mitral annu1ar/antefior wall,MVA/AW)、下壁(mitral annular/inferior wall,MVA/IW)运动速度频谱,并与其二尖瓣血流频谱(pulsive wave,PW)相比较。结果:①弛张功能减阶段,PW-E/A,MVA/AW-E/A及MVA/IW-E/A均降低(P&;lt;0.01),MVA/AW-E/A与PW-E/A高于MVA/IW(100%和60%,P&;lt;0.01)。②假性正常化阶段,PW-E/A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MVA/AW-E/A、MVA/IW-E/A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且MVA/AW-E/A与PW-E/A符合率底于后者(20%和40%,P&;lt;0.01)。③限制性充盈阶段,3组E/A均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但MVA/IW-E/A与PW-E/A符合率明显高于MVA/AW-E/A(89%和22%)。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前壁、下壁运动频谱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评价不同阶段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时,二尖瓣环前壁及下壁分别具有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手术前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用二尖瓣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在PBMV前后测定32例MS患者的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容量和压力负荷指标,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d),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LAD、LAV、LAT、LAPd、MVPV、MVPG、PHT及PASPd均降低,而瓣膜有效面积MVA增大(P<0.05-0.001)。肺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SPV、SVTI及SF增大(P<0.05-0.001)。心功能指标:SV及CO增大(P<0.05-0.001)。超声与心导管测定的LAPd和PASPd与LAPc和PASPc高度相关(r=0.89,P<0.001)。SPV、SVTI及SF与MV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2、0.46及0.51,P<0.01),而与LAPc呈显著性负相关(r分别为-0.56、-0.61及-0.73,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全面客观地反映PBMV前后MS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简单、可靠实用,有助于PBMV的术前病人筛选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疗效及左心房自发性超声显影(LASEC)的变化,初步探讨PBMV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PBMV的患者43例[平均年龄(53.3±10.6)岁],且经超声心动图提示有LASEC,纳入病例组,并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BS)对LASEC进行定量测定,将左心房及右心房平均IBS值相比得到左心房标化IBS值(IBS%)。术后2周复查超声心动图,记录术前及术后2周的IBS%,同时记录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压(LAP)、跨瓣压差(△P)。选择同期住院未行PBMV且存在LASEC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平均年龄(52.1±9.7)岁]17例纳入对照组,经十二导联心电图证实所有研究对象基础心律均为房颤心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3之间。结果 (1)病例组PBMV术后,MVA明显增大,LVEDd、LAD明显缩小,LAP、△P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无一例栓塞并发症出现。(2)病例组PBMV术后IBS%值明显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独华法林治疗2周后IBS%值较治疗前有减小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IBS%与MV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5,相关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MV可明显增大二尖瓣口面积,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LASEC并非PBMV的禁忌证,PBMV可降低LASEC的IBS%值,对改善血栓前状态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BMV的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检测术前、术后20 min及24 h的血浆BNP水平;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20 min、24 h血浆BNP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BN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0 min,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PAP)和左心房压(MLAP)、左心房内径(LAD)较术前降低,二尖瓣口心面积(MVA)较术前增加(P0.01),右心房压(MRAP)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24 h,MVA较术前增加,LAD减少(P0.01),与术后20 min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及术后20 min,观察组血浆BNP浓度与PAP(r=0.473、0.457,P0.05或P0.01)和MLAP(r=0.446、0.457,P0.05)呈正相关。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浓度与PAP和MLAP呈正相关,BNP水平变化对评价PBMV后左心房功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是九十年代心血管超声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进展。自1976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者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本院的临床实践,探讨TEE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 1 风湿性心瓣膜病 1.1 二尖瓣狭窄(MS):本组28例风心病人中100%存在MS,4例为单纯性二尖瓣病变。根据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分类:≤2.0cm~2为轻度MS(13例);≤1.5cm~2为中度(8例);≤1.0cm~2为重度(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