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并比较各种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罹患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7—8月抽取蚌埠市龙子湖区≥18岁的常住居民共3 11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及生化检查。采用Kruskal-Wallis H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来研究LAP与各种体检指标及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来评估各种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罹患风险的预测作用。LAP预测糖尿病最佳切点采用最大约登指数。 结果 不同LAP组间的体检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01)。与低LAP组相比,男、女性高LAP组糖尿病的OR(95% CI)值分别是2.00(1.38,2.89)和3.82(2.46,5.9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在男性中,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高于其他肥胖指标,但只有与腰臀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AUC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均P<0.05)。LAP预测糖尿病的最佳切点男、女性分别为51.63 cm·mmol/L及37.24 cm·mmol/L。 结论 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随着LAP的增加而升高,与传统的肥胖指标相比,尤其在女性中,LAP是反映肥胖对糖尿病影响较好的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呈现一种低度促炎状态,而肥胖可增强胰岛素抵抗,增加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肥胖亦会导致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增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AT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相关。EAT是位于心肌与脏层心包之间的一种局部沉积,且易于测量的内脏脂肪组织,它的代谢稳态在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糖尿病的治疗策略及对于EAT影响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EAT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尚需进一步阐明,本文就其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与中老年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用2011至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将研究对象根据体重和代谢状态分为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代谢正常超重/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超重肥胖组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肥胖、代谢综合征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233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8.94±8.76)岁;在为期4年的随访中,共有502人(11.86%)发生糖尿病。在调整性别、年龄、学历等混杂因素后,与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相比,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显著增加了发生糖尿病风险(OR=4.15,95%CI 3.24~5.30)。结论: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疾病。中医对此病的论述,其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无力消瘦等称之为消渴病。糖尿病病因一、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年男性大腹便便、体态臃肿,再加上他们喜欢吸烟、饮酒,缺乏锻炼,导致人体肥胖,人体的胰岛素分泌紊乱经常和肥胖联系在一起,而该研究证实肥胖正是许多中年男性的患病原因。在过去的12年中,英国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出4倍,而且90%都要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病因二、糖尿病在中年男性中的蔓延速度相对较快,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本来都可以通过平衡饮食和规律性的锻炼加以预防。另外,女性也不能光顾吃老本,随着年龄增长,她们的患病风险也在增加,而且因心脏病等并发症死亡的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比男性高出50%。  相似文献   

5.
《求医问药》2013,(2):7-7
近日,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有研究显示,进行母乳喂养能够大幅降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20年前,他们选取704名即将做妈妈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她们生育之后,研究人员对她们罹患代谢综合征的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的前期症状之一。研究证实,进行母乳喂养可大幅度降低母亲患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高胆固醇症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农村人群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常州市武进区共抽取20 803例居民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在2008年3月~2009年10月成功随访18 838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本次随访新发10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4频数匹配,随机抽取404例年龄性别完全匹配且基线未患糖尿病的对象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超重(BMI 24.00~27.99)?肥胖(BMI≥28)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结论:高血压?超重(BMI 24.00~27.99)与肥胖(BMI≥28)以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常州农村地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当针对重点人群干预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9-142
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高血糖、肥胖和血脂异常等其他多种心血管危险要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增加,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病原因之一。肥胖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有可能是连接二者的纽带。近年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脂代谢途径。因此,本文旨在分析Chemerin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血糖早期干预及CHD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该地区45岁以上社区居民1800人,以空腹指尖血糖≥5.6mmol/L为初筛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择期进一步以问卷调查、抽血化验及体格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3组.比较各组CHD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应用Framinsham CHD预测模型预测10年内CHI)发病风险.结果 (1)海珠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组患病率为11.00%,糖尿病组发病率为7.56%.(2)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但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的CHD 10年风险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人群的CHD 10年危险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但两组之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与CHD关系密切,早期控制血糖对防治CHD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芝加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肥胖的中年人因心脏病/糖尿病住院或者死亡的风险更高,即使他们没有任何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肥胖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肥胖已不再是文明社会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统计资料表明,肥胖已成为一项备受瞩目的全球性问题.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即腹腔内脂肪增多)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学者Joslin早在1927年就说过:糖尿病因肥胖而产生,糖尿病病人因肥胖而死亡.肥胖既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也可造成胰岛素的分泌障碍;而减轻体重则可以给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包括血糖满意控制的诸多好处.因此提高对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认识,积极研究其发病机制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蓓  赵伯钦 《医学争鸣》2002,23(16):1533-153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导致心,脑,肾,眼和神经损害等合并症。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的抵抗现象,且与肥胖关系密切;但是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一直不清楚。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被命名为抵抗素(resistin)。血中的抵抗素可被降糖药物罗格列酮下调,而在饮食性或遗传性肥胖则呈现升高。在肥胖鼠中抗抵抗素抗体可以改善血糖和胰岛素作用。在正常鼠中,重组抵抗素可以损害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活性。在正常鼠中,重组抵抗素可以损害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活性。用抗体中和抵抗素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而抵抗素则可使之下降。抵抗素可以很好地解释胰岛素抵抗、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糖尿病发病高危人群的转归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转归的关系及影响。方法以问卷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并结合实验室的检查结果评估其糖尿病发病的风险。按照风险高低将研究对象112例分成两组,且于3年后比较两组的转归情况。结果经过3年时间追踪回访发现,风险较低组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高风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过度肥胖、饮食不合理、高脂血等。结论高危人群与低危人群相比,糖尿病的发病率更高。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肥胖病152例与糖尿病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杜晓梅  陈文道 《四川医学》2005,26(11):1314-1315
目的为了解肥胖病程与患糖尿病风险的关系。方法①用身高、体重计测量,计算体重指数达到25kg/m2的肥胖患者,详细询问历年体重病史情况,以体重指数>25kg/m2为肥胖起始病程,再作OGTT试验。将肥胖病例152例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计算两组肥胖病程;②计算152例肥胖患者糖尿病组,糖耐量低减组的可能患病病程,并按肥胖者年龄分为20~34岁,35~49岁,50~64岁,>65岁4组,计算IGT、DM组及各年龄组IGT、DM的肥胖病程。结果152例肥胖患者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病程变化,经χ2检验,P<0.01,有极显著的差异。25例IGT组肥胖病程(11.96±7.09)年,98例DM组肥胖病程(15.85±7.24)年,各年龄组肥胖病程20~34岁、35~49岁、50~64岁,>65岁,分别为(11±6)年,(14.659±4.694)年,(17.302±6.854)年,(24.6±9.18)年。结论肥胖是糖尿病发病不可忽视的因素,肥胖患者随病程延长患DM的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02-1204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改变对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38例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其中空腹血糖异常21例,糖耐量减低17例;经过12周体育锻炼(每周5d,每次至少1h体力活动)后,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体育锻炼后患者及对照组体重指数明显下降(t=1.85,P=0.017,t=1.15,P=0.023),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体育锻炼可降低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和癌症是常见病,糖尿病患者也会患癌症,反之亦然。然而,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两者有共同的风险因素。降糖治疗可能会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癌症风险,因为该疗法对两种疾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影响(包括高血糖、肥胖以及特定类别的药物)。降低循环胰岛素水平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可降低癌症风险,而增加循环胰岛素水平的药物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深入了解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以及糖尿病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合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相关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伴随着饮食摄入量的增加及能量消耗的减少,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人们观察到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较不肥胖者的心血管风险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上升44%和71%[1]。在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要优先考虑最小化体重增加风险,它会影响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和费用。该文从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中西医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的治疗进展等做一综述,旨在引起大家关注及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蚌埠市社区中青年人群未诊断糖尿病状况及其风险因素,为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自蚌埠市龙子湖区7个社区随机抽选1 424例无糖尿病史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获取信息。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界定为未诊断糖尿病。结果共调查1 424例,未诊断糖尿病病人142例(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腰围增加、肥胖、每日蔬菜摄入量少于400 g和每日不吃水果均是未诊断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蚌埠市社区中青年人群未诊断糖尿病比例仍然较高,腰围、肥胖、吸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等个体可控制因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云南省汉族和白族农村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昆明市富民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共5 003名35岁及以上常住农村居民进行现场问卷与体格检查,采用χ2检验分析汉族与白族糖尿病患病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汉族和白族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16.30%和14.43%,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83%和7.83%;汉族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人均年收入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白族(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和白族均是年龄越大者(OR = 1.016和OR = 1.032)、肥胖者(OR = 1.580和OR = 2.561)、中心性肥胖者(OR = 2.372和OR = 1.593)、缺乏体力活动者(OR = 1.246和OR = 1.312)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OR = 3.925和OR = 3.781)患糖尿病的风险越大(P < 0.05);此外,汉族人均年收入越高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越大(OR = 1.459, P < 0.01),而白族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糖尿病(OR = 0.561,P < 0.05)。  结论  白族与汉族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存在差异,且年龄越大、肥胖、中心性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和有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汉族与白族居民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运动,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怀孕时得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生下的孩子肥胖及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比常人较高。现在又有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发生语言功能发育迟缓的机会比其他孩子高一倍。  相似文献   

20.
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华  隋萍  张爱华 《医学综述》2006,12(20):1279-1280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糖调节受损可作为一个未来糖尿病的较好预报因子。而根据有关糖尿病高危因素(年龄、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等)设计的非侵入性的预测方法,如危险因素分类树法、芬兰糖尿病风险评分、腰臀比或腰围指标法,对在普通人群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进行普查以预测糖尿病及IGR人群,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