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38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20).实验组乌司他丁按1.2万U/kg 计算用药量,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至10 ml,主动脉插管前经外周静脉缓慢推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用法同上.于术前和术后1、4、24 h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炎性介质(TNF-α、IL-6、IL-8).结果:炎性介质(TNF-α、IL-6、IL-8)术前均无差异,术后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术后各时点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8术后各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NF-α术后4、24 h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IL-6、IL-8的释放,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炎性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乌司他汀(Ulinastatin)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B组UTI 1万UI/kg,C组UTI 2万UI/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开放主动脉后5min(T2),CPB结束后2h(T3),6h(T4),和24h(T5)各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于术后2h和6h记录气道平均压,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IL-10的浓度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TNF-α的浓度体外循环中C组低于A组(P<0.05),IL-8的水平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OIC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UTI2万UI/kg可抑制IL-6的释放,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IL-10的释放明显上调。UTI通过上调IL-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介质不同程度的抑制,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和对照组(C),每组各15例.乌司他丁组(U)总量给予乌司他丁12000 IU/kg,分别在体外循环前静脉滴入半量,体外循环机内加入半量.对照组(C)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2)、体外循环停止(T3)、体外循环结束后2h(T4)、体外循环结束后4h(T5)、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6)采集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两组T2、T3、T4、L、T6各时间点TNF-α、IL-2、IL-6、IL-8、IL-10均明显高于T1(P<0.01或P<0.05),而U组TNF-α、IL-2、IL-6、IL-8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IL-10均明显高于C组(P<0.01或P<0.05).结论 体外循环导致白细胞激活,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和自由基产生,激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乌司他丁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可以减少TNF-α、IL-2、IL-6、IL-8的释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有效地降低由于CPB引发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real bypass,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炎性细胞因子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病人3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U组给予乌司他丁1.2×10^4U/kg,C组予与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CPB停止后1h(T3),CPB停止后24h(T4)抽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CPB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U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减轻体外循环期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 30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 (U组 )和对照组 (C组 ) ,每组各 15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注乌司他丁 12 0 0 0U kg ,C组不用乌司他丁。分别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 30min、主动脉开放 30min、术后 6h和 12h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8(IL 8)的浓度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的活性表达。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血浆IL 6 ,IL 8,TNF α ,CD11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PB后IL 6 ,IL 8,TNF α的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5 ) ,主动脉开放 30min达高峰 ,术后开始下降。其中TNF α ,IL 8于术后 12h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但IL 6仍高于转机前水平 (P <0 .0 5 )。CD11b于术后 6h达高峰 ,12h后仍高于麻醉诱导后水平 (P <0 .0 5 )。与C组相比较 ,U组TNF α ,IL 6 ,IL 8,CD11b上升幅度小 ,术后 12hIL 6 ,CD11b明显低于C组 (P <0 .0 5 )。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L 6 ,IL 8,TNF α的释放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UTI)对机体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转机前给予乌司他丁30万U置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术后第1、2、3天每天给予5%葡萄糖液250ml加乌司他丁3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而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前1 d,术后第1,3,5,7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y-谷氨酰转肽酶(y—GT)。结果手术前两组病人TBiL、AST、ALT、y-G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结束后,两组病人TBiI、AST、ALT、y—GT均分别高于手术前(P〈0.05),但实验组TBiL、AST、ALT、y-GT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他司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释放、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症介质产生的作用[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U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2.4×104U/kg,其中1.2×104U/kg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0.6×104U/kg加于体外循环预充液中随转流进入体内,0.6×104U/kg于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C组患者用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6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6h(T3)同时抽取动脉血与颈静脉球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8,10(IL-6,IL-8,IL-10),并计算颈静脉球血与动脉血各细胞因子之差△TNFα,△IL-6,△IL-8,△IL-10。结果:C组T2时动脉血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8,△IL-10显著升高(P<0. 01),T3时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6,△IL-10明显升高(P<0. 01),△IL-8亦升高(P<0. 05); U组T2时IL-6,IL-8,IL-10显著升高(P<0.01),TNFα,△TNFα,△IL-10亦升高(P<0.05),T3时IL-6,IL-8,IL-10,△TNFα,△IL-8显著升高(P<0.01),△IL-6,△IL-10亦升高(P<0.05)。T2时U组动脉血TNFα,IL-6及△TNFα,△IL-8低于C组(P<0.05),动脉血IL-8显著低于C组(P<0.01);T3时U组动脉血TNFα及△IL-6低于C组(P<0.05),U组动脉血IL-6,IL-8显著低于C组(P<0.01),动脉血IL-10与△IL-10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和(或)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小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下房室缺修补术患儿58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4例)、前列地尔组(P组15例)、乌司他丁组(U组15例)、前列地尔联合鸟司他丁组(PU组14例).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总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治时间.麻醉诱导后CPB前(T、)、主动脉开放30 min(T2)、2 h(T3)、6 h(T4)、24 h(T5)5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最中性粒细胞(PMN),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于T1、T2、T2记录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 与C组比较,其他3组在T2、T3时PMN、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PU组最低.U组、PU组患儿血浆IL-10水平在T2、T3明显高于C组,而MMP-9水平明显低于C组(均P<0.05),P组则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时其他3组OI值明显高于C组(均P<0.05).PU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CPB中同时使用前列地尔和乌司他丁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从而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对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缺损行缝合、修补、成形、疏通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残余分流2例,发生III0房室传导阻滞2例。除1例F4患儿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Sonoc 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分析仪)监测非紫绀型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先心病患儿60例,分为非紫绀型(N组,n=30)和紫绀型(C组,n=30)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 m in后(T2)抽颈内静脉血,检测激活凝血时间(SonACT)、凝集速率(Clot Rate)、血小板功能(PF)并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结果组内比较:与T1相比,T2时点N组与C组患儿的SonACT、Clot Rate、PF均发生改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时点,N组与C组间的C lotRate有统计学差异(P<0.01);N组与C组患者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非紫绀型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凝血功能降低;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Clot Rate在体外循环前后均低于非紫绀型,因而术后更易发生出血;Sonoclot分析仪能准确反映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适用于儿童凝血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 (CPB)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 2 1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7) ;抑肽酶组 (B组 ,n =7) ,给予抑肽酶 5 0 0万U ,CPB前给予 1/ 2量 ,余加入预充液 ;乌司他丁组 (C组 ,n =7) ,给予乌司他丁 2万U/kg ,1/ 3量用于CPB前 ,1/ 3加入预充液 ,另 1/ 3复温时给予。于麻醉后CPB前 (T1)、CPB 30min(T2 )、停CPB(T3)、停CPB后 3h(T4 )、2 4h(T5 )、72h(T6 )采集静脉血 ,观察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和内皮素 - 1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vWF三组变化趋势一致 ,T2已开始上升 ,与T1相比 ,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抑肽酶组与乌司他丁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T3、T4、T5、T6与T1相比 ,三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组与C组上升幅度较小些 ,T2与T3两时间点 ,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 P <0 .0 5 )。CPB时ET - 1有增高趋势 ,A组T2已明显上升 ,CPB后 3h达高峰 ,以后有下降趋势 ,但CPB后 72h仍高于CPB前 (P <0 .0 5 )。B组与C组ET - 1总体无增高趋势。结论 CPB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激活 /损伤 ,CPB导致的某些继发因素使此损伤持续数天 ;乌司他丁对CPB中内皮细胞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应用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对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术后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的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CUF组,n=15)、改良超滤组(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改良超滤 零平衡超滤组(M 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红细胞压积(Hct),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术后各组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M Z组、ZUF组和MUF组术后1 h,6 h,12 h,24 h OI高于CUF组(P<0.05),而M Z组术后1 h,6 h,12 h,24 h P(A-a)O2较ZUF组、MUF组和CUF组低(P<0.05);M Z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 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 h,12 h,24 h TNF-α和IL-6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零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体内炎性介质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镇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DEX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20例。D组10 min内静脉恒速输注DEX负荷量1μg/kg,继以1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P组10 min内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负荷量1.5 mg/kg,继以4~6 m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两组患儿均在局麻行股动脉穿刺前给予芬太尼2μg/kg。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穿刺时(T2)、放置封堵器时(T3)、苏醒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患儿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降至70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各时段MAP、RR无明显变化(P〉0.05);与T0比较,T1~T4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组间比较,T1~T4时D组HR显著低于P组(P〈0.05)。D组诱导时间大于P组(P〈0.05),但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术中体动少于P组(P〈0.05)。结论DEX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轻、术后苏醒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作者医院2010—10/2012—12月收治的60例14岁以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上给予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定时叩背排痰等,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5000U/kg,2次/d,持续5天;对照组不使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1周内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动态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乳酸(lactic acid,LAC)和OI等;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各有2例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乌司他丁组患儿在治疗3天后PaO2和OI曲线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观察结束。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治疗后,PaCO2和OI高,LAC、WBC、PCT和CRP较低,肺部感染和抗生素使用时间较短。除PaCO2外,上述检测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明确,能够稳定病情,缩短肺部感染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LCT)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1月我科收治的32例L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9例,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26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6例行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结果引流15~30min后患者心脏压塞症状改善。结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早期确诊LCT,并可指导下一步治疗;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或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治疗可快速解除LCT患者的压塞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姜明泽  游昕 《医学综述》2014,(23):4300-4302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数量的增加,CHD治疗方法的改进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CPB)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经皮介入治疗对患儿年龄、体质量的限制以及对患儿血管的损伤,使心脏外科工作者开始研发新的外科治疗方式。在此背景下,可以将两种术式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的"杂交"手术开始走入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视野。该文简要介绍CHD"杂交"手术的概念、发展历史、主要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处理等内容,并对这一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