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孟芸 《光明中医》2013,28(3):524-525
目的评价连花清瘟颗粒对于风温感冒患者中不同体质人群的临床疗效,探讨连花清瘟颗粒对各体质人群疗效的差异及治疗最适宜人群。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门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热感冒患者并按照中医体质学分型,服用连花清瘟颗粒,1袋,tid,疗程4天,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填写临床量表,统计分析症状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连花清瘟颗粒对于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人群的治疗效果与其他体质类型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人群疗效更显著。结论 :连花清瘟颗粒对于平和质、气虚质和阳虚质人群疗效更显著,对不同体质人群治疗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案,观察组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方案,将两组临床效果及相关时间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发热消失(2.10±0.85)d、皮疹消退(4.02±0.92)d和住院时间(4.02±1.16)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琳 《新中医》2015,47(6):203-204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7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及其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2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利巴韦林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连花清瘟颗粒。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服药后体征变化情况,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1.0%,高于对照组的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疱疹清除、进食恢复及总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5%,对照组2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予以连花清瘟颗粒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对缩短退热、疱疹消除及进食恢复时间等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喉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喉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连花清瘟颗粒(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杏仁、石膏、板蓝根、绵贯众、鱼腥草、广藿香、红景天),1袋/次,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黄氏响声丸,8粒/次,3次/d。两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喉瘖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嗓音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小儿HFMD患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连花清瘟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HFMD,能有效缩短病程,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感冒口服液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流行性感冒的患者随机分为清热感冒口服液组(观察组)与连花清瘟组(对照组),分别予以体温与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一周为一疗程。结果清热感冒口服液组的疗效优于连花清瘟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感冒口服液对流行性感冒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连花清瘟颗粒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疗效影响。方法: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17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Ig-M转阴率、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hs-CRP、IL-10、IL-17A、TNF-α及R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FEV1、PEF及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2周、4周肺炎支原体Ig-M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可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连花清瘟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MEDLINE、EMbase中检索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2005年1月至2020年7月,检索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与连花清瘟胶囊和连花清瘟颗粒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关的文献。结果:检索发现临床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共128篇,其中连花清瘟制剂组8 411例,对照组8 031例。连花清瘟制剂组有34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有44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连花清瘟制剂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为(RR=0.76,95%CI为0.68~0.86,P<0.05)。连花清瘟制剂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亚组分析中,单用连花清瘟制剂亚组分析(RR=0.73,95%CI为0.59~0.91,P<0.05),连花清瘟制剂与其他联用亚组分析(RR=0.77,95%CI为0.66~0.91,P<0.05),连花清瘟胶囊亚组分析(RR=0.81,95%CI为0.70~0.94,P<0.05),连花清瘟颗粒亚组分析(RR=0.63,95%CI为0.49~0.82,P<0.05)。连花清瘟胶囊与连花清瘟颗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其他对照组。结论:在不同疾病的临床用药过程中,连花清瘟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宣表泄肺方加减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连花清瘟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宣表泄肺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啰音、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CRP、NE水平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表泄肺方加减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连花清瘟颗粒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RP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肺啰音消失、止咳等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CR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阿奇霉素联合莲花清瘟颗粒治疗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缩短止咳、退热等所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董福轮 《河北中医》2014,(10):1530-1531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花清瘟颗粒口服,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及咯痰等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可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明显提高细菌性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配合西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33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口服连花清瘟胶囊、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必要时加服对乙酰氨基酚,疗程4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愈显率96.9%。结论:连花清瘟胶囊与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合用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组240例,入组条件为符合流行性感冒诊断及中医毒热袭肺证辨证,体温≥38.0℃,年龄18~50岁,病程在48 h之内.合格的受试者随机接受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或羚羊感冒胶囊(2粒/次)治疗,每日3次,共3 d.结果证实为流感患者(即ITTI总体)有152例,试验组76例,对照组76例.ITTI总体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显效率73.7%,明显高于对照组(55.3%)(P=0.018).ITTI总体24 h体温疗效试验组显效率71.1%,明显高于对照组(53.9%)(P=0.029).共有233例可进行安全性分析,试验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在流感发病后早期使用可以明显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评价金叶败毒颗粒与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18日~2020年4月26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过金叶败毒颗粒或连花清瘟胶囊治疗≥5 d的新冠重症患者出院病历资料577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金叶败毒治疗组(159例)和连花清瘟治疗组(418例)。将以上患者按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接受治疗方式相同的标准进行1∶1匹配,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混杂因素,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住院时长、核酸转阴时间、胸部CT改善时间和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各纳入157例重症患者,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金叶败毒组与连花清瘟组在临床治愈率(93.63%vs 90.45%,P>0.05)、住院时长(27 d vs 32 d,P>0.05)、核酸转阴时间(24 d vs 27 d,P>0.05)和胸部CT改善时间(30 d vs 31 d,P>0.05)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与连花清瘟相比,服用金叶败毒颗粒能显著提高重症患者的淋巴细胞水平(0.31×10^(9)/L vs 0.22×109/L,P<0.05)。结论:与连花清瘟胶囊相比,金叶败毒颗粒可能在提高新冠重症患者淋巴细胞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评价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系统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维普数据库,SinoMed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期刊数据库,搜索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感冒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55例,试验组478例,对照组477例。疗效方面,连花清瘟胶囊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20,95%CI[1.09,1.32],P=0.70;体温复常率RR=1.13,95%CI[1.02,1.24],P=0.001;症状改善率RR=1.18,95%CI[1.12,1.24],P=0.16。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优于连花清瘟胶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1.54,95%CI[0.73,3.24],P=0.93。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比较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安全性须引起重视。鉴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去证实。  相似文献   

16.
程德忠  李毅 《世界中医药》2020,15(2):150-154
目的:分析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1-31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就诊的,应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根据病情监测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抗菌药物治疗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应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3 d后,发热、乏力、咳嗽症状消失率分别为47.5%、35.1%、20.0%,治疗5 d后发热、乏力、咳嗽症状消失率分别为62.5%、59.5%、50.0%,治疗7 d后发热、乏力、咳嗽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0.0%、75.7%、76.7%;发热、乏力、咳嗽消失天数分别为(3.6±2.14)d、(4.1±2.58)d、(5.3±2.63)d;治疗7 d后,其他症状体征(胸闷、呼吸困难、湿啰音)消失率分别为84.6%、100%、89.5%;有效率为81.6%,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明显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减少发热、乏力、咳嗽持续天数,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初步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芩栀鱼止咳方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咳嗽痰热郁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芩栀鱼止咳方颗粒剂,对照组50例给予连花清瘟颗粒,服药7d为1疗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抗炎、镇咳、化痰药物,比较芩栀鱼止咳方颗粒剂和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结果芩栀鱼止咳方颗粒剂组总有效率98.0%,连花清瘟颗粒组总有效率96.0%,两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芩栀鱼止咳方颗粒剂与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确切,两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配合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退患儿疱疹,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开展研究,采用单双序号法,划分对照组(34例,利巴韦林)和观察组(34例,银翘散+藿朴夏苓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疱疹、发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的疱疹、发热等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将3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均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观察组加用连花清瘟颗粒。评估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体温开始下降、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以及肺啰音消失的时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 d后、治疗7 d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完全复常、咽喉肿痛消失、咳嗽停止、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SAA、sIL-2R均低于治疗前,血清IFN-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AA、sIL-2R、IFN-γ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对照组为3.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明显促进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改善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