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药材》2018,(11)
目的:探讨人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外观性状参数、6个皂苷类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25批不同等级人参样品中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b_2 6种成分的含量,利用SIMCA-P和Metaboanalyst软件对其长、宽、高、芦头长、芦头宽、芦头高、芦碗数、重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等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等级的人参样品中6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一等人参样品中6个皂苷类成分总含量高于二等、三等样品,三等人参样品含量最低。人参样品中6种成分的含量与其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人参的长度与人参皂苷Rg_1、Rb_1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人参的重量与人参皂苷Rg_1、Rc以及Rb_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规格等级的人参样品6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和性状参数均存在差异性,不同等级人参样品中人参皂苷Rg_1的含量与其商品规格等级呈正相关,可作为等级划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对人参豆豉复合发酵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探讨复合发酵对人参皂苷和大豆异黄酮等化学成分的转化规律。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应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Peakview 2.0/masterview1.0软件,依据精确质量数,结合数据库的二级谱图比对以及已有文献报道,确定共有离子结构式。最终从人参豆豉复合发酵物中共分析鉴定了133个化学成分。发酵后人参皂苷类成分和异黄酮糖苷类成分发生明显转化,其中原型人参皂苷Rk_3,Rh_1,Rh_2,Rh_3,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等峰面积显著降低,次生人参皂苷Rb_1,Rb_2,Rk_1,黄豆黄素,金雀异黄酮,大豆苷元等峰面积显著升高。该实验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人参豆豉复合发酵物共同发酵后的有效成分转化情况进行考察,为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人参皂苷的生产中,根据其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年限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提取分离样品。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不同产地园参和石柱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化合物的含量。结果:提取人参皂苷 Rg1时建议优先选择桓仁7年生园参;提取人参皂苷 Re 时建议选用低年限的人参样品;提取人参皂苷 Rb1时建议选用须根。结论:不同年限、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人参皂苷含量差异较大,研究为增加人参皂苷的提取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蒸制时间(0、2、4、8 h)三七主要活性成分变化、体内药动学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UV)法分析三七蒸制前后主要活性成分变化;大鼠ig 500 mg/kg不同蒸制时间的三七样品液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三七蒸制前后主要皂苷的血药浓度,运用DAS 3.2.6软件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采用PAPE-I型血小板聚集/血凝测定仪检测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蒸制过程降低了生物活性物质三七皂苷R_1及人参皂苷Rg_1、Rd、Rb_1、Re的水平,并产生了新的成分人参皂苷Rg_2、Rg_3、Rh_1、F_2、Rk_3、Rh_4。人参皂苷Rb_1、Rd的脱糖基代谢产物人参皂苷Rg_3与原型皂苷人参皂苷Rb_1比较,t_(max)略有降低,表明脱糖基之后吸收速度加快。蒸三七比生三七有更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且随着蒸制过程的延长,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更强。结论三七蒸制后,皂苷类成分脱糖基后可能产生活性更强的成分,某些脱糖基代谢产物更易吸收入血,可能导致抗凝血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1)
目的:利用RRLC-Q-TOF-MS法定性定量分析灌胃前后人参总皂苷在大鼠体内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5μL;电喷雾负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检测。结果:灌胃给予大鼠人参总皂苷后,其粪便中可检测到Noto-R_1、人参皂苷F_1、F_2、Rc、Rb_1、Rb_2、Rb_3、Re、Rd、Rf、Rg_2、Rg_1、Rh_1,尿液中仅能检测到Noto-R_1、人参皂苷Rd、F_2、F_1、Rg_1、Re、Rh_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精确测定尿液和粪便中皂苷代谢产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人参总皂苷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闫彤  石国慧  吴韶  肖婷  沈光海  赵余庆 《中草药》2018,49(17):4148-4151
目的分析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UV法,Innova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质量分数分别由制浆前的0.651、0.506、0.363、0.014、0.023、0.031 mg/g变化为制浆后的0.517、0.413、0.105、0.122、0.214、0.098 mg/g。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分别在2.5~1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 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05%,RSD为1.25%~3.05%。结论林下山参中6种人参皂苷Re、Rg_1、Rb_1、Rg_3、Rh_1、Rh_2的含量在制浆前、后发生变化。林下山参制浆后人参皂苷Re、Rg_1、Rb_1的含量降低,稀有人参皂苷Rg_3、Rh_1、Rh_2的含量分别增高8.7、9.3、3.2倍。基于HPLC最佳分离参数建立的6种人参皂苷成分同时分析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林下山参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三七中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三七药材不同部位的充分合理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UPLC法同时测定三七药材中不同部位(剪口、侧根、绒根、表皮、皮层、木质部)中5种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成分的含量;应用Metaboanalyst和SIMCA-P+11.0对三七药材不同部位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探讨三七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5种人参皂苷能够达到良好分离,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试验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三七剪口中5种皂苷含量最高,绒根含量最低,三七主根中除人参皂苷Re在表皮分布较多之外,其余四种皂苷类成分在表皮、皮层以及木质部等部位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三七样品的不同部位在一定程度能够区分,其中绒根、剪口、表皮以及木质部均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而侧根和皮层区分度较低;在区分三七样品的不同部位时,Rg1、Rb1和Rd化学成分对于区分三七样品不同部位具有较强的贡献度。结论:三七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性,该研究可为三七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20,(10)
目的:分析红参的外观性状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红参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测定红参样品的长度、单支参重、芦头直径、主根直径、主根及支根的色度值(L~*、a~*、b~*)、主根及支根中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h_1、人参皂苷Rc的含量。将外观指标与皂苷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红参主根中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h_1、人参皂苷Rc含量以及支根中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e含量分别与全根及支根的色度值L~*、a~*、b~*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主根和支根色度值L~*、a~*、b~*越大,粉末颜色越偏白、偏红、偏黄,主根中6种皂苷及支根中2种皂苷的含量越低。结论:外观性状结合内在指标可用于评价红参药材质量,后续制定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外观性状及内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UPLC及多成分分析的西洋参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01%甲酸乙腈-0.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同时测定西洋参样品中6种皂苷-人参皂苷Rg_1,Re,Rb_1,Rc,Ro,Rd的质量分数;应用SPSS 21.0及SIMCA-P软件,对西洋参药材与饮片、不同生长年限西洋参样品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6种人参皂苷能够达到良好分离,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试验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所测57份西洋参样品中人参皂苷Rg_1,Re,Rb_1的总质量分数都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西洋参药材和饮片中6种人参皂苷总质量分数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可以实现药材与饮片的区分;二至四年产样品中人参皂苷质量分数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增长,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用于区分二至四年生西洋参样品。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可用于西洋参样品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多元数据分析适合于西洋参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吕重宁  路金才 《中草药》2021,52(17):5329-5338
商品人参种类较多,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不同生境、生长模式、生长年限、移栽次数、加工炮制的人参商品在性状方面会有差异,体现在药效物质基础上则是人参皂苷含量和种类也会有差异。但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园参、生晒参和红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分析、分离纯化及鉴定上。基于此,将商品人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人参皂苷进行系统综述,明确不同类型和种类的人参皂苷在各种人参商品中的分布,为今后不同商品人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活性对比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人参药材等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人参药材的性状与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探索人参药材性状与成分指标间的关联性,建立新的人参等级评价标准,为人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加全面而科学的依据。方法:对48批人参样品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量化测量,测定9种人参皂苷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将内外指标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合理划分人参药材等级并构建等级评价标准。结果:一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1.72 cm,芦头长度2.61 cm,单支参重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二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55~1.72 cm,芦头长度1.74~2.61 cm,单支参重10.24~14.15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496 8%~0.612 1%,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323 3%~0.385 8%,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63 6%~0.320 8%,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三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1.55 cm,芦头长度1.34~1.74 cm,单支参重6.90~10.24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0.496 8%,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0.323 3%,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0.263 6%,无杂质、虫蛀、霉变。四等人参药材:主根直径为1.29 cm,芦头长度1.34 cm,单支参重6.90 g,人参皂苷Rb_1质量分数0.389 5%,人参皂苷Re质量分数0.235 2%,人参皂苷Rg_1质量分数0.217 1%,无杂质、虫蛀、霉变。结论:以主根直径、芦头长度、单支参重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指标,以人参皂苷Rg,Re,Rb_1的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人参商品规格分为4级,综合了外观和内在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特点,可作为人参药材等级标准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超快速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人参-黄连共煎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UPLC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3%甲酸-0.3%甲酸乙腈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应用Markview1.2.1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黄连水煎液为空白,比较人参水煎液与人参-黄连共煎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结果:3种溶液中发现10个差异性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其中齐墩果酸和2个未知化合物含量显著上升,20-葡萄糖Rf和人参皂苷Rf,Ra3,Rb1,Ra2,Rb3,Rs2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负离子模式下方法能很好区分共煎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提示人参皂苷类成分水解生成的齐墩果酸型苷元可能是人参与黄连共煎后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该研究从药物的肠吸收角度出发,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比较葛根单提、人参单提、葛根人参合提、葛根人参合并4组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用HPLC测定了药液中指标成分葛根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计算并比较速率常数(Ka)与表观吸收系数(Papp)。其中葛根素的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葛根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人参皂苷Rg1,Re,Rb1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人参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葛根、人参合并给药可能提高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连与人参不同配伍剂量对水煎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人参黄连分别按1∶0,2∶1,1.5∶1,0.5∶1比例配伍,煎煮制备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配伍剂量水煎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人参-黄连不同配伍样品中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分别为36.68,39.41,44.33 mg·g-1,盐酸药根碱分别为8.607,8.349,10.790 mg·g-1,二者含量随人参用量的减少而增加。结论:黄连-人参配伍后不利于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溶出,按0.5∶1配伍时黄连中2种生物碱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5.
附子与人参不同配伍对心肌细胞的减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附子配伍不同比例人参的减毒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6 d的心肌细胞分为空白(NC)组,不同比例的附子人参(AG)组,空白血清(BS)组。AG组加入含有不同配伍比例的附子人参的载药血清,观察药物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的影响,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测定原代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分泌量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Bcl-2和Caspases-3 mRNA的表达。结果:与附子-人参按1∶0配伍的载药血清(AG1∶0)组比较,加入附子配伍不同比例人参载药血清后,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内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NO分泌量和LDH释放率显著降低,Caspases-3活性,Bax蛋白表达和Caspases-3 mRNA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和Bcl-2 mRNA表达显著升高,细胞活力在作用2~4 h显著升高,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AG1∶0.5组对心肌细胞以上各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与BS组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的人参可抑制附子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其中附子-人参配比为1∶0.5时,人参可有效地抑制附子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考察三七乳膏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的体外透皮能力。方法:优选梯度洗脱及检测条件,采用Franz透皮扩散仪进行三七乳膏的裸鼠体外透皮实验,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的累积透皮量。结果:建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的高效液相同步检测方法,体外透皮吸收符合零级速率特征。结论:本研究为三七乳膏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参药性菌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优选的生物转化技术对人参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全新产物人参药性菌质,并对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豆甾烷-5,22-二烯-3β-醇(3),β-谷甾醇(4),豆甾烷-22-烯-3,6-二酮(5),豆甾烷-3,6-二酮(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人参药性菌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和人参多糖含量,比较同仁堂红参与高丽红参的质量。方法: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采用二元梯度洗脱程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优化试验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方法测定人参多糖含量。结果:同仁堂红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总皂苷的含量;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相近,人参皂苷Re含量略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而人参多糖含量则高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结论:同仁堂红参中人参皂苷含量不低于高丽红参中的含量且人参多糖含量高于高丽红参。建立的测定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以及人参多糖含量的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以作为人参质量定量评价的方法,初步比较不同来源的人参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长时期人参中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茎、叶中糖类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于人参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果后参根生长期和枯萎期采集人参根、茎、叶样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参根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果后参根生长初期达到最大值,可溶性多糖含量在果后参根生长后期达到最大值;参茎和参叶中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在人参整个生长时期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人参中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在人参不同生育期均有其各自的变化规律,与人参的形态建成及物质代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七原枝粉、超微粉、破壁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的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差异,为该药材的原料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灌流法,运用HPLC同时测定肠循环灌流液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及酚红的含量,研究3种三七样品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结果:三七原枝粉、超微粉、破壁粉中三七皂苷R1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0.049 80,0.037 37,0.034 60 h~(-1),人参皂苷Rg_1的K_a分别为0.044 83,0.032 48,0.036 50 h~(-1),人参皂苷Rb_1的K_a分别为0.078 40,0.095 48,0.084 78 h~(-1);三七皂苷R1的吸收率(P)分别为9.543%,7.662%,5.858%,人参皂苷Rg_1的P分别为8.602%,7.154%,6.667%,人参皂苷Rb_1的P分别为14.60%,17.86%,15.64%。对于三七皂苷R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小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人参皂苷Rg_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小;对于人参皂苷Rb_1的吸收,三七超微粉、破壁粉与原枝粉相比K_a和P均变大且超微粉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三七超微粉和破壁粉的吸收情况并不比三七原枝粉好,建议原料选择三七原枝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