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广州市花都区花山卫生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参与本次研究的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均为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挂线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复发率等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切开挂线术而言,其术后创口愈合速度以及康复速度更快、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病症复发率较低,因此可将其作为临床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无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括约肌肛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40,治疗方式采取常规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观察组(n=40,治疗方式采取改良肌间瘘管结扎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4,(7):878-879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挂线疗法在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给予保留括约肌挂线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瘘管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治疗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远期治愈率为100.0%(3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32/37)(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6个月治疗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为13.5%(5/37)(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挂线疗法在复杂性肛瘘患者中具有可靠的疗效,能够在彻底清除原发灶的基础上保留肛门功能,同时提高了远期治愈率,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中应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与肛瘘切开术治疗的近远期肛门功能变化。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曙光肛肠医院收治的110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肛瘘切开术、LIFT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近远期肛门功能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7 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的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以及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中应用LIFT治疗的效果优于肛瘘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肠愈溃汤与切开挂线术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为复杂性肛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我院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肠愈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肛门wexner评分,术后1d、3d、7d、14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7例,治疗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2例,治疗总有效率84.00%(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14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采用清肠愈溃汤与切开挂线术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愈合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与复发率,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证临床疗效,保护肛门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探讨高位肛瘘保留括约肌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并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50例,相对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两组术后疼痛、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瘘管潜行剥离并括约肌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很好维护肛门功能与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朝员 《中医药导报》2005,11(8):37-38,44
采用旷置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70例,并与同期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均达100%(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天数、创口愈合天数、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损伤存在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旷置对口引流术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痛苦小、疗程短,能有效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部分瘘管切开、肛瘘栓填塞术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和直肠肛门压力的影响。方法将94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2组均行部分瘘管切开+肛瘘栓填塞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至术后14 d。观察2组术后1,3,7,14d的肛门疼痛、渗出和肿胀情况,记录2组的临床结局;并观察2组术前、术后14 d的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结果观察组术后3,7,14 d的肛门疼痛、渗出和肿胀情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脓腐脱落时间、便血时间、创面瘢痕面积、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7,14 d Wexner评分(干便、稀便、气体、需要衬垫、生活方式改变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均0.05),距肛门20,30 mm处的肛管直肠压力(静息压、收缩压与压力阈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术后7,14 d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部分瘘管切开+肛瘘栓填塞术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创面修复,缩短治愈时间,进而保护肛门功能及维持直肠肛门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观察瘘管隧道法切除并I期缝合治疗肛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肛瘘患者13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使用瘘管隧道法切除并I期缝合治疗,对照组(使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的有43例,远期治愈的有12例,无效的有11例,其中复发的有4例,术后肛门变形的有1例,术后感染的有1例,无肛门括约肌伤引起大小便失禁;对照组痊愈的有31例,远期治愈的有11例,无效的有24例,其中复发的有12例,术后肛门变形的有4例,术后感染的有6例,肛门括约肌伤引起大小便失禁的有1例,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瘘管隧道法切除并I期缝合治疗肛瘘,其术后创口愈合快,术后疤痕小,感染率低,复发率低,对肛门括约肌伤害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第1、3、7、14天创面疼痛、渗液、出血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控便能力。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7.5%,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第1天、第3天术后创面疼痛积分,各观察时点创面渗液积分,以及第1天、第3天、第7天术后创面出血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⑧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肛瘘切除术比较,括约肌问瘘管结扎术用于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渗液及出血情况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口缝合药捻脱管肛瘘括约肌保留术治疗肛瘘36例,并与采用高野式括约肌保留术治疗的2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在简化手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尤其在保护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4种不同术式治疗高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位经括约肌肛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4组,即切割挂线术28例(A组),行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35例(B组),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42例(C组),行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15例(D组)。观察其住院时间、切口完全愈合时间、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术后并发症、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长于C、D组(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明显长于B、D组(P0.01),但与C组比较及B、D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D组(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具有临床疗效好、恢复快、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胡新亚  李芳 《光明中医》2010,25(12):2220-2221
为探讨切扩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9年间采用切扩挂线对口引流术与单纯瘘管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其中切扩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380例(治疗组),单纯瘘管切开挂线术治疗85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治愈率、肛门功能及肛周瘢痕情况,探讨两种术式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两组总治愈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及肛周瘢痕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切扩挂线对口引流术并发症少、肛门瘢痕小、疗程短,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复杂性肛瘘微创手术的各种方法,提出肛瘘的手术方法分为括约肌切断术和括约肌保留术两大类,分别总结介绍了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并提出临床上常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如切开挂线、旷置挂线、开窗引流、腔内置管冲洗、部分缝合等方法相结合,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关键在于把握肛瘘根治与保全括约肌功能之间的平衡,减少肛门缺损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旷置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旷置挂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痛苦小,疗程短,能有效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手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此外治疗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自拟双花黄芪汤,并分别在术后第1、7、14天对2组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疼痛、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明显减少创面渗出物、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在改善肛瘘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痔瘘外洗方超声雾化熏洗联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挂线手术治疗。治疗组35例在手术结束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组织,然后再用痔瘘外洗方(醋艾叶、黄柏、紫草、芒硝、苦参、明矾)超声雾化熏洗治疗,每次熏洗30 min,每日1次;对照组35例仅在手术结束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组织。两组创面均涂抹黄连素软膏,然后敷贴无菌纱布,采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痔瘘外洗方超声雾化熏洗联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复方紫草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00例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复方紫草生肌膏外敷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凡士林外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3周、4周、6周创口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紫草生肌膏能明显缩短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且疗效显著,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常规使用温情水进行清洗,观察组患者使用自拟方剂进行熏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肛门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方结合挂线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有效缓解疼痛,保持括约肌的完整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术(对照组,n=55),观察组则给予保留括约肌挂线法(观察组,n=5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0.73±5.64)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9.18±6.8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瘘管切除术与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可降低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肛门生理功能,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