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临床研究成果丰硕,为促进和提高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文用普赖斯定律根据文章重要性和影响力筛选出核心作者58位,主要论文142篇,其中关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观点有血瘀学说、瘀毒从化说、痰瘀学说、阳虚血瘀说、络病学说、心脾痰瘀相关说、热毒说以及络风说等。不同冠心病病因病机观点阐发的角度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痰浊、瘀血、毒、虚等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心脉,与肝、脾、肾、肺四脏有关,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尤其是心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浊、血瘀、热毒为标,痰浊、血瘀闭阻心脉,热毒损伤心脉,致心脉不通或心脉失荣而发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互为因果,因虚可致实,因实亦可致虚。  相似文献   

2.
指出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3.
浅谈冠心病从痰瘀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华 《光明中医》2009,24(9):1787-1788
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浊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的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及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病源在肾,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又多为阴阳两虚,并兼夹风、火、痰、瘀等症。本病若失于调治,可发为气血逆乱之中风,也可因肝脾肾虚,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夹痰浊阻塞胸阳发为胸痹心悸等。治疗宜从肝脾...  相似文献   

5.
周文献 《河南中医》1996,16(1):35-35
阴阳并调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周文献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阴阳并调通脉汤/治疗应用;冠状动脉疾病/中医药疗法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为阴阳气血失调而亏虚,标为痰瘀夹杂而阻滞心脉。病位在心,旁及脾肾,治当阴阳并调而补之,化瘀法痰而通之,养心安...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的最常见类型。近十多年来,国内学者对冠心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加之七情六淫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毛氏[1]认为冠心病是由脾肾阳虚,心气不足,脾失温煦,痰浊凝聚所致。刘氏[2]认为肺气虚时,心气无力,血运不畅,瘀阻不通则心痛。陆氏[3]认为心绞痛主要由于肝气郁滞,痰浊中阻,寒凝血滞,心脉瘀阻所致。赵氏[4]认为始未无不与瘀密切相关。  现代研…  相似文献   

7.
郑孙谋主任治疗冠心病经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孙谋主任从事中医临床 6 0余年 ,善于治疗疑难杂病 ,对心脏病治疗尤有心得。谨将郑老诊治冠心病经验初步整理如下。1 辨病审脉证 ,虚实宜详郑老根据本病多因平素体弱 ,过食肥甘 ,劳逸失调或心情忧郁所致 ,而以心阳不振 ,痰浊阻滞 ,阴血不足 ,心脉瘀阻为主要病机。本病气滞不通 ,痰瘀互结 ,心脉痹阻 ,当属实证。然本病又多发于 4 5岁以上中老年人 ,均有脏腑功能低下 ,阴阳气血不足 ,故常有虚证。因此临床上多呈现虚实夹杂 ,切不可单纯地认为冠心病为血瘀而施治。如仅以“诸痛属实 ,病无补法 ,病随利减”,难免犯“虚虚实实”之误。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8.
活血六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玉和 《中医研究》2004,17(3):50-50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主要病位在心与血脉.普遍存在的基本病理是心脉瘀阻,病因病机可由年老体弱、饮食失节、劳倦内伤、气血不足、七情失调、阴阳失衡等,形成痰浊、寒凝、气滞、血瘀,而使心主血脉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活血化瘀、宣痹通脉,是使心主血脉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基本治疗方法,也是针对冠心病基本病理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9.
咳嗽晕厥症发病机理为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临床可分为虚证和实征两大类:实者以痰、瘀肝火发病为多见;虚者以脾肾阳虚、肺肾阴虚为主要表现。治疗宜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以平气血之逆乱,调整阴阳之偏胜而顺接阴阳。  相似文献   

10.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能平卧,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相吻合,中医认为其病在心,病机主要为心脉瘀阻,病因则除阴寒、情志、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有碍气血运行的原因之外,还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肾性胸痹的形成、发展与其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心阳的鼓动,肾阳之温煦。若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则寒凝脉涩,血行不畅,心脉瘀滞;肾阴亏虚,则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肾阴虚,阴血不足,脉络不充,则血行不畅,心失所养而成胸痹。目前治疗心绞痛常用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致产生痰、瘀、气滞,影响血脉的运行。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为本,痰瘀气滞为标。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当以补为主,以通为辅。宜用清养心肺,温阳活血法。心阳不足,痰瘀痹阻,当祛邪为重,以补为辅,宜通阳理气,豁痰宽胸。气滞痰瘀,气机失和,当宜泻火导滞,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的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容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82-782
冠心病属中医"心痛、"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为本,寒凝、气滞、痰浊、血瘀、瘀毒、热毒为标。邪实致心脉不通,正虚致心脉失荣,则发为胸痛。目前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一般分为两种:复合证和单个证素,在临证时,应结合实际,两种分型辨证使用,运用"病证结合"思想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能更加贴近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从肾论治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由于发病年龄大都于40岁以后肾气渐衰之时,人体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肾阴肾阳的不足,通过影响心、肝、脾的功能而产生瘀血、痰浊阻滞心脉.因此,本病的发生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机经历了从阳虚寒凝、痰瘀痹阻到瘀毒互结等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出发,认为慢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冠心病、非阻塞性冠心病可统一对应中医“心脉癥瘕”,基于癥瘕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慢性冠脉综合征现代证候学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虚为心脉癥瘕之本,痰为心脉癥瘕之始,瘀为心脉癥瘕之基础,毒致心脉癥瘕之变。因虚可致痰、瘀内生,痰瘀互结日久酿毒,虚、痰、瘀、毒的互结互化构成了本病的发生及演变基础。在治疗方面,则应参考治疗癥瘕的温通之法,首辨气血之虚实,后辨痰、瘀、毒之偏重深浅,从补虚扶正、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解毒稳脉四方面,结合病机特点,随证侧重用药治之。  相似文献   

16.
高教授认为,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是在高血压病阴阳失衡的基础上机体阴阳气血不断寻求平衡过程中出现的适应性反应,尽管其发病的位置在心,但与其他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水液代谢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高血压LVH的发病机制是阴阳乖戾,气血失和以致痰瘀互结、毒由内生而心脉痹阻,"积"由此而成.故治疗当以育阴潜阳、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创立滋水降火饮以逆转LVH,并随证化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董昌武 《中医药学刊》2004,22(5):786-787
高教授认为,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是在高血压病阴阳失衡的基础上机体阴阳气血不断寻求平衡过程中出现的适应性反应,尽管其发病的位置在心,但与其他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水液代谢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高血压LVH的发病机制是阴阳乖戾。气血失和以致痰瘀互结、毒由内生而心脉痹阻,“积”由此而成。故治疗当以育阴潜阳、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创立滋水降火饮以逆转LVH。并随证化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心悸范畴甚广,心律失常为其中包含之一,心血不足是心悸的常见证型之一。心血不足,不能濡养心神,则心失所养,心神得不到血液之充养,心神不能内守,可发为心悸。病因多为身体羸弱、饮食不节、过度疲劳、情志不遂及用药不当,致使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心神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治疗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为主。识清病情,辨明证型,中医治疗心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李文杰教授通过四诊合参,对治疗心血不足型心悸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沈宝藩教授认为,心悸发病多为气虚痰火,血瘀交阻于心胸,心脉阻滞、气血不和,治疗应重在益气滋阴、补气活血、清化热痰,治痰与治瘀相合,佐使疏肝理气、养血宁心、痰瘀同治,颇具良效。  相似文献   

20.
苏虹  李仕林 《山西中医》2010,26(6):10-11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本,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阻心阳、阻滞心脉为标。笔者跟随张翠英教授临证观察,从痰瘀着手,以健脾祛痰,化瘀通脉为基本大法治疗胸痹心痛,效果良好,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