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解郁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入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给予化痰解郁中药汤剂口服。3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大小、血脂相关指标、hs-CRP、HCY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hsCRP、HCY水平均改善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解郁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阻止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化痰通络法治疗及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其它常规治疗相同。疗程均为6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及血脂检查,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法治疗可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发展,有效调控血脂水平,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曹晓玲  王燕 《四川中医》2013,(12):69-72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拜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加瑞舒伐他汀片10rag,睡前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痰活血中药汤剂,每日l荆;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中医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中医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氟伐他汀钠胶囊(来适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疗程为1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优于对照组的63.2%(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在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证实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曲治疗组和洛伐他汀治疗组各20例,另外20例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红曲组予红曲治疗,6g/次,2次/d,饭后予开水150ml泡20min,红曲完全溶解后服用,连服6个月;洛伐他汀组予洛伐他汀胶囊20mg口服,1次/d,也连服6个月;对照组不予相关药物干预。观察用药6个月后中医证侯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Crouse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两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侯明显改善,两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无变化甚至加重,与两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IMT和Crouse斑块积分的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甚至加重。结论:红曲与洛伐他汀均具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减轻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红曲副作用少,安全性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化痰祛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寻找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除去每组各脱落3例,实际每组纳入3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d)口服,观察组服用自拟益气化痰祛瘀方(党参20g、白术15g、苍术15g、赤芍10g、红花5g、陈皮10g、法半夏10g、瓜蒌15g、石菖蒲15g、茯苓15g、川芎5g、桂枝5g,取等剂量颗粒剂),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以评估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HDL、ox-LDL水平观察自拟益气化痰祛瘀方对血脂代谢的影响;通过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baPWV、ABI,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治疗前后IMT,以观察自拟益气化痰祛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检测血清肝功二项以了解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ox-LDL含量降低,HDL水平升高,IMT减小,baPWV、ABI均降低(P0.05);除IMT、ABI外,上述指标对照组改善程度均优于观察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功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法可以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使IMT变薄,一定程度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改善动脉弹性,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补肾化痰活血法组方治疗,2组患者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MT及Crous斑块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补肾化痰活血法可提高阿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减小IMT值,降低Crous斑块积分,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敬 《中医杂志》2011,(Z1):131
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原因。笔者于2008年1月~10月期间,对本院住院60例明确诊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脑梗死(包括腔隙性梗死)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动态监测了脉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相关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CBM、CNKI、Wan Fang Data及VIP,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8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及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软件Rev Man 5.2.9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共计1006例患者,干预措施治疗组为中医药相关疗法,对照组均为常规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用药相比,中医药干预组能显著改善临床证候[OR=2.08,95%CI(1.50,9.55),P=0.004];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方面,中医药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06,95%CI(-0.10,-0.03),P=0.000 6];对降低硬化斑块体积/面积,中医药干预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00 01)。结论: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中医药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用药组。因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数量所限,故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两个人独立地系统检索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语种为中文和英文。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有: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Pub Me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Note Express电子数据库,检索年限自建库年至2017年5月。并由两个人独立地整理并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请求第三方协助解决。同时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本研究的数据处理。结果:最终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计1052名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Meta分析显示:I2=0%,Z=4.88,OR=3.07[1.96,4.81],P0.000 01,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ourse积分的Meta分析显示:I2=0%,Z=14.56,OR=-0.96[-1.09,-0.83],P0.000 01,试验组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ourse积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Meta分析显示:I2=46%,Z=17.78,OR=-0.09[-0.10,-0.08],P0.000 01,试验组在改善IMT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Meta分析显示:I2=98%,Z=12.57,OR=-0.20[-0.23,-0.17],P0.000 01,试验组在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Meta分析显示:I2=76%,Z=7.27,OR=-0.08[-0.13,-0.02],P0.000 01,试验组在调节血脂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所有纳入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的斑块面积、斑块Course积分、血脂等方面具有明确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伟志  宋平  王占奎 《中国针灸》2005,25(5):312-314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和药物治疗.通过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的性质,并计算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果:针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率为53.9%,明显高于药物组的10.0%(P<0.01),其中以扁平斑、软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论:针灸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而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法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病人予以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对照组给予口服舒降之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痰通络法中药,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MT、sVCAM-1及各项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sVCAM-1、TG、H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法能改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脉降脂汤治疗。比较两组斑块体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观察组斑块体积、颈动脉IMT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DL-C、TG、T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CAS斑块可改善血脂,降低颈动脉IMT,缩小斑块体积。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67岁。初诊:2015年3月21日。主诉:头晕伴头部沉紧5个月,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1个月前因体力活动而加剧,诉视物转动,头部如物包裹感,平素急躁易怒。为求中医诊疗,特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查体:患者体型偏胖,精神可,触诊双侧  相似文献   

16.
针灸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通过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超的测定,观察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情况,并计算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结果:消退率治疗组为51.5%,对照组为19.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斑块厚度明显降低,面积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厚度也有减低(P〈0.05),但面积缩小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针药结合比单纯药物治疗可更好的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而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验证中药化痰祛瘀方联合脑超声治疗对颈动脉斑块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阿托伐汀+超声治疗+化痰祛瘀方)和对照组(阿托伐汀+超声治疗),足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颈动脉斑块测量值和血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和长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 05),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 0. 05),甘油三酯没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中药化痰祛瘀方联合脑超声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明显改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斑块测量值和血脂指标,对于甘油三酯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许多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严重疾病。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好发部位之一,且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即可有发生。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对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的关系及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面积(Smax),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斑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中药汤剂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予中医化痰活血中药,对照组予血脂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化痰活血法治疔颈动脉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