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支架对食管部分缺损的修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修补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50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25只, 行自体肺组织瓣修补中段食管部分缺损(内衬壳聚糖管支架); 对照组25只, 无内衬支架, 术后第2、4、8周时, 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缺损修补处肺组织瓣愈合情况, 并于术后10wk对存活兔行钡餐透视观察食管通畅情况.随访观察剩余兔长期存活时间及死因.结果: 45只实验动物存活超过2 wk以上, 围手术期死亡5只, 死亡率10%, 肺组织瓣与食管缺损处牢固愈合, 肺组织瓣表面有鳞状上皮化生. 术后10 wk: 食管钡餐检查见实验组食管钡剂通过顺利, 无明显狭窄及反流, 蠕动尚可, 对照组轻度狭窄, 无明显梗阻及反流. 随访实验动物存活6-8 mo,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 肺组织瓣修补食管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壳聚糖管可以作为内衬支架防止狭窄.  相似文献   

2.
林健  梁宗英  张旭 《山东医药》2010,50(32):38-39
目的拟用成年犬肋骨肋间肌制成的肌瓣环替代胸内部分气管。方法将成年犬第3肋骨肋间肌折曲成五边形,游离缘与根部卷曲缝合成一个带血管蒂的肋骨肌瓣环替代胸腔内部分气管。观察实验犬术后生存情况以及与死亡有关的近远期并发症。结果大多数实验犬在术后早期呼吸平稳,进食正常,活动自如。少数实验犬咯出支架后,出现轻度喘憋,直至平静状态下出现呼吸困难,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实验犬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远期并发症主要为再造全肋骨肌瓣环的狭窄。结论复合型犬肋骨肌瓣环再造气管达到了气管的管道形态,再造气管的组织能够存活。  相似文献   

3.
带蒂心包瓣在普、胸外科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镇 《山东医药》2003,43(30):38-38
1995~ 2 0 0 0年 ,我们对 12例上消化道、气管或支气管疾病患者行带蒂心包瓣修补术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 2~ 6 8岁 ,平均5 7.5岁。其中食管胃吻合瘘 3例 ,食管自发性破裂 1例 ,气管、支气管缺损 5例 ,预防性应用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 3例。手术方法 :自心包膈神经后方平行于该神经剪开心包 ,视修补部位不同留取所需长度 ,将其覆盖在所修补的部位 ,心包与修补部位周边组织缝合 ,将心包开窗处向纵隔方向垂直剪开 ,扩大心包窗开口 ,预防心包疝及心包炎。本组 1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 ,术中见膈上 …  相似文献   

4.
1993~1995年,我们采用涤纶布内衬牛心包修补气管缺损患者3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例1:女,52岁。因胸闷、憋气1年,加重1个月,以右后上纵隔神经纤维瘤并气管受压入院。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约5cm×6cm×6cm。切除肿瘤后,见右侧气管壁有3个软骨环软化,膜部及软骨菲薄,有2cm×1cm大管壁破裂口。先将管壁裂口修剪整齐并部分缝合,再用2cm×2cm涤纶布内衬牛心包修补缺损,然后用软骨片固定于涤纶布外,带蒂胸膜片包盖。术后恢复顺利,病理诊断为纵隔神经纤维瘤。 例2:女,53岁。因咳嗽、憋喘3个月,加重2天,气管断层片诊为气管肿瘤入院。在全麻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探查,见胸上段食管前壁有一3cm长肿瘤穿破气管膜部突入气管腔内,即行食管癌及气管受侵部分切除,用涤纶布内衬牛心包片修补气管缺损2.5cm×1.5cm,再行胃代食管术。术后一期愈合,恢复良好。随访2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 例3:男,64岁。以下段气管癌入院。在全麻下  相似文献   

5.
肺组织瓣联合镍钛合金支架重建治疗胸段气管广泛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石文君 《山东医药》2008,48(6):12-13
目的 探讨肺组织瓣用于胸段气管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对4例胸段气管缺损患者应用肺组织瓣修补,联合内置镍钛合金支架,完成气管重建.其中,右主支气管因瘢痕狭窄闭锁1例、主气管下段混合瘤恶变1例、左主支气管类癌2例.结果 重建气管无狭窄及肉芽组织形成,4例均顺利恢复正常呼吸功能,随访疗效稳定.结论 肺组织瓣是较理想的胸段气管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能与人体气管愈合融为一体的人工气管。方法先用异体新鲜(羊)心包,经过0.625%戊二醛处理后,包绕长6cm 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制成人工气管。用大动物8只(羊),切除其颈段气管5cm,用人工气管与离断气管上下端吻合。手术后50d、90d、150d分别行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人工气管吻合端愈合情况。定期处理人工气管,病理观察吻合口愈合、血运及人工气管内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结果8只实验动物人工气管可见诱导受体气管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填充缺损区。50d见移植区无明显纤毛柱状上皮,90d见移植区有部分纤毛柱状上皮覆盖,但气管各层次不完整。150d见移植区气管各层次比较完整,黏膜层有纤毛柱状上皮覆盖,黏膜下层、外膜等小血管丰富,腺体可见。实验动物可长期存活。结论人工气管可以诱导受体气管组织生成完整的气管,气管组织各层次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对比射频导管消融与经球囊超声导管消融犬下腔静脉开口处后静脉壁的近期及远期病理改变,探讨消融术后静脉狭窄的病理机制。方法:对两组共6条杂种犬行下腔静脉造影后分别用射频及超声能量消融下腔静脉开口处,术后30min,4周,12周分别取两组试验犬各1条,重复下腔静脉造影后处死,取被消融处组织制成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下腔静脉造影示射频导管消融组术后30min,3条犬均有下腔静脉不同程度的狭窄,而超声消融组则没有。术后12周时处死的两条犬均有管腔狭窄,慢性期大体标本显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可使静脉客壁形成局限的,僵硬的,形状不规则的疤痕,管壁挛缩,而超声组在静脉内壁仅形成光滑的,均匀的,连续的环状损伤,组织学观察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内膜损伤及增生,全层肌组织破坏并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管壁挛缩,但射频导管消融组改变更明显。结论:射频导管消融与经球囊超声导管消融均可造成血管透壁损伤,术后病理演变过程相似,超声在血管内壁造成的损伤轻微,均匀,呈连续环状,慢性期修复反应较轻,虽有形成管腔狭窄的可能,但较射频导管消融组轻微,且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是较为理想的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制备犬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形成透壁性心肌梗死。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8);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实验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6周后,进行心脏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犬术后6周,对照组存活6只,存活率为75.0%,实验组存活5只,存活率为62.5%,两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590)。对照组存活的6只犬中,有2只犬大体及组织病理观察均见明显的心肌梗死区,而另外4只犬大体观察未见明显的心肌梗死区,组织病理观察可见梗死灶;实验组存活的5只犬大体及组织病理观察均可见明显的心肌梗死区;两组形成透壁性心肌梗死的犬只数有统计学差异(P=0.022)。结论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能形成透壁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们与佰仁公司共同研制的肺动脉带瓣管道进行犬移植实验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方法:肺动脉带瓣管道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对犬行肺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术中及术后观察瓣膜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8条犬6条存活,且存活均超过1个月,存活个体状态良好。死亡的犬中1条由于呼吸机故障,1条可能与瓣膜不匹配有关。手术前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后右室-肺动脉无明显压差。结论:新型改良肺动脉带瓣管道植入实验犬是适合的。新型肺动脉带瓣管道已显示出优良的血流动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管移植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因广泛而严重的炎症或肿瘤引起的良恶性气管狭窄 ,有时需要切除一段病变气管 ,并行气管再建术。当切除气管的长度小于 4 .5~ 6cm时 ,可以直接行端 -端吻合 [1] ,但当缺损更长时 ,就必须行气管移植术。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 ;1、自体组织重建 ;2、同种异体气管移植 ;3、人工气管移植。本文主要综述人工气管的移植。1 人工气管移植的概况Neville等 [2 ]认为理想的人工气管假体应具备 :1、密闭不漏气 ;2、有适当的坚硬度 ;3、不被受体排斥 ;4、炎症反应轻微 ,并能被周围组织固定 ;5、对成纤维细胞和管腔内的细菌无通透性 ;6、允许呼吸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瓣内置壳聚糖管状支架补颈段食管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1只大耳白兔,制成颈段食管部分缺损模型,破损处内置壳聚糖管状支架,外附肌瓣修补。观察术后动物体质量变化;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各处死动物3只,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缺损修复情况;术后第16周行食管钡透,观察食管狭窄及蠕动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存活18只,第4周肌瓣组织愈合良好,壳聚糖管未吸收,光镜下见炎性反应;第8周聚糖管部分吸收,肌瓣血运良好,无纤维组织增生;第12周壳聚糖管完全吸收,肌瓣内表面黏膜再生,无管腔狭窄。术后第16周,钡透见食管通畅、无狭窄,蠕动弱。结论肌瓣内置壳聚糖管状支架修补颈段食管部分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汉族3例,维吾尔族6例,哈萨克族2例,年龄50~73(63.36±8.12)岁。左心室射血分数22%~64%[(41.09±11.61)%]。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心功能Ⅱ级1例、心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8例。心肌梗死部位:前壁梗死3例、广泛前壁梗死1例、下壁梗死3例、前壁合并下壁梗死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梗死1例。穿孔部位:后室间隔穿孔5例、肌部穿孔1例、心尖部穿孔5例;穿孔大小:3~13(7.27±3.01)mm,穿孔直径5 mm者2例,穿孔直径5~10 mm者7例、穿孔直径10 mm者2例;穿孔时间:急性心肌梗死24 h内穿孔1例、急性心肌梗死1~7 d内穿孔3例、急性心肌梗死7 d后穿孔7例;多发穿孔2例。11例患者中4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心室重构、利尿、扩血管等单纯内科治疗,其中2例经电话随访出院1月后死亡,其余2例患者发病至今12个月仍存活;2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经电话随访出院3月后均死亡;2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其中1例发病后1周在医院内死亡,1例经电话随访出院1周后死亡;1例在IABP辅助治疗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急性心肌梗死6周后)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发病至随访14个月,现仍存活;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出院6个月后在心外科行室壁瘤折叠术,发病至随访4年,现仍存活;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在心外科行室间隔缺损组织补片修补术+室壁瘤折叠术,发病至随访18个月,现仍存活。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的患者积极行室间隔缺损和室壁瘤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2 0例房间隔缺损和 4例室间隔缺损的先心病患者应用双腔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通过胸壁打孔借助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2 4例患者中第 1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低而延长切口进行探查 ,1例患者因主动脉壁损伤而被迫再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修补 ,2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中出现血红蛋白尿 ,3例患者在单肺通气时因血氧饱和度低而应用高频通气进行辅助 ,1例室间隔隔瓣下缺损患者心脏复跳后发现有残余漏。结论 :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以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低、转流中血红蛋白尿最为常见 ;以操作不慎引起大血管损伤最为严重。创伤小 ,恢复快 ,安全可行。只要熟练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脏直视手术后气管切开原因分析及处理(附7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总结安贞医院 10年来气管切开病人的原因及临床治疗转归经验。方法 :安贞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行体外循环手术 14 16 5例 ,其中术后气管切开 75例 ,占 0 5 3%。将气管切开的原因和临床体会分别进行归纳。结果 :气管切开的原因 :呼吸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发育不良、昏迷、喉头水肿等。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需做呼吸治疗 ,而行气管切开 33例 ,占 4 4 % ;术前有重度肺动脉高压 ,手术后肺动脉压不下降或下降不理想 ,需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占2 8% ;术前肺内血管发育差的紫绀型心脏病 ,做气管切开占 12 % ;各种原因造成昏迷、呼吸微弱、咳嗽反射差 ,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 8例 ,占 10 6 %。结论 :心脏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为最常见的气管切开指证 ,气管切开能有效支持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纵隔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时间之间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通过导管经心室植入动物体内后的封堵效果及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用犬12只,在经心外膜超声的指引,非体外循环下建立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直视下经导管植入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15d、1、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8只犬成功建立了室间隔缺损的动物模型并进行了封堵,均存活至观察终点,超声心动图随访无残余分流,生长发育无异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6个月的大体解剖可见封堵器表面被厚度不等的半透明、光滑的新生组织所覆盖,封堵器与室间隔组织结合紧密,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证实为内皮细胞、纤维组织。各重要脏器无血栓栓塞及其它异常表现。结论国产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用外科方法修补室间隔缺损以及在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经心室植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自由基引发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采用卵蛋白致敏和吸入激发复制哮喘豚鼠模型 ,检测血清、肺组织、气管条中的过氧化脂质 (LPO)的含量变化 ,发现哮喘豚鼠血清、肺组织、气管条中LPO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气管条前 1/ 6区域LPO含量高于其他区域。提示自由基是导致哮喘气道高反应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良性食管气管瘘的治疗经验。方法我科收治的食管气管瘘患者13例,食管烧伤造成9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3例,原因不明的食管气管重复瘘1例。采用结肠或胃代食管术治疗10例,行瘘口修补术3例。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发生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经扩张治疗痊愈。术后患者进食情况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良性食管气管瘘应及时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先天性和获得性食管气管瘘诊断和治疗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诱导方法下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婴儿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SEF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90例婴儿分为静脉麻醉组(SM组)和吸入麻醉组(S组).SM组依次给予咪达唑仑、哌库溴铵、舒芬太尼.S组吸入七氟烷(1.5~2.0Mac)、哌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调整呼吸参...  相似文献   

20.
用杂种犬10只,麻醉后左侧开胸,结扎左前降支(LAD)及其第二对角支,5周后行心脏二维超声检查以明确室壁瘤形成效果。结果为10只犬均完成冠状动脉结扎手术,1只房室收缩分离术中死亡,1只心室纤颤术中死亡。存活的8只均成功建立了左室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心脏二维超声检查示左室前壁、心尖部室壁瘤形成。认为应用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