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性质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65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回声强度、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径,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及完全闭塞组。同时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及完全闭塞组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分别为:(11.735±2.275)、(14.860±3.677)μmol.L-1,(9.063±2.174)、(10.744±2.493)μmol.L-1,(7.772±1.823)、(8.417±3.018)μmol.L-1,(4.445±2.060)、(5.055±2.426)μmol.L-1。颈动脉狭窄越严重,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值就越小,且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26、-0.759,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清胆红素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伴有颈动脉超声检测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0例,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硬斑组和软斑组(混合斑块归为软斑组),选择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并经颈动脉超声检测为颈动脉内膜正常者(内膜正常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调查饮酒、吸烟、高血压、体重指数、肝肾功能等其他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较内膜正常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内膜增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比硬斑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低胆红素水平是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比较脑梗死发生者和未发生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700例TIA患者在随访期有186例发生脑梗死,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多为同侧发生;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93例,发生脑梗死65例;重度颈动脉狭窄82例,发生脑梗死64例;溃疡斑73例,发生脑梗死58例,其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IA患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常海宁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1009-101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21例年龄、性别与之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对所有患者行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内径,局限性的内膜-中层增厚≥1.3mm定义为斑块。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的增大,颈总动脉内径、平均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发生率显著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厚;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脉压与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明显正相关,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脉压在评估早期动脉硬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四种动脉粥样硬化( AS)性疾病的关系。方法:观察组分为四组,单纯性高血压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对照组为同年龄段健康查体者,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间接胆红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直接胆红素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除脑梗死组外,其他各组均明显降低( P<0 .0 5 ) ;除脑梗死组HDL - 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观察组血脂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且糖尿病组三酰甘油及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 1 )。结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血清胆红素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间接胆红素降低更明显,提示可将胆红素水平作为AS患者体内氧化活性增加的一个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胆红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依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选择60例CAS患者及60名健康人对照,测定血清胆红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CAS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影响血脂代谢,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下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并加速CAS进程.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与胆红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选择6 0例 CAS患者及 6 0名健康人对照 ,测定血清胆红素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结果 :CAS组患者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0 .0 5 ) ,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血清胆红素影响血脂代谢 ,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下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并加速 CAS进程。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3-96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发生后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BIL)水平的变化,以及胆红素水平与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病例99例以及同期健康对照组80例,进行生化检测血清胆红素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浓度(FBS),记录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既往一般病史,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房颤病史、既往脑血管病史以及吸烟史。结果:1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未校正和校正年龄、性别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女性别之间总胆红素有差异(P<0.05):男性高于女性;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脑出血量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呈正性相关(P<0.05),与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无相关性(P>0.05);3急性脑出血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血脂、血糖之间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其原因主要不是由于颅内血肿的分解与代谢所致,而是可能为脑出血急性发生后机体的急性应激反应导致了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GAS)斑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0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和TBIL水平,并对颈部血管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根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病例组,n=164例)和无斑块组(对照组,n=136例).分析两组间血浆HCY和TBIL水平是否有差异;同时观察不同水平血浆HCY和TBIL与CAS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病例组血浆HCY高于对照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HCY升高者CAS斑块检出率高于HCY正常者(P<0.05);③CAS斑块检出率在不同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CAS斑块检出率随着TBIL水平的升高呈现逐渐减低趋势.结论 血浆高HCY和低TBIL水平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S斑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90-891
目的:分析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组,9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钒盐氧化法分别测定两组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进行血清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CRP水平比较。结果:随IMT增大,CRP浓度增高;高血压级别越高,IMT越大,CRP越高;粥样斑块级别越高,CRP浓度越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IMT、斑块级别呈正相关;CRP可作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琳  董亚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39-154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更常见原因是颅外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探讨了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包静  李振东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9-163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3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40例非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颈动脉内径及脑梗死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7.5%),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7.5%),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血清胆红素与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6例高血压病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选择性抑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30例对照组的TBIL、DBIL、IBIL、TC、TG、LDL-C、HDL-C、ox-LDL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高血压病组的TBIL、IBIL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组的TC、LDL、ox-LDL的值均高于对照组,而HDL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TBIL、DBIL、IBIL与ox-LDL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相关,能参与脂质代谢,低血清胆红素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而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同时记录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按照血管狭窄支数以及Gensini评分来评价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结果:Gensini积分的第一4分位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第二、三、四4分位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形成与前循环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与前循环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前循环脑梗死624例,应用颈动脉斑块的Crouse、斑块指数以及内-中膜(IMT)评价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病变程度,同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和非责任病灶侧相比,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降低、IMT增高(P<0.05);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越低,NIHSS评分越高,两者呈负相关(r=-0.546,P=0.004);IMT评分越高,NIHSS评分越高,两者呈正相关(r=0.672,P=0.003).结论 前循环脑梗死与病灶侧颈动脉硬化合并斑块形成的程度,更与斑块性质有关,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IMT对于预测前循环脑梗死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飒美  史丽萍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374-137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将139例患者按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CHD组(79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对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HD组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浓度越低,冠心病发病率越高。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世英  刘斌  刘昊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977-980,99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简称斑块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非斑块组(简称非斑块组),并根据斑块积分将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级(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血浆CHOL、LDL-C和Apo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白细胞计数、TG、HDL-C、ApoB、Glu和Fib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CRP、WBC计数、TG、ApoB、Glu和Fib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HDL-C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hs-CRP及SUA浓度测定,使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1例)和高血压IMT正常组(36例)间hs-CRP及SUA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及SUA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MT正常组(P<0.05,P<0.01),并且IMT与hs-CRP及SU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s-CRP、SUA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复发组为急性复发脑梗死患者44例,初发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63例,分析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Hcy、CysC的关系。结果:复发组的年龄及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初发组,且复发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较初发组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较初发组低下;复发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较初发组增厚,其斑块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初发组;与初发组相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高胱抑素-c比率均增高。结论: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高水平的Hcy、Cy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