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自2002年Melvin等[1]报道了首例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robotic distal pancreatectomy,RDP)以来,机器人手术在胰腺外科的应用逐步增多。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国家外科质量改进计划(ACS-NSQIP)数据库2014~2016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和腹腔镜胰  相似文献   

2.
无功能胰腺内分泌肿瘤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PET)起源于胰腺内分泌细胞,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及其所分泌的激素水平分为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 瘤和无功能性(non-functioning PET,NFPET)两类。 后者人群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尸检发病率约为 0. 1%~10. 0%。NFPET 的好发年龄为41~60岁,无 性别差异,多为散发,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但胰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8岁。近1年半反复腹胀伴恶心、呕吐,体重下降8 kg。多于空腹或凌晨发作,发作时四肢发凉,出冷汗,心慌、心前区不适,每次持续3-5min, 进食后症状消失。B超:胰腺颈体部2.4 cm×2.2 cm ×1.6 cm实性低回声团块,有完整包膜。CDFI:肿瘤周边可见环绕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胰管内径3 mm。CT: 胰腺颈体交界处增大,局部密度减低。增强后低密度影动脉期较正常胰腺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减弱呈低  相似文献   

4.
胰腺囊肿及囊性肿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扶民 《普外临床》1994,9(6):354-356,346
  相似文献   

5.
正常情况下,胰腺内分泌细胞主要位于胰岛,但也散在于胰腺导管和腺泡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腺肿瘤不一定位于胰岛,旧称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已弃用,目前称之为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由于肿瘤细胞过度自主地释放激素或体液因子所致的一组综合征,极大多数肿瘤由多种胰腺内分泌细胞组成,产生以某一种为主的多种激素,从而造成了复杂的临床表现。 目前已知消化道分泌激素的细胞有18种,分别由A、B、C代表。胰岛内至少有8种具分泌特定激素的细胞:B细胞组成胰岛的核心,数量最多,分泌胰岛素;B细胞周围是A细胞,生产胰高血糖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胰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胰腺疾病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其中包括胰腺囊性疾病9例,分别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4例)、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2例)及单纯胰腺囊肿切除术(3例);胰岛素瘤2例,均行胰岛素瘤切除术;胰腺癌术后复发1例,行左侧内脏神经离断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完全腹腔镜下手术8例,经腹腔镜辅助手术4例。平均手术时间225min(100~420min),平均出血量80ml(2~150ml);1例术后发生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d(5~13d)。胰腺癌术后复发患者术后存活6个月,止痛效果满意;其余患者随访10~36个月,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部分胰腺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机器人在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22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信息及术后转归情况。相关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M(P25,P75)表示。结果 共有15例病人接受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为53(45,67)岁;肿瘤大小为1.5(1.0,2.0)cm;手术时间为230(185,285) min;术中失血量为30(20,50)mL。无术中输血及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33.3%),其中2例Clavien-Dindo分级≥Ⅲ级(13.3%)。术后并发3例临床相关胰瘘(20.0%),均为B级胰瘘、无C级胰瘘。术后住院时间为8(7,10) 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7例为胰岛素瘤,5例为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为其他良性肿瘤。结论 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适用于治疗小的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正腹腔镜手术视野清,微创优势明显,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绝大多数腹部疾病的首选术式。但胰腺解剖复杂,手术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多,腹腔镜胰腺手术相对落后。近年来,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胰腺外科医生掌握了腹腔镜技术,将其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本  相似文献   

9.
《中华外科杂志》2022,(7):646-650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健康体检的普及, 胰腺囊性肿瘤(PCN)的检出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CN的疾病谱复杂、异质性强, 外科治疗策略差异较大。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如何识别潜在恶性的肿瘤并制定合理治疗策略是PCN诊治的关键。虽然国内外已发布多个PCN临床诊治相关指南, 但其手术指征仍存在诸多争议, 给PCN的规范诊治带来一定挑战。因此, 充分衡量手术的风险与获益, 谨慎把握手术指征对改善PCN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当前PCN临床诊治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深入探讨了PCN手术指征方面的争议, 以期进一步规范PCN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6年8月经病理确诊的12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7~73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颈胰体1例,胰体部1例。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术前血浆CA19-9基本正常,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胰腺癌。12例患者中,行肿瘤切除+节段性胰腺切除术2例(其中1例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行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因肝脏广泛转移行肝肿块切除活检+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瘤体直径4~14 cm,均呈浸润性生长,淋巴结转移5例,侵犯十二指肠4例,侵犯胆总管3例,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1例,侵犯下腔静脉1例,肝转移1例。随访9例,8例至今存活,1例术后第8个月死于肝转移。结论对于血清CAl9-9不高且胰腺占位体积较大的胰腺肿物,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以手术为主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唯一方法,但是由于胰腺肿瘤的解剖和生物学特性,使得目前手术治疗上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本文希望通过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及手术切缘情况、胰腺癌可能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前减黄及姑息手术等六个方面阐述目前胰腺癌手术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胰腺癌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胰腺癌69例,其中手术治疗51例,切除24例,切除率为47%。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6例,扩大区域胰腺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2例,胰体尾肿瘤联合脏器切除6例。对27例肿瘤未能切除者均行内引流术。结果 手术切除的24例中有1例出现切口裂开,行减张缝合;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扩大区域胰腺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术后有1例出现胰瘘,经药物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行内引流术27例均顺利恢复。结论 胰腺癌病灶能切除时应尽量切除,必要时可行血管修补或移植。扩大区域胰腺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在外科技术上是可行的;对不能切除的病例,应选择术式简单的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不同切除重建方法治疗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1992年10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低度恶性的Ⅰ B期肿瘤患者23例,高度恶性的ⅡB期肿瘤56例.根据术前诊断、治疗情况,采用不同的切除重建方法.术后按照Enneking外科边界的评定标准进行标本外科边界研究.随访时对患者进行MSTS功能评定.患者随访时间0~183个月,平均28.6个月,存活患者随访时间最短4个月.结果 本组患者保肢70例,其中无重建者42例,重建者28例;截肢9例.无重建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2-30分,平均15分;重建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5~29分,平均15分.术后局部复发25例,复发率31.6%.其中,低度恶性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13.0%;高度恶性患者复发22例,复发率39.3%.低度与高度恶性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保肢患者复发21例,复发率30.0%;截肢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44.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术后外科边界研究显示:包括囊内切除及边缘切除的边界不充分患者,局部复发率为38.1%;广泛切除边界充分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发生远隔转移14例,其中复发后出现转移者12例,发生率48.0%,无复发出现转移者2例,发生率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总生存率70.9%.结论 对于骨盆原发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确保广泛的外科边界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如何选择、改进功能重建的方法是今后临床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分型方法,并根据分型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8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男性57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23)岁.所有患者都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确诊,根据结石的位置、胰管有无狭窄,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Ⅰ型43例,胰石位于主胰管,主要采用内镜取石或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Ⅱ型39例,胰石同时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主要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和(或)胰腺区段切除;Ⅲ型7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主要采用胰腺区段切除.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胰漏6例(6.7%),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吻合口出血2例(2.2%),其中1例死亡;结石残留6例(6.7%),均为分支胰管结石残留.78例获得随访,57例生存至今;5例患者有间隙性腹痛需要内科治疗,7例患糖尿病(2例为胰腺次全切除,5例为胰体尾切除),结石复发5例,其中3例行第2次手术.结论 根据结石在胰管内而不是在胰腺实质的部位提出的胰管结石分型方式,对于以“取尽结石并保留胰腺功能”为原则的胰管结石外科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7年3月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病理类型和随访结果.结果 63例中良性25例,恶性3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CT对良恶性判断的约登指数为85%,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8%,恶性肿瘤为68%,联合脏器切除占肿瘤完整切除总数的40%.肿瘤切除程度和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和27.3%.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5~168个月),53%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25个月(3~108个月),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再手术完整切除率62.5%.全组有1例术后第1天腹腔内出血死亡.结论 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各种诊断方法的价值,以求进一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321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首发症状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胰头癌、胰体尾癌和全胰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上腹痛(分别占55.6%、81.0%、87.5%)、腹胀不适(27.8%、39.2%、50.0%)。CA19-9的阳性率达到89.7%。影像学检查阳性率依次为核磁共振(92.0%)、血管造影(91.7%)、CT(84.3%)、B超(80.1%)、胃肠X线造影(46.7%)。结论上腹痛、腹胀不适为胰头癌、胰体尾癌和全胰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CA19-9可为胰腺癌的确诊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所有40岁以上有上腹痛及腹胀不适的患者均应行B超检查以排除胰腺癌;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患者应常规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Yang Y  Song Y  Xiao XR  Gao JP  Hong B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833-835
目的探讨球囊辅助阻断下腔静脉治疗肾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总结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肾肿瘤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3岁;右肾肿瘤8例,左肾肿瘤1例。对患者在球囊辅助下阻断下腔静脉,行患肾切除下腔静脉取栓。结果手术均单纯经腹切口完成,取出下腔静脉内瘤栓平均长度5.0cm(3.0~6.7cm),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死亡1例,存活8例。结论应用球囊辅助阻断下腔静脉,极大地方便了Ⅱ型、Ⅲ型瘤栓手术的操作,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68—2001年70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气管节段切除39例,隆凸切除13例,气管侧壁切除10例,肿瘤局部剔除5例,全肺切除1例,开胸探查2例。并发症发生率31%(22/70)。气管切除与重建术后30d内死亡率8%(4/52)。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56例。其中腺样囊性癌和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分别为45%(25/56)和23%(13/56)。良性肿瘤随诊平均5.7年。恶性肿瘤切除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21/33)和54%(14/26)。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气管节段切除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的主要术式,良性肿瘤可以考虑保守的术式。降低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骶骨肿瘤外科分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92例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提出新的骶骨肿瘤外科分型方法,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间上海长海医院骨科及普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切除的9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和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将肿瘤分类:首先按照MRI矢状面解剖位置将骶骨肿瘤分为两个大型,Ⅰ型即凡累及S1、S2节段的骶骨肿瘤,Ⅱ型为仅累及S3-S5节段的骶骨肿瘤;根据肿瘤前缘突入盆腔的距离参数D进一步将I型和Ⅱ型骶骨肿瘤分成四个亚型:Ⅰa、Ⅰb、Ⅱa、Ⅱb(D〈5cm为a,D≥5em为b);亚型分区:根据横切面解剖位置将四个亚型的骶骨肿瘤进行解剖分区(1、2、3区分别代表骶前区、骶髂关节区和骶后区),确定16个亚型分区。依据肿瘤分型分区可确定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结果92例骶骨肿瘤中,依据骶骨肿瘤外科分型方法:Ⅰ型42例,Ⅱ型50例;16个解剖分区统计:Ⅰa1型2例,Ⅰa2型1例,Ⅰa3型2例,Ⅰa12型9例,Ⅰa13型无,Ⅰa23型2例,Ⅰa123型8例,Ⅰb1型2例,Ⅰb12型8例,Ⅰb13型1例,Ⅰb123型7例,Ⅱa1型5例,Ⅱa3型1例,Ⅱa13型17例,Ⅱb1型5例,Ⅱb13型22例。单纯前方入路者14例(15.2%),单纯后方入路者40例(43.5%),前后联合入路者38例(41-3%)。35例(38.0%)行腰椎一骨盆连续性重建(ISOLA脊柱内固定系统)。结论骶骨肿瘤外科分型对指导手术入路、选择重建方式等有较大意义;但尚不能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