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1-10-21成功抢救一批炸药爆炸伤员,现场发生在运行的公共汽车,24人中22人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对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将10-6,10-7,10-8,10-9mol/L Ang II分别与HUVECs共同孵育12 h;10-7mol/L Ang II和HUVECs分别孵育0,2,6,12,24,48 h;10-7mol/L Ang II和10-5,10-6,10-7,10-8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 h;10-6mol/L缬沙坦与HUVECs孵育12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抗原浓度。结果 Ang II呈浓度依赖性升高HUVECs的PAI-1水平,最大效应浓度10-7mol/L;10-7mol/L AngII对HUVECs作用,孵育2 h PAI-1含量即升高,12 h达高峰 198μg/L;缬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Ang II促HUVECs分泌PAI-1,缬沙坦最大效应浓度10-6mol/L; AngII和缬沙坦对HUVECs分泌tPA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AngII通过促进HUVECs分泌PAI-1而降低纤溶活性;缬沙坦通过抑制AngII的促PAI-1分泌作用而提高纤溶活性,提示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浓度的雌二醇或睾酮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48 h后,采用实时PCR榆测人尿酸盐转运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雌二醇浓度的增加,人尿酸盐转运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10~(-12)、10~(-10)、10~(-8)、10~(-6) mol/L时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1.05、1.67、1.87);随睾酮浓度的增加,人尿酸盐转运子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10~(-7)、10~(-6)、10~(-5)、10~(-4) mol/L时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34、0.25、0.19);培养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基因表达改变与性激素浓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临床上很常见,患病率高达5%~10%,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能积极治疗,可发生出血、穿孔、梗阻甚至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我们2001-10/2002-10收治消化性溃疡病人54例,其中应用奥美拉唑30例与应用法莫替丁24例病人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或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Rv),体外转染免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持续时间。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酶切、连接目的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筛出阳性克隆,经GP2-293细胞包装,收集病毒并鉴定;rRV-hlL-1Ra、rRV-hlI-10分别体外转染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RT-PcR测定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时间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印迹测定蛋白水平的表达与持续时间。结果 成功构建了携带hIL-1Ra或hIL-10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Rv-hIL-1Ra与rRV-hIL-10均能有效转染体外培养的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RT-PcR测定目的基因mRNA高峰均出现于转染后第5天左右。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均检测到hIL-lRa、hlL-10的表达。经G418筛选后的细胞中,hIL-1Ra的表达在转染后第30天内达高峰,至少持续60d:hIL-10的表达至少持续40d。结论 以重组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可以成功地将hIL-lRa或hIL-10基因导人体外培养的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并实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6.
1.1 对象 2003-2004年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14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其中男4人,女10人,平均年龄52~78岁,病程2~30年,均为泌尿系感染致败血症患。  相似文献   

7.
回顾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发现,不少研究存在方法学问题,因而可能导致结果偏倚。由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自身临床特点。很难获得准确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但根据现有资料,可估计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发病率范围是0.5-2.1/10万人年;有的研究认为患病率低于10.3/10万,有的则认为在16-23/10万之间。  相似文献   

8.
10-23DNA酶体外切割HBV前C/C区mR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10-23DNA酶对HBVC前C/C区mRNA的体外切割活性。用克隆及亚克隆技术将HepG2215细胞中HBV前C/C区基因克隆人pCDNA3.1( )载体,转录表达该区mRNA。合成针对HBV前C/C区2031位点的10-23DNA酶,观察其对靶mRNA的切割活性。10-23DNA酶对HBV前C/C区mRNA的切割效率与Mg^2 离子浓度呈正相关。10-23DNA酶能有效切割HBV前C/C区mRNA。  相似文献   

9.
2004年美国心脏协会年会热点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第77届学术大会于2004年11月7日-10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近2万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人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及其发生规律。方法 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TNFa不同剂量,不同时间作用于入大肠癌Lovo细胞,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DNA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断裂情况。结果:TNFal×10^5μ/ml作用12-48h和1×10^4-1×10^5μ/ml作用45h,Lovo细胞出现逐渐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1×10^5μ/ml作用48h,DNA电泳出现显示凋亡特性的梯形条带。结论 TNFa能够诱导人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并存在时间与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包括结肠和直肠的癌肿,也有称结直肠癌者,为危害人类健康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部肿瘤死亡原因中的第4-6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如在上海,1962年大肠癌的发病率为8.7人/10万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花生四烯酸(AA)在诱导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12h。分别以不同浓度(10~(-8)、10~(-7)、10~(-6)、10~(-5 )mol/L)的AA刺激培养的人肾小球足细胞2h和以相同浓度(10~(-5 )mol/L)的AA在不同时间(0.5、1.0、2.0h)刺激人肾小球足细胞。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33342染色检测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p-p38及p53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AA刺激人肾小球足细胞2h,与浓度0mol/L(对照)刺激比较,浓度10~(-8)、10~(-7 )mol/L时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10~(-6)、10~(-5 )mol/L时,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11.57±1.10)%、(12.67±0.92)%比(4.80±0.17)%]、p-p38及p53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相同浓度(10~(-5 )mol/L)的AA在不同时间刺激人肾小球足细胞,与刺激0h(对照)比较,刺激0.5h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率和p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1.0、2.0h时,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12.60±1.15)%、(14.83±1.39)%比(4.80±0.97)%]、p-p38及p53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AA浓度为10~(-6)和10~(-5 )mol/L时在体外能诱导培养的人肾小球足细胞凋亡,且与p-p38及p53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据医学空间网10月4日报道(原载Curr Opin Infect Dis 2007 Oct;20(5):495—500),关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流行和预防,希腊科学家Vorou教授和同事指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是由蜱传播的、从人到人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在亚洲、欧洲东南部和非洲的广阔区域都有流行,疾病后期主要表现为出血症状,病死率在10%-50%。他们回顾了最近关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流行和治疗的文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主要流行区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6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虫卵,建立日本血吸虫现场分离虫株;采用实验室已有的3株曼氏血吸虫株为对照。将各虫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移至清水孵化,观察虫卵的孵化率。将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5×10-6、   10-6、5×10-7、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 10-5、6×10-7,4×10-7、10-7 moI/L吡喹酮溶液中,0、20、40、60、80、100 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并将结果与曼氏血吸虫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10-6,5×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0. 52%、11. 90%和49.15%,曼氏血吸虫分别为4.17%、31. 37%和92. 53%。当暴露于10-6 mol/L 吡喹酮1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100.00%,曼氏血吸虫为55. 73%;当分别暴露于5×10-7、10-7mol/L吡喹酮5 min后,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96. 82%和21. 80%,曼氏血吸虫毛蚴为21. 80%和0。当暴露于10-5 mol/L吡喹酮中4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6. 75%,曼氏血吸虫为28. 30%;暴露于4×10-7mol/L吡喹酮中10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5. 82%,曼氏血吸虫为11. 40%;当暴露于l0-7mol/L吡喹酮中8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29. 65%,曼氏血吸虫尾蚴为0。结论 日本血吸虫各现场分离株间在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财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曼氏血吸虫。研究提示,将毛蚴移人5×l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 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可作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观察指标,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不敏感株产生所引起。将尾蚴移入 4×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80~100 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可用于螺体内虫株吡喹酮敏感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拟定于2008年7月20-25日在合肥举办SPSS10.0统计软件应用讲习班(200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I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08-45-01-027。学分6分)。将由有多年统计软件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研讨班采用人机交互形式(专用机房,一人一机),专人辅导,理论联系实践,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CVD)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严重结局是脑卒中。我国每10万人中有219人患脑卒中。在我国脑卒中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许多发达国家。1999年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35-74岁人群中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243/10万和217/10万;而同期美国同年龄段男性人群脑卒中死亡率为41/10万。且脑卒中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又非常之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探索影响脑卒中康复的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干预,对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3岁,BMI22.49kg/m2。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伴全身乏力,10天内体重下降约5kg,于2007年5月人院。患者1年多前因面色晦暗、纳差于我院查血清转氨酶升高(ALT57U/L,AST216u/L,GGT64U/L),乙肝系列示HBsAg、HBeAg及HBcAb均为阳性,HBVDNA定量4.191×10^5copies/ml而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予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3×10^6U隔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女,69岁。2002-03/2004-03急性发作恶心呕吐,上中腹及右下腹疼痛3次。发作诱因与寒冷劳累情绪激动有关。3次发作症状体征相同,第1次发作在某家大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冠心病,因病人拒绝阑尾手术缓解后出院。第2次发作上腹中部压痛、右下腹阑尾点压痛明显,建议病人住院手术治疗,病人不同意未做手术治疗。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STT缺血性改变,诊断:冠心病、急性阑尾炎。因呕吐、腹痛静注654-210mg无效,即给予硝酸甘油10mg 5%GS250ml,开始5~10μg/min,以后每10min增加5~10μg滴速,50min后呕吐、腹痛明显缓解,此时考虑心绞痛,  相似文献   

19.
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如何降低耐药菌产生和怎样治疗耐药菌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10年来人们发现了β-防御素,它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除了极个别病原体对其天然耐药外,未发现获得性耐药菌,下面主要对人β-防御素1、β-防御素2、β-防御素3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基因表达调控、β-防御素在下呼吸道抗感染中的作用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摄取对心脏有好处的奥米加-3(omega-3)脂肪酸是很多人吃鱼的原因。某些鱼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其他鱼高。例如,鲑鱼的奥米加-3脂肪酸含量是鲶鱼或扇贝的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