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 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 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具有地域特色痰热体质特点的亚健康态失眠人群,采用中医"三联法"作为干预手段,优化亚健康态失眠痰热体质的干预方案。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对亚健康态失眠人群的体质类别进行综合判定,结合《亚健康态入睡延迟预防保健管理方案》中痰热体质判别标准纳入66例观察对象,按照1∶1随机分为非药物组和药物组。非药物组采用针刺、推拿和放血的中医"三联法"干预,药物组以艾司唑仑片口服干预。结果:非药物组有效率达93.94%,药物组为81.82%;两组干预后进行中医证候总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总分及各因素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法"综合干预方案对于亚健康态失眠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亚健康中医证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中医证候特征和成因,以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参照相关文献自行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大学在职教师,运用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亚健康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脾虚湿蕴、肝肾两虚、湿热蕴脾、心肾不交。结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形成是多因素的结果,通过对其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为下一步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手段或方药打下基础,必将取得亚健康预防和治疗的丰硕成绩。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干预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文献研究情况及目前研究热点分布领域。同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中医干预心理亚健康状况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学评价。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应用Note Express 3.2.0软件结合人工阅读的方式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分别从文献发表时间、核心作者、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研究方法、干预措施、受试人群、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发文量偏少,在2014年发文量达最高(7篇);纳入文献共涉及作者59位,第一作者21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涉及期刊13种,尚未形成核心期刊;有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献占33.33%,其中国家级最多,共3篇,其次是省级和市级;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心理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为热点词,其次为八段锦和百合地黄汤;临床试验研究方法以随机对照试验居多,但阐明随机化方法的仅占40.90%;受试人群均为心理亚健康人群,按职业身份类型分,研究人群包括学生、特勤人员和护士,受试人群较窄,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人群范围。结论:近两年来对中医干预心理亚健康状态研究的热度有所下降,且研究文献的质量有待提高。学者在研究中医干预心理亚健康状况时,应注意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的探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亚健康人群中发生频数及均数较高的症状:疲劳78.7%,睡眠质量差73.4%,健忘59.9%,疲劳在休息后不能缓解59.1%,咽干59.0%,头昏58.6%,眼睛干涩58.3%,眼睛酸胀57.8%,身体疼痛56.4%,早醒52.7%,入睡困难52.5%,易怒51.8%等;常见危险因素:缺乏休闲活动60.4%,缺乏体育锻炼58.0%,经常加班56.7%,空气污染56.2%,噪音51.3%等;亚健康人群中常见中医证候:脾气虚证10.2%,肝郁脾虚证10.1%,心脾两虚证9.7%,脾虚湿困证7.4%,气虚证4.2%等.结论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以疲劳、睡眠障碍、健忘、口咽不适、头昏、眼睛疲劳、疼痛、情绪不稳为常见症状;加班、缺乏体育锻炼、居住环境污染等为常见危险因素;以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气虚证等为常见中医基本证候,为中医预防及干预亚健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亚健康员工中医证候特征和其主要证型。方法:采用问卷和传统中医诊疗方法,对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根据阳性症状发生频数及均数将亚健康症状分为12项主要症状,19项常见症状和3项少见症状。33.3%者舌象正常,13.7%为平脉,72.2%面色正常。主要证候特征为虚证,主要证型为心肾不交、肾阳不足、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结论:通过对综合医院亚健康状态205例员工症状、舌脉象和面色等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其中医证候特征和主要证型,为医院亚健康员工针对性地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亚健康理论体系的阐述,提出了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病理机制、证候诊断及防治方法。特别是通过中医对亚健康采取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和成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参照相关文献中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运用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亚健康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脾虚湿蕴、肝肾两虚、湿热蕴脾、心肾不交。结论:中医药对大学生亚健康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周锡芳  单守勤  薛蓓蕾  朱立红 《中医杂志》2012,53(20):1781-1784
亚健康已经成为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现代医学对亚健康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中医心理疗法重视整体观念,注重治疗的个体差异性,重视患者自我调节,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中医认知疗法和中医行为疗法等干预亚健康状态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应看到中医心理疗法对干预亚健康状态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运用多学科、多方法深化中医心理疗法干预亚健康效果的实证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常规体检人群进行调查,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现患率、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口学资料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运用“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3版)”在常规体检人群中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对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发生率7.16%,亚健康状态肝郁脾虚证人群特征为女性发生比例高于男性,19岁以上各组肝郁脾虚证发生率均较高,学历层次以大专以上发生比例最高,婚姻状态以离异者发生比例最高,职业状况以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以行政管理人员等发生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为其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425例疲劳性亚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评,通过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比较,分析疲劳性亚健康人群肝郁脾虚组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结果: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躯体疲劳、疲劳后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以轻度为主;疲劳特征中肝郁脾虚证组休息/睡眠后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75例(61.9%),比较明显29例(23.9%),明显5例(4.1%);疲劳情境中肝郁脾虚证组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35例(28.9%),比较明显55例(45.5%),明显25例(20.7%),非常明显占5(4.1%);肝郁脾虚证组时间模式中疲劳在1d中不同时间点疲劳程度比其他证候组重。结论:通过与其他证候类型比较,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在疲劳类型、程度、特征及时间模式方面表现与其他证候不同,为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方法: 利用VIP、CBM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以来至2012年9月关于中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2年出版的有关脂肪肝肝郁脾虚证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在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104首中药复方中, 涉及163种药物, 使用频次为1 227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次以上的共46种、共855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6类:疏肝类、健脾类、化痰类、行气类、化瘀类、消食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4条,药组规则62条,主要为疏肝理气药与健脾祛湿药的配伍组合。结论: 数据挖掘能够更好的探索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7,(2):136-139
目的 :总结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方法 :应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6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公开发表的所有中医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处理。关联分析最小支持度0.20的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通过对最终纳入的61篇文献分析所得,最常见的6种证型为脾肾阳虚型、心肾不交型、肝肾阴虚型、肝气郁滞型、湿热中阻型、阴阳两虚型;最常用药物为甘草、当归、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淫羊藿、茯苓、白芍、山茱萸、柴胡、巴戟天、黄柏、仙茅、菟丝子、白术、泽泻、知母、牡丹皮、大枣、酸枣仁、远志、丹参;常用药对以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淫羊藿、黄柏-知母、远志-合欢皮、柴胡-白芍、山药-泽泻、附子-肉桂、党参-黄芪等为代表的补脾益肾、交通心肾、滋肾柔肝等相须相使的经典药对。结论: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大多从补肾助阳、滋肾柔肝、养心安神三方面着手。其分析结果具有合理的理论依据,对临床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畏寒肢冷、心悸胆怯等都是中医阳虚的证候表现,亦是亚健康状态相关临床表现,根据中医证候分型,阳虚为亚健康的一种证型。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是一种介于未病和已病之间的状态。近年来临床通过中医理念调整机体阳虚状态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取得明显疗效,印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同时对于亚健康的预防、诊治、调养也提出来许多新思路、新手段。通过中医学阳虚理论、阳虚体质、阳虚证等方面探究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同时结合中医脏腑辨证在临床上进行亚健康阳虚状态的辨别,正确地分析脏腑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表现,对于指导亚健康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83-386
目的:提炼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备选新方及药物。方法:检索CBM、CNKI、VIP、Wanfang等国内中文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内服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组合及备选新方等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16首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2味新方核心药物与2首备选新方。结论:治疗抑郁症应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为主要治法,所获备选处方主要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型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其具体疗效仍需经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但因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统一,阻碍了中医药疗法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对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力求形成共识度较高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脏病3、4期基本证型、基本方剂、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水气证、浊毒证)。脾肾气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可选用参芪地黄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标实证均在本虚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结论:通过此研究,初步制定了目前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推广运用,为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