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B超导向下经皮穿刺治疗腹腔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62例在B超导向下行腹腔脓肿穿刺的方法,分析其操作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 B超导向经皮穿刺治疗腹腔脓肿,有效率为96.8%。结论 利用B超仪导向可避免盲目穿刺造成的损伤,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比较B超引导与CT引导腹腔盆腔囊肿及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的作用.方法 B超引导下腹腔盆腔囊肿及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56例患者,CT引导下45例患者.结果 B超引导下共穿刺58个囊肿或脓肿,穿刺次数63次:CT引导下共穿刺45个囊肿或脓肿,穿刺次数77次.B超引导下行腹腔盆腔囊肿及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每个囊肿或脓肿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CT引导.结论 腹腔盆腔囊肿及脓肿经皮穿刺抽吸治疗术中,B超引导较CT引导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周脓肿误诊的主要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8例肾周脓肿误诊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误诊为急腹症者行急诊探查,术中证实是肾周脓肿,行肾周冲洗并置管引流,20 d后痊愈.3例误诊为下尿路感染继发肾孟肾炎因抗感染无效及时作肾脏B超、CT等检查获得诊断(为肾囊肿继发脓肿破溃所致).其中1例穿刺引流后好转;1例切开引流后并发尿瘘,置D-J管内引流40余天好转;另1例行肾切除.1例误诊为胸膜炎及1例误诊为肺炎者因延误诊治太久而死于败血症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肾周脓肿误诊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病症状的非特异性.B超是诊断肾周脓肿的首选方法.为避免误诊,应对急腹症或其他发热病人常规作肾脏B超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肾结核并发脓肿及肾周脓肿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本组病例共36例。临床诊断肾周脓肿22例,肾结核并发脓肿14例,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部分患置入引流管定期反复冲洗,抽取液送病检、生化、培养及药敏。结果:14例临床诊断肾结核并发脓肿均行穿刺抽脓。其中12例临床诊断肾结核并发脓肿与病检及培养、生化诊断相符,其诊断符合率达85%,另2例经病检及培养后,诊断为非特异性感染性肾脓肿。22例肾周脓肿中12例行穿刺抽脓冲洗,1例置管引流,穿刺成功率达100%。结论:介入性超声在肾结核并发脓肿及肾周脓肿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导向经皮肝穿刺诊治肝脓肿的价值。方法:对110例肝脓肿进行B超导向穿刺诊断和治疗。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确诊率100%,纠正术前诊断4.55%(5/110),治愈率97.27%(107/110),有效率99.09%(109/110),无效0.91%,细胞学检查阳性率100%,细菌学检查阳性率48.18%(53/110)。结论:B超导向经皮肝穿刺诊治肝脓肿安全、高效,对于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等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细菌性肝脓肿通过超声引导确定后进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其中4例行穿刺抽脓1次,21例行置管引流。结果22例穿刺、置管全部获成功,平均疗程20d(10~42d)。术后无腹腔内出血、气胸、脓胸及严重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并发症低的优点,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周脓肿合并腰大肌脓肿发病的高危诱发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6例肾周脓肿合并腰大肌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可能的高危诱发因素,并评估经皮穿刺肾周脓肿引流术和开放性包膜下肾切除术并肾周及腰大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4例行经皮穿刺肾周脓肿引流术,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12例行开放性包膜下肾切除术并肾周及腰大肌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中2例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1例发生腹胀,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鹿角形或铸型结石、感染未控制行泌尿系手术操作、糖尿病、泌尿系梗阻因素及女性是肾周脓肿及腰大肌脓肿的高危诱发因素。单房性的肾周脓肿(直径>3 cm )合并腰大肌脓肿(直径<2 cm )可选择经皮穿刺肾周脓肿引流术,联合留置D‐J;而对于多房性的肾周脓肿合并腰大肌脓肿(直径>2 cm ),且同侧肾损害严重近无功能,选择开放性包膜下肾切除术并肾周脓肿及腰大肌脓肿切开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但手术创伤大,需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引流管治疗肝脓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脓腔直径≥5 cm的肝脓肿患者的治疗转归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肝脓肿患者经过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引流管后,治愈率为100%,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引流管治疗肝脓肿切实可行,而细致的护理也是提高其治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B超引导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加强营养,达到治疗目的,预防并发症。结果22例肝脓肿患者治愈率为i00%,未发生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简便易行、微创、安全简便、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B超导向移植肾细针穿刺活检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移植肾细针穿刺活检术的观察方法及护理特点。方法 配合医生采用B超定位导向,穿刺枪经皮快速移植肾细针穿刺46例。结果 46例移植肾细针穿刺有5例镜下血尿,1例发热,无肉眼血尿及血肿。结论 B超导向移植肾细针穿刺活检术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其成功率,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技术和介入性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76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肝脓肿随病理过程的变化临床及超声表现各不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确诊,大部分可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结合全身治疗,可使病程缩短.[结论]肝脓肿声像图复杂多变,超声仍为首选方法,超声引导下穿刺更具诊断意义,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腺脓肿的治疗经验,将脓肿加以分型,并就其引流方法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共48例胰腺脓肿病例,根据胰腺脓肿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分成三型,采用剖腹引流、经皮穿刺引流、低位小切口不经腹引流和F管引流四种方法。结果:剖腹引流25例,其中8例需再次手术,3例经三次手术治愈,因大出血、肠痿等并发症死亡4例;经皮穿刺引流8例,4例治愈,4例中转开腹后治愈;经后腰低位小切口不经腹引流10例,均获痊愈。F管引流5例,治愈3例。结论:重症胰腺炎后胰腺脓肿引流方法的选择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脓肿分型与选择合适的引流方法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1991~2002年在B超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肾囊肿76例。结果 76例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2年,76例肾囊肿全部闭合,治愈率100%。一次硬化治疗成功率98.6%。结论 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导向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本组26例患者术前运用CT或MR资料制定肿瘤治疗计划;通过超声导向运用徒手法经皮穿刺实施治疗方案;术后运用CT验证治疗方案实施情况,随访并发症及疗效情况。 结果 26例患者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无因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术后运用CT验证^125I粒子分布和排列达到了预定计划;经过随访近期疗效满意,1例患者术后5d出现胰漏并形成假性胰腺囊肿,2例患者穿刺术后2个月出现针道种植转移。 结论 运用超声导向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7例门诊和住院肝脓肿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其中108例为单纯穿刺抽脓冲洗,39例为置管引流冲洗。结果:本组115例经超声诊断为肝脓肿,23例经CT诊断为肝脓肿,9例CT诊断为可疑的肝脓肿。147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肿块穿刺抽吸术后证实为肝脓肿,经1~4次抽吸及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示脓腔小于20mm,随访6个月均痊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肝脓肿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高效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68例。结果68例中一期获得成功56例,l2例仍有残石,一次治愈率82.4%。B超引导穿刺均一次性成功,平均用时8 min,手术时间平均120 min。肾造瘘留置时间平均5 d,平均住院时间8 d,术中出血少。结论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具有定位准确、方便、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谨 《临床医学》2013,33(9):27-2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抗生素冲洗治疗老年肺脓肿的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老年肺脓肿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抗生素冲洗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术后使用氯化钠和抗生素稀释后反复抽洗脓腔,直至脓液相对减小或闭合时,拔出引流导管,随访0.5~3年,56个肺脓肿治愈,治愈率96.6%,均未出现出血与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抗生素冲洗治疗老年肺脓肿,成功率和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超声探头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肝脓肿患者53个病灶行普通超声探头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直径〈50mm肝脓肿给予穿刺注药冲洗治疗,直径≥50mm肝脓肿行置管引流术。结果41例肝脓肿患者的53个病灶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穿刺置管抽液后患者体温即下降,有效率100%。2周治愈率达到65.9%,4周治愈率达到100%。结论利用普通探头引导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具有安全有效、微创,费用低廉及操作简便、灵活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对单囊型肝包虫病的治疗价值。方法改变将穿刺针一次进入囊腔的做法,在彩超引导下,经皮先将穿刺针的针尖接触或接近到包虫囊的外囊壁,拔出针芯,连接引流管,将空芯针快速刺入包虫囊的中心,(这样在穿刺针进入囊腔的过程中,由于囊内的压力和张力增大,包虫液就会顺着空心针流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包虫液外漏引起的过敏和种植)。抽尽囊液后,按抽出量的20%~70%分别注入无水乙醇和22.5%的高渗盐水于腔内进行治疗,最后腔内保留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拔针后立即改变体位180°(这样做是为了让保留于腔内的无水乙醇随重力首先接触到穿刺针进入囊腔的那一部分),6min后,再反复改变体位,使保留于腔内的无水乙醇充分地接触到内囊内壁的每一部分,达到彻底杀死残留于腔内的包虫头节的目的结果42例单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查,最长1例达8年,囊肿逐渐缩小,直至纤维化和钙化。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改良治疗单囊型肝包虫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实用、创伤轻微、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