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有的只感头昏、头重脚轻,统称眩晕。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眩晕可由于体位改变而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应用盐酸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客观存在的病症,其定义和发病机制尚未定论,多种因素均可引起症状,不同假说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其可能的机制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瞬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部感受器与前庭神经核信号输入异常导致躯体感觉失衡及空间感觉错误;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波动产生主观感觉的平衡障碍。综合不同理论,结论为:颈椎结构的退变、椎体不稳是颈性眩晕发病的关键因素,其中椎动脉V1和V3段是最常见的病变区域;创伤直接破坏组织结构;瞬间椎动脉血供异常是眩晕发病时的普遍现象;交感神经激惹是短时间内椎动脉血供异常产生的主要原因;颈部感受器和前庭中枢紊乱对眩晕症状的产生发挥直接作用;椎动脉粥样硬化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代偿能力下降的主要病理基础;颈椎结构解剖学变异是潜在的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3.
颈性眩晕系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其中最常见的是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压或痉挛而发病。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15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干前庭神经核及其联系途径缺血,内听动脉供血不足影响耳迷路引起的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但目前趋于年轻化。笔者采用自拟抗眩方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4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头昏,多与头位和体位有关;②伴有1种或多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症状,如意识障碍、头痛、视听力障碍或走路不稳等;③可有1种以上脑干受累体征(眼球震颤、听力障碍、面部或四肢感觉异常、Romberg征);④…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或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或昏厥,亦称椎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笔者采用颈牵与手法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颈性眩晕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我们观察2016年9月门诊治疗气虚湿阻型颈性眩晕患者36例,用参芪柴芩泽泻汤加减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参考文献[2-3],颈性眩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①头晕或眩晕伴颈部疼痛;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③颈扭转试验阳性;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弓,椎体不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性眩晕命名较多,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等多种名称。最早由barre和lieou提出,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行性变或外伤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椎动脉或其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的以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又称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本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因此受到广泛重视.本研究选取2013年6~12月华西医院针灸门诊就诊52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理筋整脊手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颈性眩晕表现为眩晕和平衡失调,常伴有颈部疼痛,这是由于空间位置及共济平衡感觉失调引起的~[1]。我们用推拿合功能训练治疗颈性眩晕2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2],结合临床特点拟定。1头晕或眩晕伴有颈部疼痛;2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3颈扭曲试验阳性;4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是由颈部病变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综合征,本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和肝肾气血不足、气虚血瘀、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等密切相关。运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本病具有较好疗效,现将诊疗思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疾病所诱发的眩晕 ,多呈阵发性 ,且在变换体位及头部过度旋转和伸屈时加重。笔者自 2 0 0 1年~ 2 0 0 3年采用坐位端提、拔伸颈椎并进行小幅度扳动等手法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6例中男性 32例 ,女性 44例 ;年龄 1 8~ 82岁 ;病程 3~ 3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眩晕、视物模糊、颈项不适症状 ,重者伴头痛、恶心、呕吐、听力减退甚至猝倒。眩晕发作均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TCD检查多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X光示有颈椎生理曲度或结构改变。部分患者 CT或 MRI检查有颈椎间盘突出或变性…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性综合征、椎动脉缺血性综合征,是由于颈部疾患压迫颈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2006年5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调和营卫针刺法配合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治疗80例,均为江夏区中医院门诊患  相似文献   

13.
清火涤痰、软坚通络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保林 《河南中医》2002,22(2):31-31
颈性眩晕因颈椎骨质发生退行性改变 ,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发生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痉挛 ,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导致眩晕等症状发生。本病好发于长期伏案或采取固定低头姿势操作者 ,也好发于嗜酒或有外伤史者。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笔者采取清火涤痰、软坚通络方治疗 6 0例颈性眩晕患者 ,并作随访 ,疗效满意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门诊病人中 ,男 2 6例 ,女 34例 ;年龄在 38~60岁者居多 ;其中办公人员 18例 ,驾驶员 11例 ,缝纫工 4例 ,机器操作工 6例 ,长期从事农活者 14例 ,有外伤史者 3例 ,剩余均有颈椎劳伤史 ;…  相似文献   

14.
<正>颈性眩晕症是指颈椎及其相关的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和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产生功能或气质性改变所引起的症候群。多由于工作、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日积月累或外伤等使颈椎的解剖生理发生异常变化,造成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椎肥大、颈部周围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使颈部力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基底动脉使供血不足,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椎旁交感神经结引起反射性椎动脉痉挛,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属于颈椎病范畴,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引起,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头痛、恶心胸闷、耳鸣、视力下降,甚至猝倒。随着现代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实践中,我们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短暂脑缺血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症,多在头颈转动或伸屈时加重,或见头痛、视物不清、耳鸣、内脏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感、出汗等),重则有猝倒等症状。颈椎病、颈椎不稳定及颈部软组织损伤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患者长期颈部慢性劳损,使颈椎间盘变性,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颈椎增生性改变,正常生理孤度改变,造成颈部动脉性痉挛和全身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血粘稠度增加而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消眩汤治疗本病3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晓英  陈敏 《吉林中医药》2008,28(12):903-903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颈外段受颈部多种病变的影响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不一,其发病机理也不相同,辨证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现分述如下。 1 颈椎错缝 颈椎错缝是引起颈性眩晕典型发作的主要原因。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越过第7颈椎横突前方,自第6颈椎横突孔开始,穿行而上,经枕骨大孔入颅。C_1~C_6任何部位的关节错位,都可引起椎动脉扭曲,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此种眩晕具有颈性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即眩晕与颈部的旋转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当头转到某一角度时,即诱发眩晕;改变头位,眩晕即减轻或缓解。临床中我们发现颈椎错缝有二种情形。一是单个颈椎错位。最常发生于第2颈椎,常突然发病,多由卧床看书、猛力转头、颈部外伤等原因引起。张口位X线片可  相似文献   

20.
<正>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研究冯爱春等~([1])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痉挛。魏德芝等~([2])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宋坤锋等~([3])关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认为,颈性眩晕主要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颈交感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