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2年1月-2009年2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非体外循环组发生并发症1例,体外循环组6例;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组死亡3例.结论 在多支病变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低,但是合并瓣膜病或严重的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更适宜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能取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0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患者术中均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一例改为体外循环手术;术后除1例因左心功能不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之外,其余均痊愈出院.认为做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3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有效训练术后配合要点;术后早期维持患者理想的心率、心律、血压、氧合、酸碱平衡、血电解质,密切观察和预防出血、心肌梗死、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卒中等并发症;协助患者个体化早期活动、健康宣教。结果 13例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结论围术期护理的有效落实,能促进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我中心心外科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早期血糖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血糖变化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首次行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病例,2组病例的血糖作比较性研究分析。结果血糖正常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在体外循环还是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血糖值均较术前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即刻血糖较其他时间段血糖升高明显;而血糖正常患者非体外循环、血糖正常患者体外循环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组CABG术后2h血糖较其他时间段血糖的升高明显。结论通过对患者CABG术后早期血糖的严密观察,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安全可靠地治疗和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翀  倪一鸣  金涛  马量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35-1036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1年至今本科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44~78岁;左主干病变6例,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2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6).结果常规正中胸骨切口共行冠状动脉搭桥90支,其中单支6例,双支15例,3支14例,4支3例,乳内动脉桥数为27支,大隐静脉桥数为63支.2例术后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住院死亡1例,37例痊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陈蓓蓓  刘庆华  郑静 《护理与康复》2013,(12):1136-1138
总结1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低氧血症、胸腔积液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积极预防和对症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经治疗和护理,14例康复出院,1例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早期结果,评价上述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收治的223例确诊为多支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OPAB组与CCABG组;两组病例中均不包括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室壁瘤切除术等合并手术者;OPCAB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CCABG组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移植桥血管数亦基本相同,OPCAB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方面均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方法可应用于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与CCABG方法相比,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9.
汪慧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24-25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OPCAB,术后做好循环、呼吸系统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0例中,痊愈出院119例,术后死亡1例,治愈率为99.2%;发生围术期并发症9例(7.5%)。结论:OPCAB术后给予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桥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检索2000/2009国内关于检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其中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392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252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的手术效果优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但在移植血管数上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但远期效果如何,尚未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9例次,释放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5枚,封堵器直径8~38mm。住院时间13~33d,平均16d。5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脑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和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9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例.两组患者分别记录心包及纵隔引流量,两组间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凝血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术后FB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引流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较多,密切注意两种手术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给予针对性监护,可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西安高新医院手术室行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8)。对照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心包填塞、心律失常、呼吸系统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围术期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预见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循证护理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并颈动脉狭窄的12例,在全麻下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颈动脉内膜剥脱结束后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本组均行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例平均冠状动脉移植3.3支.全组围术期无死亡,无脑梗死发生.1例术后出现颈部切口血肿,1例术后出现谵妄.术后3个月~1年复查未发现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有慢性脑缺氧症状者均不同程度好转,全组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颈动脉超声再血管化部位血流通畅.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科学规范的外科操作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老年病人130例,统计病人所有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死亡高危影响因素。[结果]年龄、LVEF、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时间与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0岁,LVEF≤50%,体外循环时间≥120min,同期CAGB是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70岁,LVEF≤50%,体外循环时间≥120min,同期CABG影响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5月—2010年3月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5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3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8.1±3.2岁。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1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34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成形术17例,合并心瓣膜置换术48例,其中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3例。平均每例作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1.96±0.85个。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12.3%),共出现并发症17例(26.2%);住院病死患者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3例。57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后随访48例,失访9例,随访时间1-67个月,平均随访32.2个月,随访期间病死2例,均为非心源性病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总结对15例75岁及以上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呼吸道管理、神经系统观察、循环系统监护、保持血糖稳定、维持氧供与氧需的平衡、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保持引流管通常、保证营养、预防切口感染、患肢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15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失访1例,其余14例随访6个月至2年,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其余患者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有针对性地做好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继娟  诸蕊玉  张志兰 《护理研究》2006,20(14):1261-126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锻炼。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5 d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和生存质量指标(SF-36)。[结果]康复组病人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15 d的6-MWT结果和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心脏康复,明显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年龄≥80岁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患者年龄80~86岁,平均(81.6±2.2)岁.17例在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手术,2例因术前合并严重瓣膜关闭不全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同期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搭桥2.9支.院内死亡1例,占5.3%,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术后不能脱离呼吸机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1例.16例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多数患者生存质量良好,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80岁以上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总体效果满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园园  周敏  韩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08-810
目的 :总结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本组 2 1例高龄患者 ,应用低温体外循环行CABG术 8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CABG术 13例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无死亡病例发生 ,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 1例 ,伤口感染 4例 ,平均住院 2 2 4天。结论 :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可有效地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