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 )增多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殖等疾病。近来我们观察到肺炎支原休感染 (MP)的患儿外周血异淋明显增多 ,现将 69名小儿外周血异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来自本院住院部外周血检出异淋患儿 69名。年龄 0~ 7岁 ,男 45名 ,女 2 4名。正常对照为本院健康体检 0~ 7岁小儿 2 1名。2 .方法 :采末梢血涂片或抽静脉血用EDTA -K2 抗凝 ,混匀推片用瑞氏染色 ,油镜下分类计 2 0 0个白细胞 ,计算出异淋百分率。3 .疾病诊断按《儿科学》为标准。结  果69名小儿外周血…  相似文献   

2.
以往人们认为末梢血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多出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且多见于EB病毒感染之后,有关异淋与其他病毒的关系较少报道。我科血液室自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对患呼吸道感染的近千名患儿进行1199人次人工血常规检测,末梢血出现异淋383例,占总检人数的31.9%,3岁以下婴幼儿占80.3%。现对资料较全并存在异淋的73名患儿,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性测定若干种常见呼吸道病毒IgM,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简称传单 )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诊治的儿童传单 332例临床资料。结果 传单临床表现多样 ,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 ,肝肿大 (76 4 % )、双眼睑水肿 (2 0 5 5 % )、皮疹 (13 80 % ) ;传单肝功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 ,其中以乳酸脱氨酶升高最常见 ;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 (简称异淋 )均明显高于骨髓异淋 (P<0 0 0 1) ,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早期检测EBV IgM总体阳性率为 5 3 5 7% ,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6例重症传单 (死亡 3例 )共同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临床有严重肝功能及多器官损害 ,其中 2例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 传单是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样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但重症可致死 ;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 ,应注意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 )增多的原因和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 75例外周血涂片异淋 >0 10的患儿 ,应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 (CVB)抗原及IgM抗体、EB病毒 (EBV)IgM抗体、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腺病毒 (AdV)IgM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及采用咽试子分泌物PCR法检测DNA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74例 (96 6 % )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 ;CD3+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CD4 +T细胞和CD4 +/CD8+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EBV、CVB、CMV、AdV和MP感染均可引起外周血异淋升高 ,其中以EBV最为明显 ;一旦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淋 ,则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特点 ,为预防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对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一次性鼻导管深插气管 ( 10~ 15cm)负压吸取痰液 ,部分患儿采集咽拭子、脑脊液、血液及其他体液做细菌培养。结果 共获痰标本 12 5 6 0份 ,其他体液、分泌物等共 84 94份 ,其中脑脊液 888份。 ( 1)培养流感嗜血杆菌阳性 4 2 0株 ( 4 2 0个病例 )。 2 0 0 0、2 0 0 1、2 0 0 2年分别为 10 1株、173株和 14 6株。 ( 2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同时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病例有 172例 ( 4 0 1% ) ,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各占混合感染组中的 2 5 0 %。 ( 3) 4 2 0例病例中 ,<6个月患儿占 2 2 9% ,~ 12个月龄患儿占 2 0 2 % ,~ 3岁患儿占 2 7 4 % ,~ 5岁患儿占 15 7% ,≥ 5岁患儿为 13 8%。 ( 4 ) 3年药敏平均耐药率结果 :氨苄西林为 13 6 % ,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 16 1%、7 7%和 4 0 % ,氯霉素的耐药率为 5 9%。 2 0 0 1和 2 0 0 2两年药敏平均耐药率结果 :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率为 13 2 % ,环丙沙星耐药率为 0 9%。 2 0 0 2的药敏结果显示 ,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仅为 0 8%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具有传单临床表现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和血异形淋巴细胞(异淋)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9例中EBV引起的传单14例,MP感染引起的12例,可能与MP感染有关2例,EBV和MP混合感染3例,CMV感染1例,病原不明7例。MP感染多为低中度发热,EBV感染以高热为主,EBV和MP混合感染发热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P感染异淋消失所需时间短,与EBV感染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P引起的传单与EBV引起的传单十分类似,容易混淆,临床特征对鉴别诊断虽有参考价值,确诊必须靠病原学检查。MP感染需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EBV或CMV感染则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多系统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一般认为轮状病毒 (RV)只引起消化系统损害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V感染可引起多脏器损害 ,病毒血症是RV多系统播散的途径。现将我院近 3年来收治RV多系统损害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收治腹泻病患儿中已明确RV感染者 76 3例 ,年龄 4 0d~ 3岁 ,其中 85 %在 1岁内。二、方法 均采用ELISA快速RV抗原检测方法进行新鲜粪便检测 ,每例检测 1~ 3次 ,阳性表示RV感染 ,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摄胸片 ,并抽搐的患儿查脑脊液 ,有肝脏增大的患儿查肝功能、腹部B超 ,有心律失常者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 ,有少尿…  相似文献   

8.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病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与结核病 (TB)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收治的 31例NS和TB同时存在的患儿 ,并对其相关资料行 χ2 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同期收治 6 94例NS患儿中有 31例 (占 4 47% )合并TB ;其中 17例合并肺结核的患儿中仅有 4例 (2 3 5 % )患儿有结核中毒症状 ;②二者同时存在时 ,同时应用抗结核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NS的缓解率 (79 8% ) ,高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2 5 0 % ) (P <0 0 1) ,且前者结核感染向活动性结核的转化率低于后者 (分别为 0和 75 0 % ,P <0 0 1) ,部分病例单纯应用后者NS甚至不能缓解 ;③二者同时存在时NS的病理类型多样 ,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结论 ①NS与TB并存时应同时抗结核治疗 ,即使是结核感染也应预防性应用抗结核药物。②TB可能诱发NS ,且其病理类型多样 ,但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在婴儿肺炎中的感染情况。 方法 对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 1岁以内患儿 2 6 9例 ,使用荧光免疫方法检测Cpn抗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 6 9例肺炎患儿中 ,急性Cpn感染的感染率为 15 2 % ,既往感染的感染率为 2 4 5 % ,。 1999年检测 134例中 ,Cpn急性感染为 4 5 % ,既往感染为2 5 4% ;2 0 0 0年检测 135例中 ,Cpn急性感染为 2 5 9% ,既往感染为 2 3 7%。两年度比较 ,Cpn既往感染率接近(P >0 0 5 ) ,而Cpn急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0 0 0年急性感染率比 1999年明显增高。结论 Cpn是婴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且具有流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小儿癫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但国内关于癫患儿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甚少。为了解癫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为癫病患儿医院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对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癫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以本院儿科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 5年时间内全部住院治疗的癫患儿 2 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78例 (6 0 3%) ,女 114例(39 7%) ;平均年龄为 3 96岁 (标…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急性白血病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58~1986年36例2岁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例,女14例。急淋26例,急非淋10例。结果死亡23例,失访9例,存活74年2例,1例存活2年。发现:(1)年龄为最重要因素,年龄越小预后越差,<1岁者极大部份在短期内病情迅速恶化死亡;(2)白细胞总数<2万/mm~3者多(占55%);(3)急淋预后较急非淋好;(4)强烈化疗对延长缓解期、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简称急淋 )对化疗高度敏感 ,绝大多数患儿经诱导治疗后可完全缓解 ,大部分患儿最终得以治愈。然而 ,2 0 %~ 30 %的缓解患儿随后又复发 ,并死于复发。因此 ,评价复发风险 ,进行早期治疗干预 ,实施个体化化疗方案是提高儿童急淋白血病治愈率的又一关键。急淋白血病的某些临床及生物学特征 :如发病年龄 <1岁或>10岁、白细胞 >5 0 0 0 0 /mm3 、免疫分型为成熟B或T细胞型、白血病细胞含bcr abl融合基因或MLL重排 ,曾被认为是高危指标。现在 ,由于化疗方案的改进 ,这类患儿也能获得持续完全缓解 (…  相似文献   

13.
6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 6岁以下儿童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I)患儿的病毒感染状况 ;探讨人类偏肺病毒 (hMPV)感染在儿童ALRI中的作用及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1)采集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3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 4 4 6例年龄 1个月至 5岁的ALRI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 ,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 (IFA)及病毒分离方法进行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 (hRSV)、流感病毒 (甲、乙型 )、副流感病毒 (Ⅰ、Ⅱ、Ⅲ型 )及腺病毒等 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检测。 (2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3月住我院内科的ALRI患儿中经 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病原检测阴性的 2 16份鼻咽洗液 ,进行了hMPV基因检测 ,并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 4 4 6例患儿中 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总阳性例数为 2 0 9例 (46 86 % ) ,hRSV阳性者最多为 16 3例 (36 5 5 % )。 (2 )在 2 16份上述 7种呼吸道病原检测阴性的标本中 6 9份测到hMPV阳性扩增产物 (31 9% ) ,占同期送检标本的 19 17%。结论  (1)hRSV是北京地区冬春季节婴幼儿ALRI的主要病原。 (2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3月我院ALRI住院患儿中有 19 17%与hM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NICU病房院内感染严重影响着新生儿患儿抢救的成功率及存活率 ,不但增加家人经济负担 ,延长住院时间 ,而且也增加抢救的工作量 ,应予以重视。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不成熟 ,呼吸机的应用 ,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NICU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我院针对这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后 ,使院内感染率由原来的 15 %降至 5 6 % ,取得了显著效果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观察对象 :共观察患儿 12 31例 ,其中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住院新生儿 6 2 5例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5月住院新生儿 6 0 6例。院内感染诊断按标准判定〔1〕。1 2 预…  相似文献   

1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我院儿科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10 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 3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儿 10 8例 ,其中 38例发生医院感染 ,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40d~ 13a ;初发 81例 ,复发 2 7例。结  果一、医院感染率 本组 10 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 38例 ,医院感染率 35 .19%。其中前 5a医院感染率为 2 2 .6 4% (12 /5 3) ;后 5a医院感染率为 47.2 7% (2 6 / 5 5 ) ,两者比较 χ2 =7.18 P <0 .0 1。二、医院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 13例 (12 .0 4%…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参考Morice提出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共251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进行评估确定病因。结果 251例慢性咳嗽患儿前3位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分别占病因总数的27.9%、23.5%、17.9%。呼吸道感染因素中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的病原有所不同。结论慢性咳嗽患儿的年龄结构特征明显:0~1岁患儿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为主;~3岁患儿以咳嗽变异型哮喘多见;~6岁患儿仍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为主;~14岁患儿多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患儿的肠道病毒 (EV)感染情况。方法 取 2 0 0 2年 2~ 11月住院的10 0例ARI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EV ,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病毒分离检测 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  10 0例患儿中EVRT PCR阳性 4 6例 ,占 4 6 % ,其中 3岁以下婴幼儿 34例 ,占73 9% (34/ 46 ) ;2月、5月、6月、7月及 9月EV阳性率较高 ,为 5 0 %~ 10 0 % ,8月和 10月EV阳性率分别为 4 0 0 %和 4 1 7% ,11月EV阳性率相对较低 ,为 17 6 % ;EV阳性患儿中 ,5例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1例合并副流感病毒 3型感染 ,这 6例均为冬季 (2月和 11月 )住院的患儿。单纯EV阳性患儿中 85 0 % (34/ 40 )伴有腹泻 ,EV阴性者中 4 0 7% (2 2 / 5 4 )伴有腹泻 ,差异有显著性 ,但 1~ 6个月小婴儿单纯EV阳性者与EV阴性者伴腹泻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V是儿童ARI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 ,其中婴幼儿EV感染占多数 ;夏秋季EV感染率较高 ,冬季EV常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 ;EV感染时较易出现腹泻 ,6个月以上儿童伴有腹泻为EV感染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强化疗使急性白血病患儿缓解率明显提高,预后改善,而化疗期间的并发症无疑直接影响到化疗的进行和病情的转归。鉴于此我们对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期间我科具完整资料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住院化疗期间并发症及防治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急性白血病患儿41例共化疗225疗程,其中急淋31例171疗程,急非淋10例54疗程。2.诊断标准:急淋白血病诊断按文献‘’‘标准。感染:①体温>38.5oC,超过3次;②具有感染的症状体征;③具有病原学证据;④化疗前已存在的感染除外。其它并症症按儿科诊疗常规诊断。3.防治3·1急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急淋白血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相应的年龄组的急淋白血病患儿与正常儿各 7例采用ELISA法检测了其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水平 (TNF α、IL 2、IL 4、α IFN) ,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急淋白血病组患儿的TNF α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而两组的IL 2、IL 4和α IFN血清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上述结果提示血清TNF α水平不仅是其它肿瘤 ,也是急淋白血病患儿的生物因子微环境之一 ,而IL 2在急淋白血病患儿的血清中的水平并不象其它肿瘤患者那样降低。  相似文献   

20.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LA-DQB1等位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HLA -DQB1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胃炎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从免疫遗传角度探讨H .pylori感染后临床结局多样性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对1 999年9月至2 0 0 0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 3 3例慢性胃炎及8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 ,进行H .pylori检测,应用PCR SSO杂交方法确定其HLA -DQB1等位基因型别。结果 80名对照组儿童中H .pylori阳性3 3名,H .pylori阴性47名;1 3 3例慢性胃炎患儿中,H .pylori阳性85例,H .pylori阴性48例。DQB1 0 3 0 3 2等位基因频率在血清学H .pylori阳性者中低于血清学H .pylori阴性的健康儿童( 1 0 . 61 %vs 2 5. 53 % ,P <0 . 0 5)。DQB1 0 60 2等位基因频率在H .pylori阳性胃炎患儿低于H .pylori阴性胃炎患儿( 4 . 71 %vs 1 2 . 50 % ,P <0 . 0 5)。结论 DQB1 0 3 0 3 2对H .pylori感染可能具有抵抗保护作用,DQB1 0 60 2缺乏可能是H .pylori相关性胃炎发生的宿主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