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张国茹  郝玉明  李燕  刘晓英  胡喜田 《临床荟萃》2009,24(20):1787-178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改变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和发生原理目前仍存有分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9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评价下壁心肌梗死时是否伴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丽  梁锦军 《临床荟萃》2009,24(18):1642-1643
患者,男,55岁。2009年1月13日因“胸痛2小时”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当时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图1A、B),各导联均未见异常改变。给予硝酸甘油及止痛治疗后,患者胸痛无明显好转,因其疼痛剧烈且血压一直较高,复查心电图结果仍正常,心肌酶标志物也无明显升高,考虑可能存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故行胸部CT检查。CT检查结束后(胸痛5小时)复查心电图(图1C)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LVR)的价值。方法 对75例AMI患者于PCI术后72 h及6个月行STE检查,测算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以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15%作为LVR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术后6个月,75例中56例未发生重构(非重构组),19例发生LVR(重构组),发生率25.33%(19/75)。与术后72 h比较,重构组术后6个月LVEF减低,非重构组术后6个月LVEF增高(P均<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术后72 h及术后6个月GCS及GLS均减低(P均<0.05)。LVEF、GCS及GLS均与LVR呈负相关(r=-0.39、-0.52、-0.64,P均<0.01)。GLS及GCS是LVR的独立预测因子。GLS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预测LVR的阈值为-12.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及87.2%。STE参数测量观察者间差异为(9.32±3.14)%,观察者内差异为(7.18±2.26)%。结论 通过STE测得的GLS可用以准确预测AMI患者PCI术后LVR。  相似文献   

7.
8.
<正>病例男,68岁,因“阵发性胸闷气短20余年,加重2 d”入院。无明显心前区不适,无头晕头痛、晕厥、意识及肢体活动障碍。既往史:房颤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脑梗死病史3年。查体:血压88 mm Hg/52 mm Hg(1 mm Hg≈0.133 k Pa),口唇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心率66次/min,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心电图:异位心律、心房颤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最有效方法,然而,AMI急诊PCI可能并发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F),导致左心室局部、整体收缩和同步性降低,减弱心室射血的力学效应,促进心室重构,直接影响着AMI患者的长期预后,是AMI再灌注治疗时代面临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张庆华  马牋  刘晓坤  李莉  王印华 《临床荟萃》2009,24(11):979-98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MI)单独出现者少见,多合并其他部位心肌梗死,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合并ARMI最为常见,据报道约50%AIMI患者合并ARMI,其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心电图对合并ARMI患者早期识别,预防严重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青萍  黄学成  邓梓谦  张凤玲  黄宁 《临床荟萃》2009,24(24):2121-2123
目的研究aVR导联ST段偏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犯罪血管的判断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00~2008年IAMI(包括同时伴右心室梗死)76例,按入院时aVR导联ST段有否偏移分为aVR导联ST段偏移组37例,无ST段偏移组39例,全部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病后8小时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临床预后。结果①ST段偏移组37例患者中,aVR导联ST段抬高26例,其中右冠状动脉(RCA)闭塞24例,左回旋支(LCX)闭塞2例;aVR导联ST段下移11例,其中RCA闭塞1例,LCX闭塞10例。②无ST段偏移组39例患者中,RCA闭塞37例,LCX闭塞2例。③ST段偏移组合并有糖尿病、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ST段偏移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ST段偏移组。结论aVR导联ST段偏移情况对预测IAMI的犯罪血管、判断病情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是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强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夏卫兵  吕立友 《临床荟萃》2011,26(14):1265-1265
患者,男,43岁,因胸闷、胸痛5小时于2010年12月3日09:07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否认糖尿病史.吸烟史15年,20~30支/d.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19次/min,血压140/10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略萎,体形中等,颜面无水肿,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两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前区未触及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3mV,提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粪、尿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2.9×109/L,中性粒细胞0.852,淋巴细胞0.102,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73×109/L.  相似文献   

13.
梅峰 《临床荟萃》2008,23(4):281-281,F0003
患者,男,42岁.因A型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反复试放电消融(40 W,60℃),均未能有效阻断旁道.手术进行3.5小时左右,患者感心悸、多汗,心率46~50次/min,血压75/50 mm Hg(1 mm Hg=0.133 kPa),给予补液扩容、多巴胺升压治疗血压及心率曾一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蔡丽霞  樊国峰  董巍 《临床荟萃》2013,28(2):197-198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得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8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简单、快捷、方便和直观的特点,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较准确的定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右胸及后壁导联心电图变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冠状动脉(冠脉)血流显像技术确定左前降支狭窄部位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查12.5例拟行冠脉造影患者的左前降支各段血流信号及前室间隔内血流信号。以局部血流加速、左前降支及前间隔内逆向血流信号作为判断左前降支狭窄的标准,以局部血流加速处作为确定左前降支狭窄部位的标准。分析记录狭窄部位及节段数,并与随后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超声诊断左前降支狭窄程度≥60%患者的准确性为88.0%(110/125),特异性为88.7%(47/53),敏感性为87.5%(63/72)。确定狭窄部位的准确性为88.5%(332/37.5),特异性为95.2%(2.59/272),敏感性为70.9%(73/103)。经胸冠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左前降支狭窄高度一致(Kappa值=0.756),确定狭窄部位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97)。对单节段狭窄的检出率与对多节段狭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结论: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检测左前降支局部血流加速能准确定位冠脉左前降支程度≥60%的狭窄部位,且不受病变节段数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耿清峰  李梅茹  安树章  齐建立 《临床荟萃》2007,22(17):1282-1282
患者,男,22岁,主因突发剧烈胸痛、大汗5小时于2006年8月30日就诊于青岛某医院。入院时心率50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规整,未闻及杂音。急查心电图(图1)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 mV,V1~V3ST段压低,V7~V9ST段抬高0.1~0.3 m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要 女,33岁。因活动后气促,发现心脏杂音30a入院。查体:T36.5℃,P90次/rain,R16次/rain,BP100/67mmHg。心界稍大,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6级全收缩期杂音,无发绀。超声心动图示:双室增大,主动脉窦部明显增宽,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沿右房室沟向右走行转向右室膈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成像(TCFD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早期预测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PCI术成功再通前降支患者30例,术后24~48h采用TCFDI获取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端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Vp)、平均速度(Vm)、速度时间积分(VTI)、血流减速时间(DDT)及舒张期血流速度达峰时间(T)。观测左心室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和射血分数(EF),然后行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微循环再灌注。术后1个月随访,根据PCI术后1个月随访时左心室EF值将患者分为EF〈50%组和EF≥50%组,分析两组间冠状动脉血流频谱各项指标间有无差异,及冠状动脉血流频谱各项指标与PCI术后1个月左心室EF及左心室WMSI的相关性。结果左心室EF〈50%组DDT小于EF≥50%组DDT(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T与1个月时左心室EF、WMSI均呈显著相关(r=0.581,r=-0.634,P均〈0.01)。以DDT≤391ms为截断值时,预测左心室EF〈50%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86.4%。结论TCFDI技术可以于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成功PCI术后早期预测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病例女,26岁。头晕,胸闷,乏力6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15/82mmHg,心率8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所见:主动脉左冠状窦可见左冠状动脉起源,起始段迂曲增粗(9mm),其内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及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频谱。右冠状窦内未见明显右冠状动脉起源。室间隔及心尖部心肌内可见五彩镶嵌血流信号及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20.
短暂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特征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平  张荷  魏树林  王立君  杜超 《临床荟萃》2008,23(20):1475-1476
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少数患者可自行或经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在短期内完全回落.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适宜治疗措施尚待阐明,本研究对这一同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