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与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及有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贝那普利、左氨氯地平及贝那普利联合左氨氯地平治疗,于受试前、后分别测定血压及二维彩色B超,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结果 3组在受试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均开始下降,联合治疗组降压疗效与贝那普利组、左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4周IVS、LVPW和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LVEF和E/A升高(均P<0.01).3组治疗4周后尿微量白蛋白都有所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不断降低,24周后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左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 贝那普利与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与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及有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贝那普利、左氨氯地平及贝那普利联合左氨氯地平治疗,于受试前、后分别测定血压及二维彩色B超,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结果 3组在受试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均开始下降,联合治疗组降压疗效与贝那普利组、左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4周IVS、LVPW和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LVEF和E/A升高(均P<0.01).3组治疗4周后尿微量白蛋白都有所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不断降低,24周后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左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 贝那普利与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 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 mg及左旋氨氯地平2.5 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 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 10mg(n =2 3) ,每日一次 ;左旋氨氯地平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苯那普利 10mg及左旋氨氯地平 2 .5mg(n =2 2 ) ,每日一次 ;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 (P值均 <0 .0 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 (P值均 <0 .0 1) ,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②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 ,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 ,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有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同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10mg(n=23),每日一次;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苯那普利10mg有左旋氨氯地平2.5mg(n=22),每日一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①三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P值均<0.01)。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苯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组明显高(P值均<0.01),而苯那普利和左旋氯氨氯地平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治疗后24h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苯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两药联用治疗对保护肾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单独和联用治疗高血压病人的效果和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40例,氨氯地平5 mg,口服,1次/d;B组40例,培哚普利4 mg,口服,1次/d;C组40例,氨氯地平5 mg 培哚普利4 mg,口服,1次/d。均治疗2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脉压、心率、心功能(NY-HA)、6 min步行试验2、4 h尿白蛋白、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周,3组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C组收缩压下降>A、B组(P<0.01),脉压减小优于A、B组(P<0.01)。6 min步行试验、NY-HA均明显改善,24 h尿白蛋白、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排泄下降,C组均比A、B组好,无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用,是加强降血压、缩小脉压、改善心肾功能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和氢氯噻嗪12.5 mg/d,均治疗26周.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测血压、尿白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6.5个月,血压较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下降(P<0.05),A组降低尿蛋白作用比B组更显著(P<0.01).A组降低Scr、BUN更显著(P<0.05).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能明显较平稳降低高血压,显著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4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氨氯地平组22例,福辛普利加氨氯地平组23例,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均有下降(P〈0.05或P〈0.01),福辛普利加氨氯地平组较氨氯地平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UAER,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血糖控制稳定的伴高胆固醇血症和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患者25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共三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脂、血压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压、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2型糖尿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提示他汀类调脂药对糖尿病肾病可能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MCA)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连续样本,自身前后及分组对照方法,对32例高血压伴MCA者(EH组),观察在治疗前和每天服用氯沙坦50 mg 12周后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肌酐(Alb/Cr)的变化,同时设12例健康老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用氯沙坦治疗后,除血压有明显下降外,尿Alb/Cr亦显著性降低(P<0.01),Ccr明显升高(P<0.05)。结论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可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Enalapril)联合缬沙坦(Valsartan)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白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岛(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模型组(B组)、依那普利组(C组)、缬沙坦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每组各12只,C,D,E三组在模型建立一周后分别以依那普利(10ms/ks.d)、缬沙坦(20ms/ks.d)及依那普利(5mg/kg.d)+缬沙坦(10mg/kg.d)灌胃给药。治疗过程持续12周,分别于第2.6、12周检测血糖、血压,同时收集24小时尿,检测尿白蛋白及TGFβ1水平,于第12周处死大鼠,检测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一药物组比较,在有效降低血压同时可更好地降低尿白蛋白和TGFβ1的排泄率,并提高肌酐清除率(与模型组比P〈0.01;与单一药物组比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缬沙坦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6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1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9.4±13.4,61.2±13.5,P=0.000)。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450.13±1369.84,779.33±656.57,P=0.001;39.69±9.71,32.79±6.74,P=0.000)。治疗前后二者定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小剂量激素多靶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及生化指标。方法选择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小剂量激素多靶点治疗的观察组和小剂量激素多靶点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等肾功能相关指标和清蛋白、球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3%,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其血肌酐[(272.83±23.52)μmol/L]、血尿素氮[(9.32±1.12)μmol/L]、24h尿蛋白[(0.12±0.01)g]、AST[(33.31±3.58)U/L]、ALT[(32.48±3.41)U/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117.76±11.98)g/L]、内生肌酐清除率[(101.28±10.33)mL/min]、总蛋白[(69.82±7.32)g/L]、清蛋白[(38.75±4.23)g/L]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小剂量激素能够有效地改善肾功能、保护肝功能,对于提高治疗总体有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和体检健康体检者70例,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晨起空腹及随机)、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尿常规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上述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灵敏度.结果 晨起、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成显著正相关,晨起空腹尿ACR与UAE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6(P<0 01),r=0.906,(P<0.01);随机尿ACR与UAER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6(P<0.01),r=0.738,(P<0.01).2型糖尿病组尿AC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比较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血肌酐、尿素氮、尿ACR诊断糖尿病肾病敏感性比较,尿ACR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结论 晨起空腹及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两者均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 (PD)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 12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与 32例血液透析 (HD)患者并发症进行比较。检测每位腹膜透析患者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血浆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血红蛋白 (Hb)、甲状旁腺激素 (PTH)及胆固醇 (TCH) ,测量血压 ,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种透析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 ,且心力衰竭、高血压、感染和营养不良为其主要并发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 ,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及血红蛋白分别明显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和非感染组 (P <0 .0 1) ,心力衰竭组和感染组普遍存在血压偏高 ,心脏增大 ,心肌缺血 ,和射血功能减低 (P <0 .0 1)。结论 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 ,是导致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与血液透析并发症类似。  相似文献   

18.
三七总皂苷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CRF(非尿毒症期)患者按入院顺序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七总皂苷提取物血栓通0.45 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百令胶囊1.0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素(PT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以观察组CCr、BUN、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更为明显[CCr(ml/s):0.36±0.13比0.34±0.12,BUN(mmol/L):15.66±9.05比20.32±8.30,血红蛋白(g/L):101.2±9.4比95.4±8.7,24 h尿蛋白定量(mg):1 040±450比2 360±390,均P<0.05];而两组治疗后PTH、NAG中仅对照组NAG(U/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8.2±9.8比28.9±12.0,P<0.05). 结论 三七总皂苷是治疗CRF(非尿毒症期)的有效药物,具有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玉梅 《临床荟萃》2010,25(13):1138-114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动态变化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早期肾损伤的意义.方法 将76例AOPP中毒组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AOPP组33例、中重度AOPP组43例,选取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第1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比对照组高,分别为血清胱抑素(2.14±1.70)mg/L vs(0.75±0.37)mg/L、BUN(7.25±2.56)mg/L vs(4.50±2.12)mg/L、SCr(104.9±25.5)mg/L vs(78.5±19.6)mg/L和尿蛋白(72.5±25.6)mg/Lvs(31.5±13.5)mg/L(均P<0.01);中毒组入院1、2、3天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逐渐升高(均P<0.01),轻度中毒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中重度中毒组血清胱抑素C、BUN、SCr和尿蛋白高于对照组和轻度中毒组(均P<0.01).动态检测血清胱抑C可以早期发现AOPP后导致的肾损伤,并且中毒越重(根据服毒量的多少),升高的越快、越显著,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判断AOPP肾小球和肾小管早期受损的指标,对AOPP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肾脏损害以及颈动脉内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无糖尿病和其他致动脉硬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149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尿白蛋白及尿肌酐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计算出AASI,进行AASI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以及IMT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相比,ACR(46.34与33.52)(P<0.05)、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41%与21%)、IMT[(0.90 ±0.21)mm与(0.83±0.20)mm]、颈动脉异常发生率(72%与60%)以及AASI(0.50±0.16与0.42±0.17)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ACR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IMT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异常组AASI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53±0.153与0.511±0.155,(0.453 ±0.156)mm与(0.535±0.157)mm,t值分别为2.210、2,809,P<0.05、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AASI与肾脏损害及颈动脉内膜损伤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