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940323人的资料,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19.3%,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P<0.01),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父亲有高血压与母亲高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结论: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40例22~35岁正常血压但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及20例无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对照组)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前者14例出现运动触发性高血压(≥225/95mmHg),而静息血压和其他因素不能区分出这部分人。这部分人运动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浆5-羟吲哚物质(5-HIS)浓度均较正常血压者升高(P<0.05);静息状态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L)显著升高(P<0.001),运动后降低;血小板5-羟色胺运动后降低。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运动后心钠素(AN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运动触发高血压者升高程度显著,前列环素(PGI2)、血检索A2(TXA2)运动后效运动前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肥胖患者运动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运动负荷后的血压变化,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患者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静态及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后血压变化,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并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静态下两组血压无差异,运动后肥胖组血压超过标准者(42.86%)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动态血压分析显示:肥胖组24小时及日间收缩压高于对照组,舒张压及夜间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 肥胖患者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者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动高血压及其生化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0例血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女做运动负荷试验表明,14例出现运动触发性高血压[≥30/12.6kPa(225/95mmHg)],其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索Ⅰ(AngⅠ)、血浆5-羟吲哚类物质浓度运动后均较正常血压者升高(P<0.05);内源性洋地黄因子显著升高(P<0.001),而运动后降低;血小板5-羟色胺运动后降低。高血压患者子女运动后心钠素较对照组升高(P<0.05),6-酮-前列腺素F1α、凝血烷B2(TXB2,血栓素B2)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农民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农民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的影响因素,更好的进行农民高血压病防治,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方法 地本地区农民18岁以上人群随机抽样进行普查,并对高血压病患者1004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地区农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7.6%,知晓率54.6%、治疗率45.2%、控制率2.8%。该组高血压病患者中,了解正常血压标准、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监测血压、有高血压病家族史、有心脑血管合并症、有头疼头晕高血压症状者治疗率高(P<0.001)。知晓正常血压标准、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监测血压、低盐饮食、体重正常、有高血压症状者控制率高(P<0.05)。结论 提高农民的健康保健知识,加强血压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农民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压负荷对高血压病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血压负荷指标研究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高血压的评价。通过对18例正常血压者与29例高血压病Ⅰ期、73例高血压病Ⅱ期和21例高血压病Ⅲ期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小时、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及自定分级血压负荷。分级血压负荷表明不同幅度的异常血压发生频率,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和夜间分别分级。正常血压组有一定的血压负荷值(24小时血压负荷:SBP4.6%;DBP3.2%)。正常血压者与高血压病Ⅰ期患者的血压负荷(SBP56.7%;DBP54.8%)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Ⅰ期组昼夜负荷差大(昼夜比约2∶1),Ⅱ期组,Ⅲ期组昼夜负荷差接近或呈负值。夜间血压负荷对区别是否存在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最有意义;分级血压负荷表明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的程度。不同时域的血压负荷与分级血压负荷分布的结合分析,初步显示血压负荷对高血压的综合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高血压病控制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影响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因素,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我们对北京大学社区的49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本组高血压病人中,受教育水平高、有家族高压病史、有合并症、了解正常血压标准者治疗率较高(P<0.05)。受教育水平高、高血压病程短、体重正常、食盐摄入较低、轻度高血压者、了解正常血压水平标准者控制率高(P<0.05)。经常自测血压,以血压值作为治疗依据者,其控制率最高。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的24小时变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对人民的健康威胁日趋严重。高血压主要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症侯群。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又是心、脑、肾,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达11.26%,全国患者数约9000万。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仅有5.8%。患者对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危害知晓率低,服药依从性差,是目前制约有效控制血压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从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识、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入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诊所诊断的初发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及62例诊所诊断正常血压偏高的老年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诊所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3例为白大衣高血压,占23.2%(13/56)。诊所诊断为正常血压偏高其中有11例为夜间高血压病患者,占17.7%(11/62)。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较高,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中有部分患者为夜间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235例河北石家庄地区农民脑梗死前高血压治疗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血压合许腑梗死的石家庄地区农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治疗及控制情况,探讨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方法 对235例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石家庄地区农民,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 235例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石家庄地区农民中85.9%病人及家属不知道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目标值。90.2%病人不知道高血压是个慢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有症状时服药,症状缓解即停药有61.7%,长期服药者占17%,脑梗死前不知患高血压未服降压药者10.6%,血压控制在140mmHg/90mmHg以下者仅8.5%。结论 提高农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识,加强血压控制,合理使用降压药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及减少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使用美国Acuutraker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34例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及高血压病Ⅰ期组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发现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血压病Ⅰ期组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应引起警惕与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口服75g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观察刺激前后高血压病患者及其正常血压子女糖耐量和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人,但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患者糖耐量下降,空腹及服糖后血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但胰岛素分泌高峰较正常人延迟30min。高血压病患者正常血压子女不仅糖耐量下降,且空腹及服糖后血胰岛素均高于正常人,但增加程度低于高血压组。卡托谱利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糖耐量改善,胰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运动负荷后的血压变化,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患者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静态及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后血压变化,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并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结果静态下两组血压无差异,运动后肥胖组血压超过标准者(42.86%)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动态血压分析显示肥胖组24小时及日间收缩压高于对照组,舒张压及夜间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患者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者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652例糖耐量异常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伴高血压压病家族史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不伴高血压病家族史。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阳性高血压病家族史是本组人群最重要的致高血压病危险因素(OR117.2,95%CI68.1-201.6)。年体重指数和尿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在高血压防治对对伴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糖耐量异常人群应予以特别的注意,而着意减肥和更严格地  相似文献   

16.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940323人的资料,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后,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19.3%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无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P<0.01),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父亲有高血压者与母亲有高血压者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结论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大衣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大衣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白大衣高血压,高血压病Ⅰ级患者和正常血压者各30例进行ACE I/D基因型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白大衣高血压和高血压病Ⅰ级组Ⅱ基因型低于正常组(P〈0.01),白大衣高血压和高血压病Ⅰ级组DD基因型高于正常组(P〈0.01),白大衣高血压ID基因型显著高于高血压病Ⅰ级组和正常组(P〈0.01)。高血压病Ⅰ级组ID基因型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白大衣高血压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ID基因型者易患白大衣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初始血压高者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初始血压偏高者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预测意义,对汉中农村4623名年龄6~15岁青少年血压,经过8年随访(末次随访率为82.07%)证明,基线调查收缩压百分位与8年后的收缩压相关系数,男为0.33,女为0.28,舒张压均为0.20;基线调查收缩压在第75百分位(P75)以上者,8年后血压≥18.7/12.0kPa(140/90mmHg)的机率是<P50以下的3.91倍,初始血压百分位愈高相对危险性愈大;如同时初始收缩压≥P75、体重指数≥P90,并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发生高血压的机率为27.6%,是收缩压<P75、体重指数<P90和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6.57倍。我们认为,青少年初始血压高者是成年高血压的易感人群,特别当伴有肥胖或超重及高血压家族史者,预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高血压病病人掌握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状况及降压效果。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方法对100例确诊的高血压病痛人进行监测,了解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和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对使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高,但对高血压病危害及严重性没有足够的重视。服药治疗期间70%的受试者不能定时监测血压,68%受试者不知晓监测血压的注意事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46%的受试者未能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服药误区在血压上升则服药,血压正常就随心所欲地停药,对血压略升高或略降低就加减药物。其次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不恰当,由高血压危险因素导致的高血压合并症控制达不到理想的高血压疗效标准。结论 对高血压病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须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把高血压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 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 2 2 9例健康查体者 (非高血压者 )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 ;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 ;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 2 4h血压变异性增加 ,靶器官损害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高 ,未发现血压变异性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