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颖 《现代康复》1998,2(9):1039-1040
心因性精神疾病往往是心理创伤引起的心理异常,心理障碍非常严重.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是不够理想的。近几年来,从我院收治的50例心因性精神病患进行小剂量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因性疼痛是一类与心理因素相关而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完全加以解释的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突出的主诉是持续、严重、令人痛苦的疼痛,常伴有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由于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注重心理疏导,取得良好效果。坎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出资料自1997年4月以来,我院神经症专科病房收治心因性疼痛患者6例,女5例,男1例;年龄30~sl岁,其中,主诉头痛4例,背痛显例,四肢关节病1例,均符合ICD-10诊断标准。2护理措施2.l。G理护理心因性疼痛患者一般患病时间长,6名病人患病时间分别为2~10年不等,且5例在…  相似文献   

3.
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一般初次发病需维持2a治疗,再次发病需维持5a治疗,多姿誊病者需终生服药。家庭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重返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对社区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多年家庭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多数地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护理均达到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而病人出院的维持治疗、家庭护理及社会管理(称社区康复)等,尚无完整的、系统的社会康复规程,类似的报道也较少见。笔者就十几年的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做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多数地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护理均达到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而患者出院的维持治疗、家庭护理及社会管理(社区康复)等,尚无完整的、系统的社会康复规程,类似报道也较少见。笔者就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实践谈几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全球性的精神卫生问题,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它并不是一般的情绪问题,而是一种会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一般认为引起抑郁症除了生物因素外,主要是心理原因如负面突发事件(家庭变故、失恋、失业、工作压力过大等),这些因素持续时间过久又缺乏社会支持的人群易患抑郁症。抑郁症的愈后取决于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如果是心因性抑郁症必须排除心理因素,否则难以治愈。如果解决了患者的心理因素,治愈后很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1 引 言男女均可患心因性运动障碍。有学者描述了各种心因性运动障碍,并确定心因性震颤作为心因性运动障碍的一种类型。对于真正的心因性运动障碍,还没有发现任何潜在性的生理、生化或解剖异常。按照心理病理学的假说,推测心因性运动障碍与逃避责任、逃避冲突的病态心理有关。2 流行病学据Charcot1报道,心因性疾病的发病率占观察人群的7%,但现在认为这个比例过高。Marsden把神经系统疾病分为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其中心因性疾病占所有神经系统疾病的1%。Ford等人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的心因性运动障碍的…  相似文献   

8.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疾病的经济负担已经跃居到所有疾病负担的前列。精神疾病有病程长、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反复发作或久治无效的患者必将逐渐衰退为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而这类患者的护理与康复往往以社区、家庭为主。社区采取的各项康复措施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防止功能衰退,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环境,使其心理与社会功能获得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9.
1 对象患者男 ,80岁。反复咳嗽 ,咳痰 4 0余年 ,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曾多次住院。自 2 0 0 2年以来出现憋喘、气急、呼吸困难 ,夜间症状明显。于 3月 15日以上症状加重而再次入院。查体 :心率 92次 /min ,律齐。呼吸 2 8次 /min ,血压 2 4 / 12kPa ,桶状胸 ,双肺呼吸音低 ,两肺布满哮鸣音 ,无水泡音。给舒喘灵气雾剂吸入 ,5 %葡萄糖液 5 0 0ml加氨茶硷 0 5g静滴后效果不佳 ,又给地塞米松 10mg ,静推注后症状缓解 ,同时给予抗生素药物抗感染治疗 ;之后再次发作弊喘、气急 ,肺内哮鸣音明显时 ,应用地塞米松后症状消失 ,患者…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12例木僵合并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和出院指导,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是患儿好转或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因性精神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由于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刺激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其病程和预后取决于精神因素是否及时有效消除。收集28例心因性精神障碍病例,分析发病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探讨心因性精神障碍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精神疾病常表现为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高精神病患者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的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是解决精神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护理工作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模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8月我院住院的慢性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精神疾病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组分阶段式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第8,12周末SSP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入组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第8,12周末SSP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分组分阶段式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心理护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护理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恰如其分的心理护理,如精神安慰、劝解、启发、说服、诱导和调整环境,并将此内容渗透到各个治疗过程中,是尽快医治精神创伤,促进病人早日、全面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心因性疾病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被分别称为分离障碍和转换障碍,主要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和精神症状。医师或患者及其家属误认为患有严重疾患,通常患者会不停地往返各家医院作检查,面对检查报告显示的正常结果又常常束手无策,本文对2例确诊为心因性疾病的患者运用心理学技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性精神病患者与其他癔病患者比较,有两个特点:(1)由于缺乏自知力,对自己的病态表现缺乏辨认能力;(2)大多数患者能自由走动,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需有精神科的特殊护理。笔者临床护理1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精神科领域里,护理人员与患者互动和内外等科室的特点不同,时间多用在专业性关系的建立上,并希望借助此关系,帮助患者获得治疗效果,故也称为"治疗性关系"或"治疗性人际关系"[1].精神科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护士与患者的治疗性关系后延伸至其他护理工作.如果称患者为求助者,护士便是协助者.护士接触患者应是有目的主动过程.运用交往和沟通技巧,达到让患者表达需要和想法的目的,并联系观察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病态表现,帮助患者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实现护理工作的目标.精神科护理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人际关系和与患者的沟通[2].  相似文献   

19.
精神疾病的康复医疗全向珍1闫丽红1郭轶1孙海霞1贾百鸣2张文新2卢鸿雁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法已把精神病残人列入残疾人的范围,国家和社会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增强其参...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家“九五”精防精神,对已往康复方式进行改革,采取类似幼儿园、学校、教养所,但又区别于他们的教学康复模式,采取定课时、定教课内容、定授课老师、定听课人员,使患者在症状被控制后就进入如同上学一样的境界,既活泼又有约束。既坚持药物治疗又加大心理治疗,使患者尽快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上全面得到康复。在教学康复上以美术、音乐、精神康复知识讲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康复期患者及其家属为主要听课对象,从而打破了过去精神病院封闭单调的住院模式,使患者既像住医院又象进学校。这样更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丰富治疗内容,防止了患者精神退化,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了患者参于社会的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