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S)后改用亚剂量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NP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SFS的T2DM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改为早餐前服格列美脲,睡前皮下注射NPH,治疗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低血糖事件。结果口服格列美脲联合睡前皮下注射NPH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HbA1c均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结论亚剂量格列美脲联合NPH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安全、有效、顺应性强。  相似文献   

2.
魏吉林 《黑龙江医学》2008,32(5):360-36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磺脲类继发失效(SFS)后改用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SFS的T2DM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改为3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或诺和灵50R,治疗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Ins)、C肽(C-P)、体重指数(BMI)及肝肾功能。结果口服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HbA1C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餐后2 h Ins、C-P明显上升(P均〈0.01)。结论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治疗2型糖尿病SFS可显著改善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或中效胰岛素(NPH)后的疗效.方法 2006-05~2006-11,对我院56例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患者,改用格列美脲控释片,并分别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24例)或中效胰岛素(32例),观察16周内多点血糖变化及16周前后HbAlc,空腹及餐后血糖.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且疗效及所用剂量相近,但IC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结论 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人胰岛素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者均有较高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于磺脲类继发失效后联合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足量应用磺脲类的基础上 ,加睡前中效胰岛素 (NPH)皮下注射。结果 :碘脲类加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可满意控制空腹血糖 ,并使全天血糖谱下降。结论 :磺脲类继发失效联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泌林70/30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改为三餐后服用二甲双胍,睡前皮下注射优泌林70/30。结果:睡前注射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均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明显上升(P〈0.01)。结论:睡前注射优泌林70/30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晓书  张维明 《西部医学》2010,22(2):242-244
目的评价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将64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给予每天三次诺和锐+睡前一次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和B组(给予诺和锐30每天三次皮下注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的时间、血脂的改善、水肿发生率、体重增加程度、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改善脂代谢紊乱。但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5.28±0.62)d VS(6.02±0.78)d,P〈0.053。结论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使用甘精胰岛素血糖迭标更快,但医疗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7.
磺脲类继发失效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于磺脲类继发失效后联合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足量应用磺脲类的基础上,加睡前中效胰岛素(NPH)皮下注射。结果:碘脲类加睡前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可满意控制空腹血糖,并使全天血糖谱下降。结论:磺脲类继发失效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和甘精胰岛素(IG)组,给予联合口服格列美脲16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结果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IG组低血糖发生风险明显少于NPH组(P〈0.01)。结论IG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随群 《中原医刊》2005,32(22):59-59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采用格列关脲与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格列关脲和胰岛素联合应用是控制磺脲类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廖祁平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97-1098
目的观察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2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治疗前后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明显下降(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冶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好,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细胞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 T2DM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T2DM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给药1个月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血清TNF-α含量和肝细胞NF-κB变化.结果 ①T2DM组大鼠以上指标明显升高,阿司匹林治疗组和二甲双胍组除血糖外,以上指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阿司匹林组表达为阴性,T2DM和二甲双胍组均为阳性.②相关性分析表明T2DM组大鼠NF-αB表达与TNF-α、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肝细胞NF-κB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的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荷叶总黄酮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能量饲料诱导T2DM大鼠模型,以荷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持续给药30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及口服糖耐量实验。结果:荷叶总黄酮可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耐量实验(OGTT)中糖负荷后120min血糖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结论:荷叶总黄酮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纠正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胰岛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28mg/kg)加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给予小檗碱治疗8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以及胰岛细胞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lc)、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底物2(IRS-1/-2)的蛋白表达。结果:小檗碱治疗8周,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Glc蛋白表达,同时能显著升高胰岛细胞InsR、IRS-1的蛋白表达。结论:小檗碱调节血糖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胰岛细胞InsR、IRS-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T2DM患者60例,予以格列美脲与阿卡波糖口服12周。结果治疗后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HDL-C(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血糖控制满意,血脂、HOMA-IR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DA)组和非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NDA)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糖(PG)、血脂、胰岛素(Ins)、C肽(cP)、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DA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颈围、腰围、臀围、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IC)、尿酸(UA)、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NDA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HOMA.IR、吸烟、TC、病程、HbAlC、BMI和UA。结论胰岛素抵抗、吸烟、高胆固醇、病程、高HbAlC、肥胖和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闭塞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抵抗素(Resistin)水平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25;男20例,女11例),3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25;男22例,女10例),50例正常体重的健康对照者(男28例,女22例),30例肥胖的正常人(男18例,女12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Resistin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NS)浓度、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压,并计算出BMI;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β),并计算出脂肪含量(BF%)胰岛细胞分泌指数(MBCI),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肥胖糖尿病组空腹血浆抵抗素RBP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糖尿病组的抵抗素、RBP4水平高于非肥胖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糖尿病组RBP4、抵抗素与肥胖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P4与BMI、BF%、HOMA-IR呈正相关,抵抗素与HOMA-β、BMI、HOMA-IR、TG呈正相关(P〈0.05);抵抗素对HOMA-IR、HOMA-β的影响更大,RB4P对MBCI的影响更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胰岛素抵抗更为显著,抵抗素和RBP4均参与胰岛素抵抗并影响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40例蚌埠地区汉族人80例2型糖尿病(T2DM)组及60例正常对照(NC)组的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4密码子的HhaⅠ酶切位点进行限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蚌埠地区汉族人存在FABP2HhaⅠ多态性位点,有FABP2Ala54Ala、Ala54Thr和Thr54Thr多态片段(等位基因频率Ala为0.67,Thr为0.33)。与NC组比较,T2DM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胰岛素均明显增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1)。T2DM组中,FABP2Ala54Ala与Ala54Thr及Thr54Thr基因型患者比较,后两者的空腹胰岛素、HOMA-IR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蚌埠地区汉族人存在FABP2多态性。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且FABP2Ala54Thr、Thr54Thr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是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方法检测对象分3组,A组:2型糖尿病组[DM(+),UAlb〈30mg/24h,n=32];B组:糖尿病肾病组[DM(+),UAlb≥30mg/24h,n=30];C组:健康对照组[DM(-),UAlb〈30mg/24h,n=30],均测定血清CRP的含量,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甘油三脂(T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和HOMA-IR指数。结果A组和B组hs-CRP明显高于C组(P〈0.01);B组hs-CRP也明显高于A组;且糖尿病患者hs-CRP与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INS)和HOMA IR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与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和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炎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非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受试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35例用吱向素治疗;B组38例用非磺酰脲类药物治疗;C组45例采用胰岛素与非磺酰脲类药物联合治疗。疗程均为六个月,三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到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c肽,并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各组的FBG均下降,FBG下降幅度:C组〉B组〉A组,C组降低幅度较为显著;PBG下降幅度C组〉B组〉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中采用胰岛素联合非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降糖效果良好,并有效地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30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桑叶多糖低剂量组(灌胃180mg·kg^-1·d^-1)、中剂量组(灌胃360mg·kg^-1·d^-1)、高剂量组(灌胃540mg·kg^-1·d^-1)及罗格列酮治疗组(灌胃4mg·kg·d^-1)。持续灌胃给药60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结果:桑叶多糖可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In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桑叶多糖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促进胰岛素(Ins)分泌.纠正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