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构建特色护理专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特色护理专科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及现代护理服务内涵,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护理管理和护理创新相结合,初步构建特色护理专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Delphi专家涵询。结果 2论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46和0.848;一、二、三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29、0.410、0.460,整体指标协调系数0.430(均P0.01)。最终确定的特色护理专科建设评价体系由科室管理、专科队伍建设、护理质量、护理技术特色、护理服务特色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40个三级指标构成。结论特色护理专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各专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品牌,可用于特色护理专科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目视管理中常用的定位、颜色、标识、看板等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对实施目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中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护理安全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者低于实施前(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运用目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小组的效能建设在专科护理发展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创新专科护理管理模式,以授权组长、能力建设、激励问责和价值驱动4项核心举措,构建专科护理效能建设框架并在20个临床专科中进行实践。结果专科护理小组能力建设实施1年后,6项主要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均P0.01);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患者满意率从90.2%上升至96.5%。结论专科护理小组的效能建设,能充分体现专科护士及专科护理小组的效能价值,对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服务、促进专科型人才培养和护理科研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清  袁玲  陈正香  陈雁 《护理学杂志》2021,36(21):47-50
目的 探讨临床科室亚专科护理建设的实践成效.方法 以神经内科作为试点科室代表(下称试点科室),以呼吸内科作为非试点科室代表(下称非试点科室).试点科室成立科室层面的亚专科建设小组,以临床亚专科为切入点,医护一体化为核心,通过发展专科特色护理与核心技术不断丰富业务内涵,促进专科护理领域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结果 试点科室护理专科建设综合评价得分率等级、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显著优于非试点科室(P<0.05,P<0.01).结论 临床科室亚专科护理建设在丰富专科护理内涵、促进人才培养、营造健康护士执业环境以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具有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为更好地开展专科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660例老年住院患者开展老年专科护理实践,如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架构,成立老年专科护理小组,规范专科护理程序,实行专科护理会诊、查房以及引进相关评估工具等。结果实施老年专科护理后老年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如压疮、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病区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建立老年专科护理实践模式,可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及老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模式,为更好地开展专科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 660例老年住院患者开展老年专科护理实践,如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架构,成立老年专科护理小组,规范专科护理程序,实行专科护理会诊、查房以及引进相关评估工具等.结果 实施老年专科护理后老年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如压疮、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病区护士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建立老年专科护理实践模式,可提高老年护理质量及老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常法区域化管理在神经外科病区中的作用。方法对开展五常法区域化管理活动前后8个月科室五常法检查的平均优秀达标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开展五常法活动前相比,科室五常法检查的平均优秀达标率54%上升至75%(P〈0.0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从13件减少至5件(P〈0.05)、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评分从平均住院满意度(21.5±6.5)分上升至平均分数(26.4±2.6)分(P〈O.05)。结论开展五常法区域化管理能美化工作环境,护士可控区域改善明显,能加强护士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医护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护理管理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公平化,杜绝差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方法 选取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不同阶段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6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2 04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4个阶段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隐患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及隐患事件显著少于实施前,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 结论 对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建"4S"特色护理服务品牌即微笑服务、温暖服务、精细服务、满意服务,以拓宽专科护理服务内涵。方法护理部在全院选取4个护理单元,根据科室专科特点,率先创建和实施"4S"特色护理服务,创建一科一品牌。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护士自我工作质量评价。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医生对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显著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主动沟通协调意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职业认同等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4S"特色护理服务品牌的创建,可形成专科护理服务品质,拓宽专科护理服务内涵,提高医护患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护士长每日五次护理查房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影响.方法:护士长每日五次重点高危时间段护理查房.通过满意度调查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护士长开展五查房前后病人满意度情况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护士长开展五查房后病人满意度高于开展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较开展前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通过护士长开展五查房,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士长管理能力及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护理平台的资源护士调配与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整合护士库,通过移动护理平台,制定及运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方案,确立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结果实施后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呈下降趋势。结论资源护士库的规范建立与科学应用,是应对护理岗位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防晒护理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 的50例行皮肤激光美容术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防晒组,各25例。基础组给予传统护 理,防晒组给予防晒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防晒 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基础组(P<0.05);防晒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基础组(P<0.05);防 晒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基础组的76.00%(P<0.05);防晒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基 础组的32.00%(P<0.05)。结论 防晒护理用于皮肤激光美容术患者,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情绪,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且患者满意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方法遴选人文关怀教师并进行培训,对60名实习护生开展人文关怀临床带教,包括人文关怀理论学习、人文关怀教学查房、人文关怀护理,写关怀日记及人文关怀护理个案,评选关怀之星。评价该方案实施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生人文关怀表现的满意度。结果出科时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对护生人文关怀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对实习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可加深护生对人文关怀护理的理解,激发护生内在的关爱、同情等情感体验,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护士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构建护士岗位管理体系,将护士分为N0~N5级,按职级上岗,按劳取酬,设置专业能力、工资待遇、职业发展进阶,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岗位管理,有助于护理队伍建设,使护士的付出与薪酬、待遇相匹配,更好地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在门诊药房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490例,前3个月的245例患者接受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服务模式,后3个月的245例患者接受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结果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实施后,患者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0;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用于临床静脉输液中,可满足患者需求,改善药学服务质量,降低配药错误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给予辨证给药护理、辨证施膳及针对性地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可提高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激励模式为导向的核心绩效评价系统对提高护理管理效能的成效。方法成立绩效管理小组,运用全科头脑风暴和专家小组成员讨论的方法筛选出实用可控的绩效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根据激励机制设定绩效奖励分配细则,形成护理绩效考评系统,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后临床护理质量、护士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全年护理不良事件由实施前的23起降至实施后的5起。结论以激励模式为向导的绩效评价系统可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针对临床护理容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确立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的范畴,分别对患者识别、治疗护理、治疗环境、沟通等各环节,统一制作不同颜色、形状、字样的塑料腕带、不干胶卡片、塑料悬挂卡、有机玻璃架等标识,应用于临床,并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结果无缝隙护理安全标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无缝隙管理,有效加强了护理过程中护理服务关键点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结论护理安全标识无缝隙管理系统合理规范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实行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根据事件危险程度针对性处理,增订或修改完善有关制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追踪管理法对护理安全防范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在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重度痤疮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ALA光动力治疗的6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护理后抑郁、焦虑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 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在ALA光动力治疗中重度 痤疮中采用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