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为岗前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2013年及2014年423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37.19±29.74)分,条目均分为(2.49±0.54)分,处于中等水平;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得分最高,为(2.69±0.58)分;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维度得分最低,为(2.23±0.61)分;临床护理能力维度得分亦不高,为(2.36±0.60)分。结论新入职护士各方面能力均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核心能力培训,在已有培训基础上需针对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及借鉴他人岗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的方法进行培训,以加快新入职护士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于核心能力构建整形外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效果。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护理部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入职的29名护士作为观察组, 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入职的27名护士为对照组。观察组用以核心能力为培训目标的新规培方案, 对照组用传统培训方法, 培训1年后, 比较2组核心能力总分、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教育咨询维度、综合实践能力得分。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总均分(2.68±0.28)、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均分(2.52±0.51)、临床护理能力均分(2.79±0.34)、教育咨询能力均分(2.31±0.34)、综合实践能力优秀14人、良好14人、合格1人,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核心能力总均分(2.52±0.25)、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均分(2.14±0.54)、临床护理能力均分(2.57±0.33)、教育咨询能力均分(1.80±0.25)、综合实践能力优秀7人、良好11人、合格9人(P<0.05)。基于核心能力制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训, 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将Kotter变革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2名新护士列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2016年接受规范化培训的58名新护士列为Kotter组,引入Kotter变革模式,修订培训方案。培训24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及岗位胜任能力。结果 Kotter组新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岗位胜任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将Kotter变革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可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学习风格的培训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新护士63名设为对照组,2022年新护士61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进行培训;观察组在培训大纲基础上根据学习风格分类匹配带教老师,同时根据新护士的学习方式偏好和学习特点提供相对应的学习环境及相匹配的教学方法。结果 培训1年后,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及临床推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及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新护士基于学习风格的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升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推理能力,提高培训效果及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黄静  喻姣花  石雨  张迎红 《护理学杂志》2019,34(6):75-77+98
目的了解三级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方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分析98名新入职护士及35名护理管理人员对岗前培训的需求。结果三级民营医院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需求得分(4.44±0.45)分;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与护士长认为其应接受培训的需求程度比较,在护理安全、疾病知识、专业技能、医院文化、护士礼仪、护理专业思想、教育服务理念7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职称、学历、职业发展需求是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程度较高,护士长更关注新入职护士的医院发展需求培训;低年龄、低职称、高学历及有职业发展规划的护士其培训需求更高。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与能级对应的分层次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 CEX)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3名新入职护士按入职时间分为两组,2014年8月新入职护士95名为对照组,201 5年8月新入职护士108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实验组在常规培训模式基础上融入改良Mini-CEX的带教与考核.两组培训周期为1年,培训周期结束对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 实验组理论及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新护士对Mini-CEX培训模式的满意率为95.37%~99.07%.结论 将改良Mini CEX融入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获得“以评促学”的良好培训效果,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肿瘤专科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美华  陈瑜 《护理学杂志》2008,23(12):60-61
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护士毕业后规范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三基"理论与"三基"操作培训、针对不同学历护士采用不同培训方法和考核标准、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加强专科知识培训.结果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后,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分在85分以上.结论 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能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改变,提高专业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护士毕业后规范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三基”理论与“三基”操作培训、针对不同学历护士采用不同培训方法和考核标准、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加强专科知识培训。结果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后,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分在85分以上。结论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能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改变,提高专业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特殊科室管理者对新入职护士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科室轮转的需求及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按照访谈提纲深度访谈13名护理管理者,以了解其对新入职护士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科室轮转的认知、意见与建议。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全院轮转的必要性,特殊科室轮转应特殊对待,国家二孩政策背景下产科、儿科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更加紧迫。结论特殊科室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科室轮转应结合专业需求,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个体化设置轮转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名新入职护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3组为对照组(67名),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4组为观察组(65名),采用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培训2年后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体格检查、病史采集、沟通能力、临床评判思维、健康教育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其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是一种系统、有效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临床护理岗位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并评价其成效。方法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及方法,制定各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核标准。结果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对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满意度均分为4.02~4.37;培训后操作考核、理论测试、临床工作表现评分均在85分以上,岗位胜任能力达标率为97.51%~100%。结论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得到了各层级护士认可,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培训效果,提升临床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眼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技术管理多终端信息系统,探讨其应用效果,提升眼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技术管理水平.方法整合眼耳鼻喉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等资源,基于现有护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功能升级,构建多终端(PC端、PAD端、手机App端)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护理部一护理技术管理小组一护士长"三级专科护理技术管理模式.于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开展社区护士师资培训,为后期社区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制定培训大纲;试卷考核、问卷调查、访谈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大纲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要求、组织管理、培训教材、培训效果总体满意度等43人综合评分分值>90分,满意率100%;培训前摸底考试成绩>70分7人(16.28%),培训后结业考试成绩>70分37人(86.05%),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授课形式、授课态度、语言、表达技巧、教学效果、互动等综合评价37人评分>90分,优秀率86.05%,6人评分为80~90分,良好率13.95%.结论 培训大纲科学性、可操作性强,培训总体满意度、教师满意度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4.
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樊落  席淑华 《护理学杂志》2011,26(10):17-19
目的构建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为合理培养各层级护士提供依据。方法在总结相关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分析和讨论,构建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结果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包括新护士、通科护士、专科护士和护理顾问4个能力进阶层级和学校教育、临床实践、专科培训3种培养方式。结论该模型为我国护士的分层级培养提供了路径,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密室逃脱教学法在口腔医院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口腔医院工作1~3年的108名门诊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人。对照组按培训大纲进行急救培训,理论及技能培训共12 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密室逃脱教学法进行培训,共4次。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密室逃脱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口腔门诊护士临床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有助于培养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编写并应用《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使骨科新护士岗位培训科学化、规范化。方法由编写人员参考相关资料、医院工作制度,结合骨科护理实践及骨科新护士必备能力调查结果编写《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报批审阅和修订后应用。采用多导师带教、分阶段性培训、多形式教学方法对18名新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18名新护士经7~24周培训,考核成绩≥85分,均按期独立上岗;独立工作5~30个月,无一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无一例护患纠纷投诉。新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评分为90.5分。结论《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的编写和应用,使新护士培训规范、有序、高效,有利于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分层次护士培训的实施与管理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目的完善和健全医院护士培训机制,促进护士知识技能巩固、提高和扩展,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建立并实施新护士岗前培训、见习期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护士全方位培训等一系列制度,完善护士培训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果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期培训为护士临床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分层次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的专业技能。结论规范化的分层次培训使各类护理人员得到充分培养,促进了各类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情景训练在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招聘的146名新护士开展护患沟通情景训练,即采用理论讲解、志愿者角色扮演、教师讲评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理论测试题、调查问卷评价训练结果。结果新护士训练前后沟通能力测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护患对新护士沟通能力满意度达84.79%~98.39%。结论情景训练能有效提高新护士沟通能力,形成患者满意、医生满意、科室满意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模块化培训模式在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配合中护士的培训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7年9月-2019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机器人手术配合护士运用模块化培训的方法。该培训体系包括3个模块:第1阶段为初级模块培训,包括机器人理论学习和专科理论学习,并在培训前后对护士进行两个学习内容的分别考核;第2阶段为中级模块培训,包括操作技能、观看经典手术视频、模具仿真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对护士模具仿真培训的准备时间、对接时间及应急处理时间分别进行计时;第3阶段为高级模块培训,即参与临床实践。对每名护士培训前后得分及操作完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护士经初级模块培训后的考试成绩及中级模块培训后的操作完成时间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且进入高级模块培训的所有护士经导师监督下完成3例手术后均能独立进行机器人手术配合。结论:模块化培训模式能显著提高护士机器人手术配合的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20.
实境考核培训法提高年轻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年轻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方法 护理部和科室带教导师共同组成考核培训组对全院16个护理单元的105名工作3~5年的护士进行实境考核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思维、病情观察评估、专业知识掌握、规范操作、沟通表达、应变处理、人文关怀7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培训周期为1年,每季度考核1次,每名护士在1个培训周期内考核4次.结果 经过实境考核培训后,年轻护士综合能力评分优秀与良好等级逐步提高.结论 实境考核培训法是提高年轻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