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儿科护士需求分析的人文关怀分层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访谈法了解不同层级儿科护士的人文关怀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对142名儿科护士实施人文关怀分层培训6个月,比较培训前及培训后各层级儿科护士关怀能力和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后不同层级儿科护士关怀能力及对人文关怀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采用基于需求的人文关怀分层培训有利于提高各层级儿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提高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角色模拟培训提升儿科低年资护士人文素养的效果。 方法 将儿科工作时间≤3年的低年资护士59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按年度常规培训计划进行人文关怀及沟通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共8次的角色模拟培训。培训前后采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测评培训效果。 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进行角色模拟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儿科血液病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方法对儿科血液病区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完善病区关怀护理制度及流程、营造关怀氛围及切实关怀护士等。连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对儿科血液病区护士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训及实践,可提高其人文关怀素质与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绞痛患者人文关怀案例情景模拟培训对提高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肾绞痛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设计急诊肾绞痛患者人文关怀模拟案例并制定评分标准,对30名急诊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小组案例情景模拟培训,选取疼痛评分在4分及以上的肾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培训前护理的62例为对照组,培训后护理的6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自行挂号、缴费、检查,必要时护士给予协助的就诊处置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整个就诊及处置过程中由培训后的急诊护士实施全程的人文关怀的就诊处置方式。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情景模拟考核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士临床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及案例情景模拟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观察组患者就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小组案例情境模拟培训可有效提高急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培训对提升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作用。方法对263名儿科护士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人文关怀培训,即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框架制定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培训计划并实施。结果培训后儿科护士处于准备阶段、行为阶段和维持阶段的比例高于培训前,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其中护士人文关怀理念和感知提升较多。结论开展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人文关怀培训,可以提升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进而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儿科血液病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方法对儿科血液病区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完善病区关怀护理制度及流程、营造关怀氛围及切实关怀护士等。连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对儿科血液病区护士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训及实践,可提高其人文关怀素质与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上海市5所中医院1 88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5所中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121.19±18.40)分,总体得分率83.58%;职称、学历、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相关培训对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有显著影响(均P0.05);其中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相关培训是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呈良好状态,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针对性开展护理人文关怀培训,提高中医院护士整体人文关怀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护士五位一体人文素质培训效果,为提高青年护士综合素质提供参考。方法对248名青年护士开展五位一体人文素质培训,包括读人文书籍、参加文化沙龙、道德讲堂、拓展训练及志愿者活动。结果人文素质培训后,青年护士关怀能力、沟通能力显著高于培训前,住院患者对青年责任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五位一体人文素质培训可有效提高青年护士关怀能力及沟通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护理关怀委员会,对全院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营造关怀氛围,开展关怀承诺活动,切实关怀护士和患者,开展关怀文化活动等。每年评价实施效果。结果护士关怀能力评分由2011年的61.56±6.72提升至2014年的75.26±12.51,患者满意度评分从90.23±5.25提升至97.28±4.45;一般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文关怀的培训与实践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现当地护理人文关怀同质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3所医院的33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总分(121.60±13.16)分;同事关怀程度、工作科室是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处于中等水平,同事关怀程度高的护士及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相对较高。需对护士加强系统的人文关怀培训,以提升其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Watson关怀理论创建的人文关怀体系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Watson关怀理论提出的构成关怀行为的十大因素制定人文关怀内容,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包括形成人文利他主义的价值系统,灌输信念和希望等。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率。结果实施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及总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离职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对护士实施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人文关怀,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用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培训的效果.方法 在144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增加人文关怀体验式教学培训,包括增加人文关怀培训学时,单项护理操作模拟患者,开展病区就医体验与体验分享活动.培训前后采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关怀维度测量表对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新入职护士人文关怀理念内化为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提高人文关怀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护理人文执业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各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 035名护理人员,采用修订的护理人文执业能力测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我国护理人员的护理人文执业能力平均得分为(113.41±12.17)分,标准分为78.21分,各维度标准得分由高到底依次为伦理与法律运用能力80.03分、关怀实践能力78.83分、护理审美能力78.30分、心理调适能力78.25分、护理沟通能力77.17分。不同学历、民族、职称、工龄、家人及同事关心程度的护士其护理人文执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执业能力偏低,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医院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护理人员支持系统的建设,以提高护士人文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关怀能力和对关怀行为的感知状况,分析两者间相关关系,为培养新护士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和关怀维度测量表(CDI)对171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关怀能力、关怀行为感知的总分分别为199.23±20.14、85.49±10.97;CAI与CDI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新入职护士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关怀行为感知处于中上等水平,两者间关系密切。应对新入职护士加强整体护理内涵及关怀行为培训,增强新入职护士对关怀行为的感知力,提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通过养老服务中心创客实验室将人文关怀融入高职老年护理学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级高职老年护理方向2个班100名护生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并融入人文关怀教育;试验组应用养老服务中心创客实验室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并采用"关怀能力量表"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操作和理论成绩得分、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养老服务中心创客实验室,将人文关怀融入高职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可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以及理论和操作成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对早产儿家长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66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住院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即利用住院期间早产儿家长每周探视时间责任护士对早产儿家长进行早产儿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指导,并在出院前安排早产儿家长入住家庭陪护病房,在责任护士指导和示范下,学习并承担早产儿主要的日常护理。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家长照护技术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内早产儿尿布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让家长参与到早产儿护理工作中,能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早产儿家长的照护技术,确保父母有能力成为早产儿的主要照顾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其科研能力。方法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08级和2009级护理本科生114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方法,2010级和2011级护理本科生180人作为观察组,在进行传统临床实习的同时安排其定期参与临床科研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并使用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将护理本科生在参与临床科研实践前后的科研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自评科研能力得分64.05±23.38;两组比较,观察组除问题发现维度外,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整体偏低,让其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收入管理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100名手术室护士采用成就鼓励、人文关怀、化解错误、优化排班、建立科室文化、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等增加心理收入,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职业倦怠。结果干预后手术室护士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职业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心理收入管理可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