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桂枝挥发油对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制作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通过桂枝挥发油治疗后,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细胞核蛋白NF-κBP65含量和肺组织溶浆中磷酸化IκB-α、IL-1β的含量。结果:正常大鼠肺组织中NF-κB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仅有微量表达,LPS尾静脉注射后6h各其表达显著增高,桂枝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NF-κB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的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桂枝挥发油对急性肺损伤时高度活化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显著的抑制或拮抗作用,提示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是桂枝挥发油抗炎作用的主要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课题紧紧围绕着NF-κB/IκB-α通路观察补阳还五汤对AD模型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分子水平探讨补阳还五汤对AD的神经细胞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7组: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假手术组以及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单侧海马区定向注射Aβ1-40复制AD动物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NF -κBp65mRNA、IκB-αmRNA和 BACE1 mRNA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能升高 AD 大鼠海马区 IκB -αmRNA基因的表达,减少NF-κBp65 mRNA及BACE1 mRNA基因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对AD大鼠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减少AD大鼠的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同时抑制BACE1的转录和翻译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纳葛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心通口服液阳性对照组组及纳葛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异丙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制备冠心病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MMP-9、IL-6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MMP-9、IL-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纳葛胶囊各剂量组及心通口服液组大鼠心肌组织MMP-9、IL-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心通口服液组比较,纳葛胶囊高剂量组心肌组织MMP-9表达减弱,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表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表达差异不明显;与心通口服液组比较,纳葛胶囊高剂量组心肌组织IL-6表达降低,有极显著差异(P0.01),纳葛胶囊中、低剂量组IL-6含量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低MMP-9和IL-6的表达水平、调节内皮损伤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是纳葛胶囊治疗冠心病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芪玄益心胶囊对冠脉结扎大鼠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建立大鼠冠脉结扎心肌梗塞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芪玄益心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并设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心肌梗塞率和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κBp50(NF-κBp50)其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心肌梗塞率、NF-κBp50mRNA、IκBα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芪玄益心胶囊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梗塞率、NF-κBp50mRNA、IκBαmRNA均明显降低(P<0.05),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显著,高剂量组在降低心肌梗塞率、NF-κBp50mRNA、IκBαmRNA表达方面均优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结论:芪玄益心胶囊能够降低心肌梗塞率,并推测芪玄益心胶囊抗心肌梗塞的作用与其抑制NF-κBp50mRNA、IκBα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核因子抑制蛋白-κB(IκB-α)基因表达及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κB(pIκB-α)蛋白表达的作用,对其抗UC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进行不同剂量药物干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结肠黏膜IκB-α基因表达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黏膜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IκB-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ⅠκB-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溃结灵低、高剂量组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溃结灵对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IκB-α基因表达有上调作用及对pIκB-α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其抗UC作用的机理可能为抑制IκB-α的磷酸化,进而抑制IκB-α蛋白的降解,最终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α蛋白表达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天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采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IκB-α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溃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Aβ1-40所致AD大鼠模型,探讨补阳还五汤胶囊对AD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向大鼠单侧海马Ca1区定向注射Aβ1-40的方法复制动物模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F-κBp65,IκB-α,GFAP的蛋白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胶囊能够抑制AD大鼠海马区和皮质区中GFAP、NF-κBp65蛋白的表达,能够促进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GFAP蛋白表达: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NF-κBp65、IκB-α蛋白表达: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补阳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蚁附超细微粉对RA-MsPGN大鼠模型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蚁附超细微粉对RA-MsPGN大鼠模型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RA-MsPGN大鼠模型后,给予蚁附超细微粉干预7周,采用ELISA法检测肾脏NF-κB 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RA-MsPGN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NF-κB 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增高,而蚁附超细微粉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F-κB p65、磷酸化IκB-α和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RA-MsPGN模型NF-κB/IκB信号通路处于高度活化状态,蚁附超细微粉对高度活化NF-κB/IκB信号通路有显著的抑制和/或阻断作用,提示NF-κB/I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蚁附超细微粉发挥肾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虚型哮喘大鼠气道炎症,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肺组织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补脾益气方药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脾虚型哮喘组(B组)、补脾益气方药组(C组),采用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IκBα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活性变化。结果B组与A组比较,肺组织IκBα表达显著降低,而NF-κB p65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肺组织IκBα表达显著增高,而NF-κB p65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脾益气方药能有效增加脾虚型哮喘大鼠肺组织IκBα的表达,抑制其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减轻哮喘时的气道炎症变化,从而对脾虚型哮喘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消栓通脉颗粒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血栓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0.23 g.kg-1,ig)、消栓通脉颗粒组(32 g.kg-1,ig)。连续给药5 d后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血栓模型,造模后4 h连续给药,动态监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静脉壁核因子κB mRNA(NF-κB p50 mRNA,NF-κB p65mRNA),抑制因子κB mRNA(IκBαmRNA)表达水平。结果:同一时间点,中药治疗组静脉壁NF-κB p50 mRNA,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IκBαmRNA明显增高(P<0.01);各组静脉壁NF-κB p50 mRNA,NF-κB p65mRNA表达随手术天数的延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术后3 d达到高峰,而IκBαmRNA的表达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规律,术后3 d降到低谷;与复方丹参片组比较,在同一时间点,消栓通脉颗粒剂组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IκBα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消栓通脉颗粒剂可能通过调控NF-κB/IκB信号传导通路,减轻其介导的静脉壁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利湿化瘀法对湿瘀型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NF-κBp65(核因子蛋白)、IκK(IκB激酶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法的临床作用机理,为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方法:用苯酚胶浆注入大鼠两侧子宫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和妇乐颗粒对照组。除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以相应剂量的利湿化瘀中药和妇乐颗粒灌胃,每天1次。21d后,处死大鼠,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NF-κBp65、IκK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及妇乐组大鼠子宫组织NF-κBp65表达均减弱,IκKα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妇乐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湿化瘀法通过调节大鼠子宫组织NF-κBp65、IκKα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减轻盆腔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后弗氏完全佐剂(CFA)大鼠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TARDD),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IκB激酶-α(IKK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方法:将SPF级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牛Ⅱ型胶原制备CFA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柴胡汤低、中、高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组。各组于造模后7 d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均予注射用水,小柴胡汤低、中、高剂量组(5. 94,11. 88,23. 76 g·kg~(-1)),雷公藤多苷片(0. 006 3 g·kg~(-1)),分别2 mL/次,每天3次灌胃,连续给药28 d后观察实验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TARDD,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后踝关节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增加(P 0. 01),NF-κB信号通路中TARDD,IKK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小柴胡汤剂量的增加,实验大鼠右后踝关节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减少(P 0. 01),在大鼠踝关节组织标本NF-κB信号通路中TARDD,IKKα,IκBα,NF-κB p65关键蛋白的表达上,小柴胡汤低剂量组蛋白表达明显减低(P 0. 05),而小柴胡汤中剂量组、小柴胡汤高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组蛋白表达显著减低(P 0. 01)。结论:研究显示小柴胡汤随着剂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改善滑膜炎症,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止炎症而抑制骨侵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κB,I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F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UC动物模型。造模后第3天,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各治疗组予以药液灌胃,连续治疗14天,观察大鼠活动、体重、大便性状等一般情况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粘膜IκB-α、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中药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与中药低剂量组结肠组织IκB-α与NF-κB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1.41±1.46)%与(9.12±1.36)%、(13.13±1.67)%与(10.35±0.95)%、(13.28±1.55)%与(10.50±1.02)%,均低于模型组(20.05±1.77)%与(19.42±1.24)%(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柳氮磺吡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治疗UC的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IκB-α及NF-κB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氧化苦参碱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κB (NF-κB)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造模后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氧化苦参碱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高、中、低剂量(52、26、13 mg/kg)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10 mg/kg)组,各组给药1次.采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 (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 (p65)及IκB-α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量的改变.结果 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 mRNA的表达及NF-κB (p65)和IκB-α的活性(P<0.05),降低心肌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1β的量(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能通过抑制NF-κB (p65) mRNA的表达及诱导NF-κB激酶(NF-κB-inducing kinase,NIK)的活化,抑制细菌、病毒等对NF-κB的激活作用,减少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性病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激酶(Iκ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苓白术散改善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15.6 g·kg-1)组、奥沙拉嗪钠(0.68 g·kg-1)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给药组连续灌胃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IκK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Bα,IκKβ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和奥沙拉嗪钠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均显著下降(P0.01),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明显下调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IκKβ,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IκBα蛋白和mRNA表达;参苓白术散抑制UC大鼠IκK/I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发挥肠黏膜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补骨脂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补骨脂干预细胞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3 600、1 800、9 00mg/L。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 IL-1β)、补骨脂低剂量组(10 ng/mL IL-1β+ 900 mg/L补骨脂)、补骨脂中剂量组(10 ng/mL IL-1β+ 1 800 mg/L补骨脂)、补骨脂高剂量组(10 ng/mL IL-1β+ 3 600 mg/L补骨脂 )。采用10 ng/mL IL-1β诱导人软骨肉瘤细胞(SW1353)炎症反应,构建OA软骨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1、MMP-3、MMP-1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MP-1、MMP-3、MMP-13、NF-κB p65、NF-κB 抑制蛋白 α (IκB-α)蛋白表达,及免疫荧光观察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MMP-1、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高剂量组细胞内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显示,高剂量补骨脂能部分抑制胞浆中NF-κB p65蛋白转移至胞核内。结论?补骨脂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下调MMP-3、MMP-13表达,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以及核因子-kappaB(NF-κB)和I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KLT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给予环孢素A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同时KLT高、低剂量组每天腹腔注射KLT 25、6.25 mL/kg,连续给药7 d.取脾脏称重并计算脾脏指数,并检测脾细胞中IL-2的表达及脾脏组织中NF-κB和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KLT高、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IL-2的表达在KLT高、低剂量组中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KLT高、低剂量组NF-κB蛋白在胞核内表达升高,IκBα蛋白在胞质中表达降低.结论:KLT在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中,通过提高脾脏指数、IL-2的表达,以及对NF-κB、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龙葵总碱对骨髓瘤移植裸鼠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kappa b alpha,IκB-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4,IRF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明确龙葵总碱抗骨髓瘤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传代培养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选取90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硼替佐米组,龙葵总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制备多发性骨髓瘤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龙葵总碱14天,皮下注射硼替佐米14天,断颈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组织。瘤组织细胞应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龙葵总碱和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瘤组织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α、磷酸化IκB-α、NF-κB、P65、IRF4表达。结果:龙葵总碱能明显抑制人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能促进骨髓瘤组织细胞的凋亡,呈现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显示龙葵总碱高、中剂量组磷酸化IκB-α、NF-κB与IRF4表达均显著减少,而其负调控因子IκB-α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龙葵总碱通过抑制磷酸化IκB-α,引起NF-κB失活,促进骨髓瘤细胞IRF4表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骨髓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糖方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转录因子肽p65(NF-κBp65)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降糖方低、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周,链脲佐菌素(STZ)腹膜内注射建立糖耐量异常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骨骼肌组织IκB-α mRNA、NF-κBp65 mRNA水平、骨骼肌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骨骼肌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盐酸二甲双胍及降糖方干预后,骨骼肌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肌纤维排列趋于整齐。模型组大鼠FPG、FINS、HOMA-IR水平、血清TG、TC、LDL-C水平、骨骼肌IκB-α mRNA、NF-κBp65 mRNA和蛋白水平、骨骼肌组织IL-4、IL-12、TNF-α蛋白水平高于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牛大力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p65和抑制性卡巴蛋白-α(IκB-α)表达变化。方法 选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牛大力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100,1000 ng?mL-1,孵育 2 h 后,再加入10 μg?mL-1 LPS 至培养板中继续培养10 h),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蛋白以及NF-κB p65 蛋白。结果 牛大力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抑制LPS诱导炎性因子的释放,提高IκB-α与内参蛋白的比值,并降低NF-κB p65与内参蛋白的比值,且与牛大力多糖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牛大力多糖可通过增加IκB-α的表达,IκB-α与NF-κB结合增多,使得NF-κB的核定位信号被掩盖,从而降低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释放,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