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家庭尊严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创伤后成长及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20名乳腺癌患者照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尊严干预.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分别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及中文版照顾者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照顾负担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及照顾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庭尊严干预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及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失能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52例失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失能老人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对疾病基础知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安全护理等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育培训实践。对培训前后家庭照顾者糖尿病护理知识、相关护理行为以及患者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培训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培训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P0.01);培训后家庭照顾者对糖尿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糖尿病相关护理行为显著改善(P0.05,P0.01);患者对照顾者护理的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4.6%上升为98.1%。结论对失能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照顾者的疾病认知和改善护理行为,从而促进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喘息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开展针对性喘息服务项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和喘息服务需求问卷对南京市111名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为(32.53±13.67)分;82.0%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有着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其照顾负担与是否有其他人共同照顾老年人、照顾者是否与老年人同住以及老年人的失能水平有关。67.6%照顾者表示需要喘息服务;需要喘息服务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得分显著高于不需要或者不确定是否需要者(P<0.05)。结论 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较普遍,对喘息服务需求较高。建议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财政投入和专业评价等方式为喘息服务提供支持,以减轻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干预应用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效果。
方法 选择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及主要照顾者97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对和观察组49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赋权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照顾者干预前后照顾准备程度、照顾负担及心理一致感评分。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照顾准备度评分及心理一致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照顾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家庭赋权干预有利于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准备度及心理一致感,对缓解照顾者照顾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调查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促进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记忆门诊及3个社区的201对痴呆患者及家庭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积极感受量表、中国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结果 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量表总分为(31.20±2.75)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对痴呆的了解程度、自我效能、照顾负担、社会支持水平是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照顾者的照顾积极感受,通过提高其痴呆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自我效能,减轻照顾负担,加强社会支持,以促进家庭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水平,从而提高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翻译中文版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FAMQOL)并评价其在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中的适用性和信效度。方法翻译并形成中文版FAMQOL,对155名居家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测试,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FAMQOL的内容效度为0.94,与Zarit负担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1(P<0.01),生理、心理、社会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2~0.90(P<0.01),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92。不同ADL水平患者的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文版FAMQOL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适用于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亲情老老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家庭照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老年患者家庭照护能力量表对181名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总分为(33.04±4.9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护者月均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我感知健康状况是亲情老老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照护者家庭照护能力总分87.4%的差异。结论 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亲情老老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老照护这一普遍现象,完善相应政策与举措,为老老照护者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心理体验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及应对方式,为医护人员开展肿瘤的诊疗及康复工作提供帮助。方法以访谈形式对18例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的心理体验及应对方式进行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反应强烈,治疗过程中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较大,角色的变化引起社会适应力改变,获得信息的愿望强烈;患者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回避、屈服、积极面对。结论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医疗、信息及情感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慢病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老年人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林及桂平3个城市的社区居住老年人进行健康照护需求调查。结果共有效调查1 032人,慢病老年人805人,慢病患病率为78.0%;慢病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总均分及生理、心理健康需求维度、居住环境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慢病老年人(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病患病种数、月收入、自理能力是影响慢病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慢病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高且呈多样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结合本地实际资源和需求,开展多途径、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性改善居住环境和转变老年人健康观念,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的理念内涵,为赋权的干预和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对2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理念包含6个要素,分别是责任信念、支持系统、知识技能、自我管理、赋权他人和重建自我。结论护理人员应努力激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内在信念,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力量,赋权他人的同时得到自我赋权,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赋权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获益感现状,并识别潜在亚组及其人群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及特异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对3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获益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疾病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建立亚组模型,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疾病获益感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疾病获益感可分为低获益组(24.93%)、中等获益组(57.86%)、高获益-个人成长组(17.21%)3种潜在类别。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医疗保险、每周运动次数、病程、面对与屈服医学应对方式是患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获益感存在3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不同人口学特征及疾病获益感潜在类别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疾病获益感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深入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管理过程的真实体验,以期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展开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ienceDirect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2月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管理相关的质性研究。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63个结果,归纳形成9个类别,整合出3个结果,即慢性肾脏病饮食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疾病造成的饮食相关症状困扰、情感体验,生活限制和文化冲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需求(需要知识与技能、需要专业人员支持、需要家庭与朋友支持)。结论 慢性肾脏病饮食对患者身心、生活、社交等多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医务工作人员在患者饮食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患者的应对方式,情感体验与不同需求,针对患者需求,给予患者指导与帮助,以树立患者饮食管理信念,引导患者积极应对,提高慢性肾脏病饮食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