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护患APP在居家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出院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通过护患APP进行居家癌痛管理,出院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镇痛效果、满意度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镇痛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护患APP进行居家患者癌痛管理,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卫生中心2个辖区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接受门诊随访,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即成立个案管理团队,由精神科护士为患者建立档案,于建档后第1、3、6、12个月上门对患者进行个案随访,根据个案管理随访记录表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于入组时及干预1年后采用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有助于改善其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卫生中心2个辖区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接受门诊随访,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即成立个案管理团队,由精神科护士为患者建立档案,于建档后第1、3、6、12个月上门对患者进行个案随访,根据个案管理随访记录表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于入组时及干预1年后采用简明依从性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有助于改善其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整个精神活动和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服药依从性是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之一,且与疗效直接关联[1],对预后、转归有着重要影响.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2]现将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护理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信念,并探讨患者的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97例,采用服药信念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71±1.54,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的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了解患者的服药信念,从而帮助选择更合适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信念和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制定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风湿病用药依从性问卷(CQR)及服药信念量表(BMQ)对17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仅33.9%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好;患者服药信念中位数为1分;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服药信念及药物毒性(P0.05,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服药信念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应加强对患者服药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其服药信念,减少药物毒性等方面的顾虑,从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方法 应用影响服药依从性因素问卷,分别调查100例高血压患者和80名医护人员,并对其认知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得分普遍低于医护人员。患者认为健康信念、知识方面、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家庭支持方面影响最小;医护人员认为健康信念、家庭支持、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医护患关系影响最小。结论 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影响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感知有一定差异,医务人员应重视该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10.
自知力教育对抑郁症病人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抑郁症病人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 6 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 ,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和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评定 ,观察两组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治疗 6周后 ,观察组ITAQ评分 (14 .5 8± 9.78)显著高于对照组 (11.4 6± 8.6 5 ) ,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ITAQ与服药依从性、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自知力教育可有效恢复抑郁症病人自知力 ,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移植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血药浓度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肺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服药依从性、血药浓度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服药依从率分别为96.15%和92.31%,对照组为92.31%和69.23%;术后1年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血药浓度、第1秒用力吸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提高肺移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药物管理水平。方法将80例住院治疗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药物处置培训,出院时分发服药盒、服药卡,出院后每周发送短信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组药物管理知识、精神病情阳性症状评分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3个月后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药物处置培训,可提高其药物自我管理水平和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居家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缓解或减轻居家癌痛患者疼痛程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某三甲医院镇痛门诊治疗的居家癌痛患者158例,采用自制癌痛信息调查表以电话随访方式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评分、疼痛性质、疼痛部位、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门诊复诊等。结果居家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总均分为5.93±1.62;不同性别、年龄、疼痛性质、疼痛部位、是否自行使用过镇痛药、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对方式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居家癌痛患者镇痛效果不理想,疼痛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深入社区、家庭,加强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宣传,帮助患者居家期间规范用药,有效控制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组以应用非那雄胺治疗的门诊BPH患者为对象,研究服药依从性、停药和换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电子数据库资料,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共入组655例初诊接受非那雄胺治疗的BPH患者,平均观察期12个月,计算依从性、停药和换药例数,采用多因素分析,分别评估其影响因素。结果:依从性良好、停药、换药比例分别为32.4%、58.0%和9.6%。年龄较大(≥60岁),非那雄胺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有慢性合并症等是依从性良好的预测因子。年龄较小者易于停药和换药。非那雄胺单药治疗者易于停药。结论:年龄<60岁以及接受非那雄胺单药治疗的患者总体依从性较差,临床医生应注意提高这些人群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疼痛性疾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对疼痛性门疹患者 ,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按顺序对内、外科病人进行统计 ,对其中 75 0例有疼痛性主诉患者 ,刻意用语言进行心理疏导 ,辅以药物治疗。同时设75名患者作对照。结果 用本院设计的疼痛自评量表 (pain self apprais scole PSAS)进行检验 ,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辅以药物治疗 ,是一种确切有效 ,经济又快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Aim: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cancer pain management in hospital settings. Methods: Anaesthesiologists specialised in pain and palliative medicine studied pain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s of oncology and surgery. Study days were randomly chosen and patients treated with oral opioids were includ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pain aetiology and mechanisms, pain medications and opioid side effects were registered from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by examining patients. Pain intens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 Results: In total, 59 cancer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49 (83%) patients pain aetiology was assessed by the physicians of the departments of oncology and surgery. In only 19 (32%) patients they assessed pain mechanisms. The median oral morphine dose was 120 mg/day (range: 10–720 mg/day). Seventy‐eight per cent of patients received opioids at adequate regular intervals according to the duration of action. In 88% of the patients supplemental short‐acting oral opioids were given on demand and the median supplemental oral dose was 16.5% of the daily dose. Seven patients with neuropathic pain received adjuvant drugs, whereas six patients with non‐neuropathic pain received adjuvant drugs. Regarding opioid side effects only constipation and nausea were treated in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Average pain intensity in the last 24 h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n=59) ≤5 cm was 88.1% (confidence interval 77.1–95.1). Conclusion: Cancer pain was prevalent in opioid‐treated patients in hospital settings: however, focussing on average pain intensity, the outcome seems favourable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Pain mechanisms were seldom examined and adjuvant drugs were not specifically used for neuropathic pain. Opioid dosing intervals and supplemental opioid doses were most often adequate. However, opioid side effects were highly prevalent and most side effects were left untrea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居家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缓解或减轻居家癌痛患者疼痛程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某三甲医院镇痛门诊治疗的居家癌痛患者158例,采用自制癌痛信息调查表以电话随访方式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评分、疼痛性质、疼痛部位、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门诊复诊等。结果居家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程度总均分为5.93±1.62;不同性别、年龄、疼痛性质、疼痛部位、是否自行使用过镇痛药、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对方式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居家癌痛患者镇痛效果不理想,疼痛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深入社区、家庭,加强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宣传,帮助患者居家期间规范用药,有效控制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应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6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策略,干预组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包括建立医生、护士、药师及疼痛治疗师多学科团队,实施多模式镇痛知识宣教、超前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局部浸润渗透、静脉自控镇痛泵、疼痛分级护理等措施。结果干预组术后24h内疼痛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发生率及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可有效控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