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测定30例PVG-PVG和40例LEW-PWG角膜移植术前,术后血清,房水和泪液Ig和C3含量。结果表明,泪液和房水IgG含量异常升高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初步建立了大鼠角膜移植术衙无排斥反应发生时泪液IgG含量变化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预测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郝念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74-1077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对目前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林白霜  李志杰 《广东医学》1998,19(11):818-819
观察正常房水对角膜移植免疫排以应的作用。方法:在兔眼建立偏中心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结膜下注射正常牛眠房水,观察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兔角膜新生血管(Com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C组: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D组:新生血管化角膜穿透性移植组.术后对CNV生长情况进行评分;记录植片存活时间;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的含量.结果:CNV生长达中央平均为16.4±1.8d;排斥组植片平均存活12.4±1.3d,其他组角膜植片长期存活;正常房水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少量的sICAM-1,它们的浓度分别为16.55±3.63pg/ml,95.15±6.26pg/ml;术后早期D组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即升高,至排斥反应前达最高水平分别为53.87±19.25pg/ml,378.78±30.58pg/ml,在观察期内维持高水平;排斥反应发生时,炎性细胞布满全层,基质结构紊乱,有大量新生血管,部分内皮消失.结论:ICAM-1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术后监测ICAM-1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对角膜移植排斥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体外基因工程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再次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再次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者泪液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同时应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再次角膜移植后首次发生排斥反应时,泪液IgG含量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当排斥反应复发时,OKT4数值增加,OKT4/OKT8比值升高,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共同对移植片起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鸿  赵敏  徐智勇 《四川医学》2005,26(1):33-35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163例(163眼)角膜病患者行PKP手术,分别于术后1~7d、半月、1月、3月、6月、12月、15月、18月、24月、36月角膜病专科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163眼)PKP手术后有47眼发生了排斥反应,其中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化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而圆锥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植床情况、手术设计与操作、术后预防及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泪液中免疫球蛋白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发生角膜排斥反应者泪液IgG、sIg含量,应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IgM,补体C3含量。结果:角膜称植排斥反应发生时泪液IgG含量升高,结论:体液免疫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眼局部抗体IgG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静  周善璧 《重庆医学》2006,35(14):1323-1326
角膜病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角膜移植是治疗各种严重的,药物及其他手术方式无法治愈的角膜损害的最终治疗途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免疫排斥反应是造成移植片衰竭、移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何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是目前手术开展进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帆  李富馨 《吉林医学》1999,20(3):133-134
为探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植片中的免疫组织细胞的分布,揭示排斥反应的机理。应用免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30例人角膜中朗格罕氏细胞(LC)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表达。其结果表明:在角膜中央直径7mm范围内,正常人角膜全层未见HLA-DR抗原阳性树枝状细胞;病变角膜中,HLA-DR抗原阳性树枝状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央区角膜上皮及浅实质层中。本结果说明:朗格罕氏细胞和组织相容性抗原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其存在可达到预防和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预防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鸿  赵敏 《重庆医学》2003,32(7):930-932
近年来 ,随着现代手术显微镜的进展及供体来源增多 ,角膜移植手术已普遍开展 ,不少因角膜病盲的患者重获光明。但也有一些病人在角膜移植术后发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 ,使治疗终归失败。自 194 8年Paufique、Sourdille及Offret首次报道了排斥反应以来 ,历经半个多世纪 ,直到今天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角膜病医生最为关心、同时又最感棘手的问题 ,本文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入手 ,按发生的机理、排斥反应预防的原则 ,以及药物治疗排斥反应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再次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者泪液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同时应用OKT系列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再次角膜移植后首次发生排斥反应时,泪液IgG含量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当排斥反应复发时,OKT4数值增加,OKT4/OKT8比值升高,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共同对移植片起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付伟  章丽萍  薛瑞霞 《吉林医学》2010,31(23):3962-3963
角膜病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把病后变混浊角膜切除,置换透明健康的角膜,以达到增加视力,治疗疾病和美容的目的。统计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2月,共行角膜移植手术722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免疫排斥反应,通过积极及时的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症状,必要的支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角膜移植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最有效手段。角膜由于缺乏血管和淋巴管 ,因此具有相对的免疫赦免性 ,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较其他器官移植高。 2 0世纪 50年代初 ,Maumernee等通过实验证实供体角膜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反应[1 ] 。目前 ,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做好观察与护理 ,对于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或减轻其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现将我科于 1 999年 8月 - 2 0 0 0年 1 2月施行的 1 0 7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病人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病…  相似文献   

18.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使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病例共17例17眼,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其发病高危因素与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近交系大鼠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 4 4例 ,利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间供、受体角膜组织内TNF α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清中TNF α的水平 ,同时观察移植角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并观察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同基因移植大鼠角膜轻度增厚 ,浅基质层见轻度炎性反应。在发生排斥反应的异基因移植鼠 ,角膜明显变厚 ,各层弥漫散在炎性细胞。术后早期各组大鼠血清TNF α浓度均有升高 ,而后同基因组逐渐下降 ,术后第 7天即已降至正常水平。异基因组渐趋升高 ,治疗组升高时间后延 ,而当发生排斥反应时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异基因组自术后第 3天以及治疗组自术后第 7天 ,在供、受体角膜组织中均检测到TNF αmRNA的表达 ,而在同基因移植大鼠和正常大鼠角膜中则未检测到。异基因移植大鼠植片存活时间为 10 .2± 1.94d ,而抗体治疗组 13.8± 2 .17d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TNF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术后监测TNF α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并且可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X-62 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的分布.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排斥反应发生率100%.正常角膜组织中未见OX-62 树突状细胞分布,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阳性细胞表达.脾脏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OX-62 树突状细胞出现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角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角膜移植后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