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小板的病理-生理过程,为PAF特异性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加入全血中,以阻断PAF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分别加入全血中,激活血小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活化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结果:①PAF组、ADP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7.36、64.74±9.92、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F组、PAF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7.36、57.83±7.04、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DP组、ADP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64.74±9.92、52.67±8.93、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PAF及ADP均增加CD62P的表达,但PAF较ADP有更强的血小板活化作用。②GB明显抑制PAF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及递质参与其中。③PAF受体拮抗剂(GB)也抑制ADP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PAF的自分泌作用及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④GB有明显拮抗PAF的作用,在血体形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血浆样品中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分离,纯化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nveniste1972年首先报道了经免疫球蛋白E(IgE)致敬的兔嗜碱性粒细胞能合成一种活性磷脂物质,可以引起不依赖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烷A2(TXA2)及内源性二磷腺着(ADP)释放的血小板聚集反应,不为非内固醇抗炎药及磷酸肌酸一磷酸肌酸激酶系统所阻断,是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第3条途径的活性物质,故名为血小板激活因子(Patelet-。cdy。hugbc扣r,PAF)。化学结构为PO.烷基}乙酸基一SN一甘油一3一磷酸胆碱。经20多年研究发现,PA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并在体内起着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以整体动物实验,观察红花黄色素(SY)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致小鼠死亡的作用;体外细胞模型实验,观察SY缓解乳鼠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SY,给药前后各取动脉血,比浊法测定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率;小鼠腹腔注射PAF和SY,观察SY降低小鼠死亡的药效;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通入高纯氮气造成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Fura-2/AM荧光光度法测定胞内游离Ca2+浓度、NAD动力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上清液LDH活性以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结果:SY整体给药可明显抑制ADP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与对照组比较P<0.05)、降低PAF致小鼠中毒的死亡(与PAF组比较P<0.01);SY还可降低乳鼠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时胞内Ca2+浓度的升高(与损伤组比较P<0.01),并可缓解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时LDH的漏出。结论:SY有抗血小板聚集、缓解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杂志》2006,14(5):363-363
既往研究证明缬沙坦(VAL)能明显抑制人的血小板活性(Am Heart J,2006,151:92—99)。该文研究VAL能否抑制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活性。共有75名病人分别接受VAL 80mg/d(n=25),160mg/d(n=29),320mg/d(n=21)。血小板功能测定在入选时、5周、9周,用聚集仪、细胞流动测定仪等测定。VAL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早期及持续聚集,减少切应力引起血小板激活,减少GPⅡb/Ⅲa、GP Ⅰ b(CD42b)、血小板vitronectin受体(CD51/61)、P选择素、溶酶体有关膜蛋白(CD107a)、CD40-配体。VAL的抗血小板功能在糖尿病人(n-28)比非糖尿病人(n-47)更明显。糖尿病人血小板功能分析证明,VAL对血小板受体,ADP与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GPⅡb/Ⅲa活性的抑制最为明显。结论:在随机缬沙坦抑制血小板研究中VAL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主要血小板受体。VAL的抗血小板作用与剂量、时间无关。VAL对糖尿病伴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抑制更明显。提示VAL对高危病人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内源性具有生物活性的磷脂,由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泌产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为一种独特的细胞因子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本文就PAF与冠心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一种能缓慢释放一氧化氮的新型阿司匹林(BPI-1096)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与药物在37℃条件下温育10min后,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诱导荆作用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不同浓度条件下BPI-1096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由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活化因子、肾上腺素及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虽有降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浓度条件下BPI-1096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浓度条件下BPI-1096对血小板聚集率不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结论BPI-1096作为一种新型的一氧化氮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活化因子、瑞斯托霉素及。肾上腺素等多种诱导条件下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作用强度与传统阿司匹林疗效相当,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强度无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CDw41单克隆抗体体外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方法,间接判断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的密度。共测定51例,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15例,正常对照16例。结果表明,三组患者富血小板血浆加入抗CDw41单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血小板聚集百分抑制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本实验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释放功能,利用磷酸醇及丙酮酸激酶(PEP-PK)将血小板ADP转换成ATP。实验表明ITP患者ATP、ADP释放明显减少(P<0.05)ATP/ADP比值增大。同时使用肾上腺素(Adr)致聚剂促使血小板聚集,观察聚集后ATP、ADP释放功能的变化。结果提示ITP患者ATP、ADP释放功能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野黄芩苷对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的影响。方法在人洗涤血小板中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分别用胶原(1.00μg/ml)、U46619(0.30μM)、ADP(10.00μM)、凝血酶(0.04U/ml)作为诱导剂,对比在0.04mg/ml、0.10mg/ml、0.20mg/ml三种不同预孵浓度状态下野黄芩苷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三种不同浓度的野黄芩苷对血栓素类似物(U46619)引起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影响。结果胶原、U46619、ADP、凝血酶均可明显促进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预孵育野黄芩苷可以抑制诱导剂引起的聚集,并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血小板预孵育野黄芩苷可以减少U46619引起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并且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野黄芩苷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很可能是通过阻断血栓素A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某一个中间环节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晓岩  杜凤和 《山东医药》2007,47(19):16-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功能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入院前至少1个月未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冠心病患者78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治疗1周,治疗前后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血、尿血栓素B2(TXB2)等指标。结果治疗后PAG、尿TXB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5);血TXB2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由ADP诱导的PAG与TXB2的下降水平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服用阿司匹林后,多数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烷A2(TXA2)合成被抑制,且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53例)和比伐卢定组(47例)。检测两组 PCI术前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急诊PCI术前,两组 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9)。急诊 PCI术后,比伐卢定组 ADP 诱导的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低于肝素组[(16.46±10.23)%比(25.21±15.91)%, P<0.01]。结论:PCI术中,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作为抗凝剂的比伐卢定可以更明显抑制血小板凝聚,具有抗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男性素食者血小板MPV及血小板聚集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男性素食者与对照组MPV及血小板聚集能力有无差异。方法检测37例男性素食者和26例对照组的MPV及血小板聚集率,包括ADP0.5μmol/L、ADP2.0μmol/L和Adr 5.56μmol/L诱导的最大聚集率,比较两组有无差异以及分析MPV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素食者MPV明显高于对照组,ADP 0.5μmol/L、ADP2.0μmol/L、Adr 5.56μmol/L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V与ADP0.5μmol/L所测得最大聚集率呈正相关(r=0.264,P0.05)。结论男性素食者MPV增高,且血小板聚集能力也增加,结果显示饮食方式对血小板活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正常人血小板对诱导聚集剂的反映 ,我们对 47例宜昌地区健康献血员血小板对二磷酸腺苷 ( ADP)、胶原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 PAF)三种诱聚剂的聚集效应进行了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湖北省宜昌地区健康鲜血员 47例 ,男 2 5例 ,女 2 2例 ,年龄 1 8~ 40岁。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 1 5 4± 38)× 1 0 9/L。1 .2   主要试剂和仪器血小板诱聚剂 ADP、胶原、PAF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提供 ,No.960 4 0 4 ,采用XN- D2型多功能凝血检测仪。1 .3  测定方法血样从 1 0 9mmol/L柠檬酸钠 1∶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Pio)、胰岛素(Ins)治疗对T2DM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经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44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Ins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Pio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检测0周、4周、24周时各组的FPG、HbA1c、HOMA-IR,血小板膜上GMP-140、PAC-1的表达率及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41例完成治疗。(1)4周后,Pio组FPG高于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s、Pio组间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周后,Pio组FPG、HbA1c高于Ins组;Pio组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AC-1、GMP-140的表达率低于I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吡格列酮治疗均能抑制T2DM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但吡格列酮效果优于胰岛素,推测吡格列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以外的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与血小板抑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ASA)抗血小板治疗剂量的个体化,研究ASA剂量与血小板抑制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ASA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的相关研究;结果:①ASA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在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②体外ASA抑制敏感性与口服ASA50mg/d后的PAGT呈正相关(P=0.043,列联系数=0.254);③冠心病组PAGT、T/K原始值高于其他二组;④三种剂量(50mg/d,25mg/d,12.5mg/d),ASA对血小板均有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大;⑤本研究设定剂量范围的ASA对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未见性别差异。结论:体外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试验可作为患者服用ASA剂量的一项参考指标。为尽量减少ASA副作用又达到抑制血小板功能最好选用起始负荷量及维持量。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与哮喘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哮喘息者发作期与缓解期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5min内最大聚集率(MAR),最大波幅所需时间,进行聚集曲线图像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①哮喘发作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40.7岁,哮喘病史1~25年,平均9.2年。②哮喘缓解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11~62岁,平均42.5岁,其中38例来自上述发作组缓解期。哮喘诊断符合我国1984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标准》[1]。③对照组:正常献血员18名,男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阿魏酸哌嗪对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环磷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速效救心丸中、高剂量组可显著抑制ADP、胶原、AA诱导大鼠的血小板聚集(P0.01);速效救心丸高剂量组对AA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较阿司匹林组好;速效救心丸可提高大鼠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能够抑制大鼠ADP、胶原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cAMP的含量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野木瓜多糖(SCP)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成年家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CP 17 g/L组、SCP 34 g/L组、SCP 68 g/L组、阿司匹林组,每组6只。制备家兔富血小板及贫血小板血浆,用Born's比浊法检测17、34、68 g/LSCP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检测SCP对胶原诱导后血小板中5-羟色胺含量、肝素凝血酶凝固时间(HTCT)及对凝血酶作用后血小板释放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SCP组、阿司匹林组的胶原、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P<0.05,P<0.01),SCP 1 7 g/L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变化(P>0.05),SCP34 g/L组、SCP 68 g/L组、阿司匹林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SCP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HTCT延长,呈浓度依赖性(P<0.01),除SCP 1 7 g/L组外,其余各组5羟色胺明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1)。结论 SCP可以抑制由胶原、ADP、AA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与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血小板因子Ⅳ及减少丙二醛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糖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分为糖尿病A组(空腹血糖≤10 mmol/L)50例,糖尿病B组(空腹血糖10 mmol/L)50例,非糖尿病组50例。3组患者均服用相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1 d、治疗后7 d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C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1 d ADP、AC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A组和糖尿病B组患者治疗后7d ADP、AC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B组患者治疗后7 d ADP、AC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高于糖尿病A组(P0.05)。结论血糖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组织损伤中有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对许多感染和非感染性刺激的响应,并与纤维蛋白一起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在血管损伤时,NETs形成了一个保守的环境,支持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