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鳞癌、肺腺癌脑转移瘤 CT 影像的差异性。方法 45例肺鳞癌和59例肺腺癌均经病理证实,104例病例均在平均的基础上行增强扫描;从转移瘤的形态、密度、瘤周脑水肿、增强后的强化变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 CT 扫描影像结果显示肺鳞癌的脑转移瘤在平扫时密度均在稍高密度以上,密度表现为不均匀;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平扫有10例表现为稍高密度,49例表现为低密度及囊状低密度。肺鳞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45例,肺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30例。两类转移瘤主要发生在幕上,共有97例,其余7例发生在幕下。结论肺鳞癌、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在 CT 影像上有明显的差别性,主要是肺鳞癌表现为平扫密度均在稍高密度以上,密度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相对明显,脑水肿明显;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及囊状低密度,强化不明显,水肿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鳞癌、肺腺癌脑转移瘤CT影像的差异性。方法 45例肺鳞癌和59例肺腺癌均经病理证实,104例病例均在平均的基础上行增强扫描;从转移瘤的形态、密度、瘤周脑水肿、增强后的强化变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的CT扫描影像结果显示肺鳞癌的脑转移瘤在平扫时密度均在稍高密度以上,密度表现为不均匀;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平扫有10例表现为稍高密度,49例表现为低密度及囊状低密度。肺鳞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45例,肺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30例。两类转移瘤主要发生在幕上,共有97例,其余7例发生在幕下。结论 肺鳞癌、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在CT影像上有明显的差别性,主要是肺鳞癌表现为平扫密度均在稍高密度以上,密度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相对明显,脑水肿明显;肺腺癌的脑转移瘤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及囊状低密度,强化不明显,水肿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56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156例脑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普通扫描93例,增强扫描33例,普通扫描后行增强扫描30例.结果转移瘤单发67例,多发89例.498枚瘤体表现为结节状,134枚瘤体表现为环状,其中16枚瘤体见内壁结节.13例为室管膜下转移瘤,4例增强扫描后瘤灶数目增多.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转移瘤大小无关,与转移瘤的部位相关.结论脑转移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Gd-DTPA增强扫描在正确诊断不同表现的脑转移瘤中的作用,以及进一步探讨MRI增强前后的准备与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使用Gd-DTPA患者,增强前后病变MR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6例中共检出瘤体灶148个,强化扫描比平扫多发现68个,在148个病灶中,呈弥散快速强化的93个,呈环状结节状强化的有55个,均为明显强化。结论:Gd-DTPA强化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是肯定的,在区别瘤体与水肿,坏死、囊变及显示微小病灶方面作用显著。加强扫描前后的护理,对保证受检者的安全及增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最佳脑转移瘤MRI扫描技术.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原发肿瘤,经不同扫描参数对比,选出最佳脑转移瘤MRI扫描技术.结果增强扫描不仅可以提高病灶检出率,还可以发现MRI平扫阴性早期脑转移瘤.采用水抑制技术(FLAIR)和多方位扫描利于发现不典型脑转移瘤,并与原发肿瘤鉴别.结论MRI增强扫描,FLAIR及多方位扫描相结合,可提高脑转移瘤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6.
GD—DTPA、MRI增强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D-DTPA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脑单发转移瘤5例,多发转移瘤20例,幕上转移15例,幕下转移3例,兼有7例,3例合并脑膜转移。T1WI发现病灶35个,T2WI发现病灶45个,增强扫描发现病灶125个,增强扫描发现病灶是非增强的近2.8倍。结论:增强扫描MRI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增强扫描,尤其对肿瘤与水肿的区分、脑膜转移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国芬  骆成  刘海波 《癌症进展》2018,16(7):834-836,840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脑转移瘤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灶数目、密度特征、瘤周水肿情况及强化特征.结果 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共显示165处脑转移灶,其中17例腺癌患者检出75处转移灶,12例鳞癌患者检出41处转移灶,7例小细胞癌患者检出40处转移灶,2例大细胞癌患者检出5处转移灶,2例腺鳞癌患者检出4处转移灶.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以多发病灶为主,占62.5%(25/40);瘤周水肿多为中~重度,占77.5%(31/40).腺癌及小细胞癌脑转移瘤中,多发转移灶的比例较高,分别为76.5%和71.4%;鳞癌脑转移瘤中,单发转移灶的比例较高,为58.3%.腺癌及小细胞癌脑转移瘤中,混杂密度比例较高,分别为40.0%和35.0%;鳞癌、大细胞癌及腺鳞癌脑转移瘤中,等密度比例较高,分别为43.9%、40.0%和50.0%.不同病理类型比较,腺癌中合并出血的比例最高,为56.0%;鳞癌中未合并出血的比例最高,为82.9%.肺癌脑转移瘤的强化方式以结节性强化比例最高(45.5%),环形强化次之(37.0%),不强化的比例最低(2.4%).腺癌脑转移瘤中,环形强化的比例最高,为50.7%;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脑转移瘤中,结节性强化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68.3%、37.5%、60.0%和50.0%.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腹膜转移瘤的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ie Q  Wu P  Chen S  Zhang J  Cao J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70-172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增强扫描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转移瘤的患者38例,术前1周内行全腹CT平扫及SCT增强扫描。分析CT扫描所见,并与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在SCT增强早期,大多数腹膜转移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目测原发肿瘤与转移灶有相同程度的强化;对血供丰富的肿瘤,SCT增强扫描可显示2nm的种植灶。CT平扫及SCT增强扫描对腹膜转移瘤总的敏感性分别为46.7%和76.6%(P<0.005),对附件、膈下、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与大网膜,SCT增强扫描对腹膜转移瘤的检出率>83%。结论 SCT增强扫描诊断腹膜转移瘤优于CT平扫,是诊断腹膜转移瘤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64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表明: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75%)。能检出直径为3mm的小瘤灶。脑转移瘤灶平扫下呈现等密度居多(39.4%),其次为等低混杂密度(21.3%)和高密度(19.7%),几乎均有增强表现。肺鳞癌和肺腺癌脑转移瘤环状增强较多。作者提出对已查明原发癌肿的患者,即使CT图象上仅显示脑水肿亦应考虑本病;并建议肺癌患者宜常规行颅脑CT增强扫描,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64层螺旋CT征象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117枚瘤体)PTMC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77例(80枚瘤体)行CT增强扫描,从瘤体形态、部位、边缘、钙化、强化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归纳其特征.结果 92枚瘤体呈不规则形,25枚瘤体呈类圆形;28枚瘤体位于甲状腺边缘,其中25枚瘤体旁甲状腺包膜缺损.96枚瘤体CT平扫显示,87枚瘤体边缘清晰,9枚瘤体边缘模糊;瘤体钙化率为36.8%,74.4%位于瘤体内部,65.1%为细颗粒型钙化.80枚瘤体增强扫描后,63枚瘤体边缘变模糊,瘤体直径较平扫时缩小.结论 掌握PTMC的64层螺旋CT表现有助于提高CT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对其侵犯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分析。方法临床选择下咽癌患者50例,均进行喉镜检查及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情况;比较CT平扫及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的比较情况;比较喉镜检查与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显示淋巴结转移、环后区壁内脂肪层、杓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喉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清晰情况显著高于喉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可清晰显示下咽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侵犯范围、大小部位等结构,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 ,对产生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 31例脂肪肝合并转移瘤病人的CT征象 ,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发现转移灶共 91个 ,其中单发 13个 ;误诊、漏诊 11个病灶。转移灶表现为高密度结节 4 0个 ,高密度环 12个 ,随脂肪肝程度加重 ,高密度结节或环的比率增高。增强扫描多检出病灶 2 6个。结论 脂肪肝合并肝内转移瘤平扫常表现为高密度结节或环 ,易误诊为肝岛。分析观察高密度结节或环的形态、增强扫描后的密度变化 ,楔形高密度灶的形态、位置、边缘 ,肝缘的轮廓、血管走行、门脉细小分支瘤栓有助于鉴别诊断。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脂肪肝内转移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35例病人,男27例,女8例,年龄29~77岁.均采用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及增强扫描.结果35例病人125个病灶,瘤周水肿89个.增强前发现病灶8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25例.脑转移实质性病灶84个,部分囊变坏死19个,完全囊变22个.原发恶性肿瘤肺癌22例,脑内胶质瘤5例,肾癌、结肠癌、鼻咽癌及淋巴肉瘤各2例.结论脑转移瘤中肺癌转移最多见;多发性脑转移瘤可有多种形态;小脑出现占位性病变应考虑到转移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中,3例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点状、细条状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靶"征,CT平扫中心密度与肝实质相仿,周围被更低密度环绕,对应MR在T1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均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中度和轻度强化.1例瘤内伴假性动脉瘤,2例有假包膜,表现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变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MR表现可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对微小脂肪灶的检出及病变增强扫描特点有助于H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许思祥 《现代肿瘤医学》2015,(16):2377-2380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SBM)的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综合确诊的38例SBM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瘤周水肿程度和瘤体的强化特点。结果:本组38例SBM中,发生于幕上31例,其中位于脑皮质和皮质下区28例;幕下7例。瘤体直径<1.0cm有12例,1.0cm-3.0cm 19例,>3.0cm 7例。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出现强化,其中结节型强化19例,环型强化11例,混合型强化8例。瘤周无水肿7例,轻度水肿11例,中度水肿13例,重度水肿7例。结论:SBM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进行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平扫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位于胰头部,7例位于胰体尾部,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其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规律及磁共振成像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规律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有恶性肿瘤病史且临床可疑颅内转移的1271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Philips GyroscanT5.NTMR机型,扫描序列包括平扫横断位T1加权像、FLAIR图像及增强扫描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加权像。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在547例有脑转移的患者中,393例(71.9%)原发肿瘤为肺癌;约10%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脑实质内转移526例,单纯脑膜转移21例。526例脑实质转移患者中,单发脑转移164例(31.2%),多发362例(68.8%)。注射造影剂后增强扫描,脑实质内转移瘤多表现为均匀或环形强化,硬脑膜.蛛网膜转移为大脑凸面连续的、较粗的弧线状强化,但不延伸至脑沟内,软脑膜.蛛网膜转移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 发生颅内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肺癌最常见,其次为乳腺癌和消化道来源的肿瘤。应用MRI增强扫描,可以发现颅内早期单发的以及较小的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 Bravo与Cube序列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两种序列的优缺点。方法收集临床因怀疑脑转移而行3D Bravo、Cube容积采集技术MR增强扫描的病例25例。先由两位影像医师共同阅片确定转移瘤的位置与数目,以及有无脑膜转移。再由另一位影像医师对所有病例的Bravo与Cube序列图像分别进行判读,包括图像质量、转移病灶位置及数目、有无脑膜转移,比较病灶与正常灰白质的信号强度相对对比度(C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25例病例中共发现转移病灶221枚;Bravo序列发现转移病灶206枚(93.2%),漏诊15枚(6.8%),误诊1枚(0.4%);Cube序列发现转移病灶214枚(96.8%),漏诊7枚(3.2%),误诊3枚(1.4%);1例软脑膜转移病例,Cube序列诊断正确,Bravo序列出现漏诊;Bravo序列中病灶与正常灰质、病灶与正常白质的信号强度CR明显高于Cube序列(P=0.001)。结论 Bravo序列中病灶与正常灰白质的信号强度CR均明显高于Cube序列。对于近皮层的微小转移病灶以及软脑膜转移,Bravo序列有可能漏诊,Cube序列中部分病灶强化程度较低,应注意结合平扫序列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在检测肝转移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转移瘤560个病灶在MRI动态增强各期的图像表现,计算平扫及动态增强各序列显示的病灶数目,分析其血供类型及强化方式.结果:肝转移瘤在动脉期、门脉期及静脉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5%、87%、86%;56个富血供转移瘤仅在动脉期显示.52%的乏血供转移瘤和89%富血供转移瘤在动脉期强化更明显.周边环形强化是肝转移瘤在动脉期的主要强化方式.结论:MRI多期增强扫描,尤其动脉期扫描能够较好的检测出肝转移瘤并分析其血供类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CT、MRI与SEPCT在“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2年5月至1997年5月间,收治的“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30例的CT、MR脑扫描与SPECT全身骨扫描的临床材料。结果 CT在早期发现及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而MR在确定脑转移瘤是否多发则是必不可少的;SPECT在确定骨转移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结论 以上三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如果运用得法,对“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帮助我们早期诊断,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