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使用五线骨盆测量法对骶髂关节错位明确诊断后,设置合理的参数,采用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对骶髂关节错位进行整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疗效明显,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把165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三维牵引治疗,其中治疗组85例,治疗上以骶髂关节半脱位为主设置治疗参数,腰椎间盘突出症作治疗参考;对照组80例,治疗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忽略骶髂关节半脱位,采用电脑系统认可的处方参数治疗,并用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经统计学处理,X2=56.10,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时,如果按以往方法,无视骶髂关节错位的存在,这是一个主次不分的错误治疗,50%以上患者会出现牵引后腰腿痛加重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技术治疗骶髂关节功能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骶髂关节功能性半脱位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关节整复手法,观察组采用美式整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格检查、疼痛及骶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功能性下肢长度不等、骶髂关节屈曲受限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J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式整脊技术治疗骶髂关节功能性半脱位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恢复骶髂关节解剖结构,改善骶髂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分析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方法:回顾2017年5月30日前有关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中文文献,对文献中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标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28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167篇有影像学诊断标准,骨盆X线正位片和斜位片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双侧髂嵴不等高、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粗糙和骶髂关节间隙模糊是报道最多的几种影像学依据,文献中的骶髂关节间隙变化和髂嵴高度异常标准不统一。结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混乱,关节间隙和髂嵴高度差异等可能的依据也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以上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的效果。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5例,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用手法整复偏歪棘突及腰椎小关节紊乱,给予水平牵引等治疗。治疗1组45例,治疗骶髂关节错位为主,以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错位同时治疗,以三维牵引为主,并综合应用上面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1组治疗后骶髂关节错位的整复效果好,但腰曲值改善率低。治疗2组治疗后骶髂关节错位的整复效果好,腰曲的改善率高。对照组对骶髂关节错位无整复效果,腰曲值改善率明显。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要分清主次,筋骨并重,而三维牵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节整复手法治疗急性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46例门诊患者关节整复手法(准备放松,整复向前半脱位,整复向后半脱位,结束手法,注意事项),治疗1~5次。观测临床症状、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髋关节外展抗阻试验、不良反应。治疗1~5次,判定疗效。随访3个月,观测复发情况。[结果]治愈3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整复关节手法治疗急性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正琴  杜建明 《中医正骨》2011,23(12):15-17
目的:比较针灸加手法松解和手法调整两种方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67例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分别进行手法调整和针灸加手法松解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价,手法调整的临床疗效优于针灸加手法松解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9,P=0.001)。结论:手法调整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鹏  谢彬 《陕西中医》2008,29(4):436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理筋、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83例。结果:总有效率94%。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使脱位骶髂关节整复对位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矫正骶髂关节错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方法:对临床骶髂关节错位的病例筛选,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骨盆按旋法针对性矫正骶髂关节错位和常规推拿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临床评定标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46.7%,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以常规推拿治疗,治愈率为23.3%,有效率为7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通过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进行疗效评定,两组病情改善率比较,P〈0.01,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骨盆按旋法能针对性矫正骶髂关节错位,在治疗中取到关键性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收肌拿捏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将68例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内收肌拿捏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收肌拿捏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整复后予枕颌带牵引再辅以头颈胸支具外固定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复后枕颌带牵引再辅以头颈胸支具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4%,对照组为7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后枕颌带牵引再辅以头颈胸支具外固定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汤加味结合手法整复疗法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均用金匮肾气汤加味口服联合手法整复疗法治疗。结果:治愈36例,显效2例,无效0例,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金匮肾气汤加味结合手法整复疗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手法整复加针灸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手法整复加针灸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68例,对前脱位有效率为98.1%,对后脱位有效率为94.1%,总有效率为97.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颈椎牵引和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局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骶髂关节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病,多以外伤引起的持久性下腰痛就医。由于X线片不能明确诊断,因此动态触诊对本病的诊断特别重要。了解骶髂关节的解剖和运动,掌握骶髂关节半脱位的问诊、望诊、静态触诊和动态触诊,对本病的诊疗特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盆调整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予以骨盆调整手法联合自拟壮腰活血舒筋通络汤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盆空间结构变化及2组治疗后腰椎功能。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盆空间结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调整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骨盆空间结构及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机理及对脊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骶髂关节前错位和后错位患者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骨盆按旋法+对照组治疗,对照组以软组织治疗为主。治疗前后,检测骨盆和脊柱的X线客观平衡指标,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各指标前后对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对照,P0.05或P0.01,其中PT因数值较小,差异较小,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主要机理在于恢复骶髂关节正常的解剖学关系和骨盆、脊柱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采用排刺艾灸法配合推拿整复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炎效果显著,基本无复发。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妇女生产后臀腰部疼痛明显,或伴有大腿部牵拉痛,平躺时翻身困难,不能久坐,活动不利,昼轻夜重;(2)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压痛、叩击痛明显,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双侧髂后上棘不等高,双下肢不等长;(3)患侧"4"字试验、骨盆分离试验阳性;(4)骨盆X线或者CT提示骶髂关节面模糊,双侧关节间隙不等宽,  相似文献   

19.
鲍新华 《陕西中医》1993,14(10):446-446
采用封闭推拿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34例,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具有整复脱位,消除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骶髂关节错缝,又称小儿骶髂关节半脱位,其病因、诊断和治疗均与成人不同。自1989~1991年,我们采用手法治疗110例,疗效满意,试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男67例,女43例;年龄最小1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