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六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及药敏特点。方法选择2006—2011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对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3%(574/25282)。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6种,共574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8株(50.2%),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1株(14.1%),溶血葡萄球菌54株(9.4%),肺炎克雷伯菌27株(4.7%)。耐药菌133株,占检出病原菌的23.2%。结论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7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脊液外观浑浊和脓性54例(31.4%);脑脊液培养阳性70例(40.7%),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为主;并发症31例(18.0%),其中脑积水14例(8.1%)。大肠埃希菌脑膜炎组与其他病原菌组、不明病原菌组比较,脑脊液外观异常比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白细胞计数500×106/L比例、脑脊液糖和蛋白水平、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并发症和死亡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脑脊液外观呈浑浊和脓性,尤其脑脊液白细胞数500×106/L时,需重点考虑大肠埃希菌感染可能,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院近5年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脑脊液培养阳性的3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共送检脑脊液培养2 267份,分离出36株细菌,阳性率为1.6%,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75.0%,27/36),最常见的细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0.0%,18/36),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3.9%,5/36),肺炎链球菌(11.1%,4/56),金黄色匍萄球菌(8.3%,3/36).药敏结果显示95.2% (20/21)的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青霉素G耐药,仅33.3%(7/21)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患儿病死率为13.9%(5/36).结论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链球菌是我院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近年来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院确诊的40例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黄疸等表现多见,75.7%的病例C反应蛋白异常.40例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中有12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低,对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对常用的头孢菌素耐药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同时大肠埃希菌所致的晚发型败血症较早发型者耐药率高.结论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表现非特异性,C反应蛋白检查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此类败血症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2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其中男64例、女48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药敏试验、颅脑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2例患儿中2004至2008年(前5年)收治46例,2009至2013年(近5年)66例;早产23例,足月89例;发病日龄:≤3 d(早发型)20例,>3d(晚发型)92例.112例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62例(55.4%),革兰阴性菌50例(44.6%);排名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例(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20例(17.9%),链球菌18例(16.1%,其中无乳链球菌15例),肠球菌13例(11.6%),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8.0%).前后5年病原菌构成对比:革兰阳性菌均>50%,大肠埃希菌均占首位;近5年链球菌所占比例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为22.7%(15例),高于前5年[6.5%(3例),x2=5.278,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所占比例13.0%(3例)高于足月儿组[1.1%(1例),x2=7.540,P<0.05].早发型中最常见病原菌为链球菌(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占35.0%(7/20),且高于晚发型[12.0% (11/92),x2=4.872,P<0.05].药敏方面:革兰阳性菌中,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均达70%以上,其中MRS阳性CNS达77.8%.链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未发现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耐药率均达40%以上,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均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能未发现耐药.转归:治愈69例,好转自动出院23例,未愈自动出院9例,死亡1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合并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共计47例,占42.0%,在18例链球菌感染的患儿中,例数达到13例.结论 育英儿童医院近10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CNS、链球菌为常见.链球菌发病有增高趋势,在早发型中最为常见,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利奈唑胺可作为难治革兰阳性菌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比较前后5年的变化。结果前后5年间,无乳链球菌检出构成比由1.0%上升至4.2%,真菌由1.9%上升到7.9%,但新生儿血培养各细菌检出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发生概率由28.6%升至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现状及主要致病菌、治疗转归等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连续12月间23家协作医院收治的患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23家协作医院共收治新生儿脑膜炎病例301例。新生儿肺炎是最常见的原发疾病(167例, 55.5%)。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214例, 71.1%)。血培养阳性者72例(23.9%),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 脑脊液培养阳性者36例, 占13.6%(36/264), 以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中位值为80个/mm3(范围0~92 500个/mm3), 其中11例(3.7%)<20个/mm3, >100个/mm3者154例(51.2%)。治愈及好转出院者258例(85.7%)。15例死亡, 病死率为5.0%(15/298)。结论 该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发疾病是新生儿肺炎;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 大肠埃希菌是导致该病的常见致病菌。仅凭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不能除外该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败血症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2年间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血培养及其药敏分析结果。结果共28 120份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培养阳性1 606份(5.7%),共培养出病原菌1 6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336株,以表皮葡萄球菌(902株)及溶血性葡萄球菌(206株)为主;革兰阴性菌235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108株)及大肠埃希菌(73株)为主。逐年比较,不同菌株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175株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对青霉素耐药性达90%以上;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且普遍对青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45例,对其临床特征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6例(80.0%),有26例(57.8%)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病死率26.7%;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患儿血白细胞<5×109/L、血小板<30×109/L、CRP≥60 μg/ml,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死亡例数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并发MODS、DIC所用的时间短于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比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情严重,易发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CRP的增高,病死率高.因此对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应对感染性指标进行监测,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新生儿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46例新生儿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以及2004年6月—2009年5月的早期组和2009年6月—2014年6月的晚期组,分别比较临床表现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患儿均以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少吃或拒乳,呼吸、心率增快为临床表现。院内感染组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组,晚期组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组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社区感染组,晚期组对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近年来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药物的耐药性显著上升,院内感染是获得ESBL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71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科败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年龄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71例中新生儿35例(占49.30%);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新生儿居多;新生儿组白细胞可无明显改变,CRP升高与细菌感染相关,与年龄无关;在病原体构成上,以革兰阴性菌较多(占54.93%),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19.72%);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100%耐药。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异,血白细胞改变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CRP升高较白细胞变化灵敏,及时行血培养可明确诊断;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较多,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早期积极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10年病原菌变迁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地区近 10年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EONS)病原菌的变迁及药敏结果变化。方法 对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广东佛山市妇儿医院 342例EONS病例血培养检出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 ,将前后 5年两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 38种 ,382株。后 5年与前 5年比较 ,检出构成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增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及链球菌属降低。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对金葡菌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对CNS ,氨苄青霉素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敏感率均显著下降 ;头孢唑啉的敏感率 10年来无显著改变 ;万古霉素对金葡菌、CNS敏感率 10 0 %。结论 CNS和大肠埃希菌为当前佛山地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 ,常用抗生素对其敏感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产时抗菌药物预防(intrapart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IAP)治疗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GBS筛查阳性的494例孕产妇及其所分娩的52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孕产妇是否接受IAP治疗将新生儿分为IAP组(304例)和对照组(222例),比较两组间的各项临床指标、EONS发生率、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 结果 IAP组出现异常临床表现的患儿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IAP组EON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2)。IAP组和对照组EONS患儿血培养检测病原菌种类最多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3%)和GBS(3.2%)。IAP组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9)。 结论 IAP治疗虽可降低GBS阳性孕产妇所娩新生儿的EONS发生率,但IAP治疗后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升高,提示应强化对EONS患儿血培养结果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诊疗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0-2015年内蒙古通辽市医院收治的268例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患儿,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3%),其中大肠埃希菌(31.2%),肺炎克雷伯杆菌(23.9%)。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5.1%),其中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6.5%)、屎肠球菌(11.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80%,对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6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结论新生儿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不同,治疗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 ≤生后7 d)和晚发型( >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 < 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及减少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NICU 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的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1∶1比例随机选取同期确诊为单纯Ⅱa以上的NEC患儿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与单纯Ⅱa以上NEC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起病年龄、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与单纯Ⅱa以上NEC组患儿在超敏CRP>80mg/L和血小板计数<50×109/L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死亡或放弃的人数较单纯Ⅱa以上NE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组患儿血培养的主要病原菌有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等,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占50%以上.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美罗培南敏感.(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有显著相关性的变量为血小板计数<50×109/L(OR=3.48,95%CI:1.35~8.68)和男性患儿(OR=2.09,95%CI:1.02~4.85).结论 Ⅱa以上NEC合并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患儿预后不良,对可疑患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408例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细菌耐药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有154 774例患儿进行血培养,血培养阳性8 446例,其中大肠埃希菌408例,占血培养阳性者4.83%。大肠埃希菌阳性者以??1岁婴儿为主,占51.72%,其中新生儿占36.77%。275例患儿有基础疾病,以白血病最为常见。199株菌株(48.77%)产ESBLs,85.2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所有菌株均对美洛培南敏感。结论儿童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好发白血病患儿和新生儿,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应注意保护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血培养252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败血症和菌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广州市儿童医院NICU中 10 90例新生儿的 10 90份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0 90份血标本培养共分离病原菌 15种 2 5 2株 ,总阳性率为 2 3 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2 12株 ,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优势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38株 ,以大肠埃希菌居多 ,肺炎克雷伯杆菌次之。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头孢哌酮 /舒巴坦、克林霉素等的敏感性较高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羟氨苄 /克拉维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NICU中新生儿败血症 /菌血症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 ,对常用的抗菌药物有程度不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血液病患儿血培养检出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血培养检出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195-2000年我院血液病病房住院病人血培养结果,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10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93份,2份为复数菌,共检出病原菌95株,阳性率为15.2%。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有首位共31株,占32.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产生率为6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第2位,共19株占20%,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为70.6%;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血液病患儿血培养的病原菌主要以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7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108例中早产儿58例,近足月儿22例,足月儿28例;早发型败血症55例,晚发型败血症53例.以出生体重及胎龄评估,均以早产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新生儿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占45.4%,革兰阴性菌占54.6%,真菌3.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中早发型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7.3%)、表皮葡萄球菌(23.6%),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8.3%).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及万古霉素药物对葡萄球菌敏感度100%.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度较好,未发现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大致相同,病死率以早发型败血症为主.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而晚发型败血症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